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5日 · 隨著全球在應對疫情帶來的持續影響,消費者正尋求改善身心健康的方法。 其中香港人越來越傾向以「零售療法」來關愛自己。 因為不少消費者在疫情期間被迫改為網上購物,因此無論是購買新衣服還是獲得珠寶首飾,其消費模式均表明消費者正準備在網店及門市消費,以時尚的一面踏出家門。 自2022年5月社交距離措施陸續放寬以來,消費者在服裝、鞋類和珠寶等購物類別上的支出水平大幅反彈。 2022年5月至12月的按月支出水平均明顯高於 2019年同期的按月水平。 相關反彈源於政府在2022年2月因應感染數目激增而收緊放寬防疫措施,導致購物支出在2月至3月下降。 2. 消費者渴望在防疫措施放寬後展現最佳狀態. 自防疫措施放寬以來,化妝品和美容服務的消費同樣顯著增加,反映出香港人為迎接社交活動而熱衷打扮。

  2. 2023年10月4日 · 大部分消費者只會一些能夠輕易偽造的細節,例如公司名稱與標誌等等,來辨別資訊真偽。 事實上,消費者應該花多一點心思,例如檢查帳戶號碼、與公司的連繫等等難以偽裝的細節來識辨詐騙,保護自己免受詐騙傷害 。 如果收到可疑來電,無論聲稱來自任何公司、或來自任何銀行、金融機構,甚至監管部門、政府機關,大家都可以自行向這些不同機構查證,切忌輕易相信別人的身分。 3. 別忽略明顯資訊細節.

  3. 2023年12月5日 · Qualtrics指出,企業成功的初期AI策略是利用科技來支援交易性的互動,並且同時為前線員工提供所需工具、洞察力和技能去提供更高水平的客戶服務。近4成人在網上評論不良體驗 香港的消費者以不同方式直接及間接地向品牌反映意見,例如透過調查、客戶服務中心對話、網上聊天洽詢、產品評論 ...

  4. 2023年1月18日 · 踏入2023年,零售商除了令購物渠道多元化,更應將品牌在跨平台的宣傳上,加入與Z世代有關的核心價值,以減少他們對品牌的離心力。 儘管疫情漸趨平穩,消費模式的習慣早已因疫情而改變。 行為心理學家早已指出,改變一個習慣只需要21日。 因此,零售業要捉緊未來發展商機,必先要接受跨平台購物的模式,加強發展各平台的電商模式,並確保購物過程順暢及安全,令消費者可以安心購物,透過體驗增加品牌吸引力。 零售業更應預視未來5年的消費群組轉變,盡早改變品牌定位及銷售策略,吸納Z世代的支持者,才能持續發展業務,穩定踏入零售新常態。

  5. 2021年3月17日 · 資本市場垂青一系列具潛力的新品牌,如完美日記、泡泡瑪特上市,三頓半、王飽飽及奶糖派等一眾新品牌皆獲得新一筆融資。. 在這些新品牌當中,大部分都以女性作為主要的銷售對象。. 更有趣的是,據天貓「她力量」研究顯示,女性不僅是新消費浪潮的推動 ...

  6. 2019年1月15日 · 當局提出2個方案,包括設立3個工作天及7個工作天退款期,或7個曆日冷靜期及14個曆日退款期。 冷靜期於商戶向顧客提供指定資料的翌日起計算,如商戶未有提供指定資料,將自動延長至多3個月。 至於退款安排,商戶須按合約內的方式作出退款。 消費者如在冷靜期內已使用服務,商戶可以從退款中扣除該服務的收費,須參照合約的總金額按比例計算。 一旦合約取消後商戶未有退款,消費者可提出民事訴訟追討損失,而海關亦可作出調查及發出執行通知,指令商戶作出糾正或停止再犯,而違反執行通知屬刑事罪行,一經定罪可判處罰款。 商戶對如有異議,可上訴至行政上訴委員會。 欄名 : 消費錦囊.

  7. 2023年1月31日 · 踏入2023 年,預料商家面對網上企圖詐騙的情況會增加。 不法分子詐騙消費者和商家的手法層出不窮,例如騙取信用卡資料、謊稱沒有收到貨物以獲得退款等,令企業在多方面可能蒙受嚴重的損失。 為了降低欺詐損失的風險,商家必須加倍謹慎,例如需要格外留意可疑訂單等,亦可以與支付服務供應商合作。 如果發生交易爭議時,支付服務供應商可代表賣方與信用卡公司和消費者協商。 3.Cookie退場前加強建立客戶忠誠度. 企業一直以來都依靠 Cookie 收集的數據以追蹤用戶在其網站上的行為。 然而,一眾科技巨頭已宣布推出一系列新的私隱措施,將會改變企業收集用戶數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