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24日 · 廣論文 151-2 日常法師第二輪開示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六 ※ ﹝敬禮勝尊具大悲者足。 【如是隨念當死及思死後墮惡趣之道理,能令其心厭捨現世,於後善趣發生希求。次由共同皈依及由定解黑白業果,勵力斷惡修善,則能獲得善趣妙位。然非以此便生喜足,是令發起共下士之意樂及發共中士之意樂 ...

  2. 2020年7月7日 · 廣論文 154 154 頁 10 行-155 頁 7 行 思維苦諦 「思維苦諦」:發起求解脫心之法分二: ① 思維苦與苦集。 ② 由十二緣起思維。 希求解脫方便分二,一、由「苦與集」法門中思惟, 二、由十二緣起思惟。 辛一 思維苦與苦集: 「思維苦與苦集」分二: ① 思維苦諦生死過患。

  3. 2020年6月20日 · 廣論文150 應當知此是全未知聖教扼要,極大亂言。. 應以下下律儀為依,受上上者,重護持圓滿學處。. 廣論文150 150頁4行-151頁7行. 己三、除遣此中邪執. 第三除遣於此邪分別者。. 謂有一類,以佛經說,悉應背棄生死所有一切圓滿,為錯誤事。. 作是念云 ...

  4. 2021年2月20日 · 廣論消文314 313頁5行-314頁2行 第二,積集順緣護助資糧分四: ①發勝解力; ②發堅固力; ③發歡喜力; ④暫止息力。 護助資糧:護持、助長精進的資糧。 巳二 積集順緣勢力: 「積集順緣勢力」分四:① 引生勝解力。②

  5. 2020年3月25日 · 廣論文 121-3 日常法師開示 【云何殺生?〈攝分〉於此說為事、想、欲樂、煩惱、究竟五相。然將中三攝入意樂,更加加行攝為四相,謂事、意樂、加行、究竟,易於解釋,意趣無違。】 第一個殺生,《瑜伽師地論 ‧ 攝決擇分》說,任何一個業都有五個部分:事、想、欲樂、煩惱、究竟。

  6. 廣論文 2 P15L11--P16L2 【《本生論》亦云:「若由聞法發信意,成妙歡喜獲堅住,啟發智慧無愚痴,用自肉買亦應理。】 (往昔世尊投生為月王子時,在一位婆羅門跟前聽聞了四偈正法,以每偈供養等值千兩黃金的物品所求得的。

  7. 2020年9月10日 · 廣論文 174 174 頁 7 行-175 頁 10 行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午三、以此集業之理 如是若由染汙無明薩迦耶見他自在轉 [6],三門作行殺等不善,集非福業;若行捨施守護戒等欲界善法,是集福業;若修靜慮無色地攝奢摩他等,是為積集諸不動業。 如果被染汙無明薩迦耶見所控制,身口意造作殺生等不善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