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3月31日 · 名中醫吳明珠也表示在這種時節建議可以遵照4個原則來養生會得到更好的功效。 一、忌食「發物」 這個節氣特別容易忽冷忽熱,也是疾病容易復發的時候,所以建議不要吃太多容易引起「發炎」、「 過敏 」的食物,像是油炸類、辣椒、重口味調味料、加工食品、零食,或是海鮮、筍類、羊肉等;可以吃一些比較清淡的食物。 像是紅蘿蔔、白蘿蔔、菠菜、薺菜、山藥,或是蘋果、桃子,也可以適量配一些花生、芝麻、枸杞來溫補。 中醫認為免疫力與「氣」、「虛」有關。 (示意圖) 二、要「清毒解熱」養肝. 另外,春季時,人體的新陳代謝也開始旺盛,飲食最好選用平、甘、微溫的品項,避免吃油膩生冷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和新鮮蔬菜。 而春天肝旺的時候,多吃酸性食物會使肝火更旺,損傷脾胃。

  3. 2022年4月4日 · 04/04/2022. 俗語清明時節雨紛紛」,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 清明節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清地明之意。 清明時節要抓住哪幾個養生重點註冊中醫師張立彤表示春天氣候潮濕容易感到春困而疲憊無力養生要著重袪濕健脾養陽「睏」不是病. 張醫師指出,春困並不是病,也不是缺乏睡眠。 春困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自然季節變化和氣溫高低,而發生相應調節的一種短暫生理現象,一般人可自動調節回復正常。 春季時人體會產生大量褪黑素,而恰恰褪黑素可促進睡眠,所以容易嗜睡而倦怠。 從中醫學角度,春天濕氣重,若陽氣不足而被濕邪侵犯,脾虛濕困,便會導致嗜睡疲倦,肢重乏力,腸胃不適等一系列症狀,稱之爲「春困」或「濕困」。

  4. 2024年4月3日 · 意凡馬光中醫診所王俞寧中醫師說明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清明時節溫差大濕度高的節氣特色使得人體容易受到風邪與濕邪入侵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濕疹四肢關節痠痛精神疲倦頭暈腦脹等症狀因此清明 養生重點在於保暖去濕提高免疫力預防邪氣入侵的同時也要增加脾胃去除濕氣的能力。 1.穴道按摩. 在穴位上,建議多按摩合谷穴、曲池穴與足三里穴,以指腹按摩每個穴位20下,一天一至三次。 合谷穴可以疏散風邪、預防感冒。 曲池穴可以調節免疫系統。 足三里穴能改善腸胃機能,促進濕氣排出。 2.食用當令食材與生薑.

  5. 2024年3月14日 · 清明在春分節氣後的第15日,由於天氣逐漸回暖、陽氣慢慢增加,這時候最適合配合陽氣來溫補身體,建議日常飲食起居應有節度及平心靜氣,以利氣血順暢。 清明養生重點2清肝火. 清明草木萌生、天氣忽冷忽熱,此時肝氣旺盛也是疾病容易復發的時候,建議不要吃太多油炸、燒烤、辛辣等重口味食物的加工食物,容易易引起發炎、過敏,可多吃當令蔬果。 另外,此時體內肝氣旺盛,容易食慾大開,切忌飲食無節度造成消化不良,日常生活也需注意情緒穩定,以利肝氣暢行,平常可多做太極拳、瑜珈及散步等緩和運動。 清明養生重點3、祛濕熱. 清明天氣漸暖,體內的新陳代謝也開始旺盛,飲食宜選平、甘、微溫的茶飲與食物,避免吃油膩、生冷及重口味食物,少喝冰涼的含糖飲料以及難消化的糯米製品,以免阻礙脾胃化濕的能力。

  6. 2024年4月5日 · 以中醫的觀點來看清明時節溫差大濕度高使得人體容易受到風邪與濕邪入侵可能出現過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濕疹四肢關節痠痛精神疲倦頭暈腦脹等症狀因此在 清明節氣主要養生重點在於保暖去濕提高免疫力預防邪氣入侵的同時也要增加脾胃去除濕氣的能力清明養生怎麼吃? COPYRIGHT: Getty Images....

    • Harper’S BAZAAR TW
    • 9 分鐘
  7. 2021年4月4日 · 清明也是個踏青的好日子,俗稱「踏青節」,古人會穿上新鞋子踩踏青草,感受風光明媚的輕鬆氣氛,既然來到了戶外,自然就適合舉行放風箏活動,古稱「紙鳶」的風箏,相傳戰爭時以鷂鷹製成紙鳶,風起順風並且迎風飛舞,便可藉此送達給友軍求援,後來的人將災病寫在紙鳶上面,放飛風箏後,再把引線剪掉,象徵所有不愉快的事也會隨風飛散。 春餅自助餐,清肝明目. 俗話說:「女子傷春,男子悲秋。...

  8. 2020年3月31日 · 名中醫吳明珠也表示在這種時節建議可以遵照4個原則來養生會得到更好的功效。 一、忌食「發物」 這個節氣特別容易忽冷忽熱,也是疾病容易復發的時候,所以建議不要吃太多容易引起「發炎」、「過敏」的食物,像是油炸類、辣椒、重口味調味料、加工食品、零食,或是海鮮、筍類、羊肉等;可以吃一些比較清淡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