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4年6月23日 · 比莉 不怕女兒「愛女人」. 比莉不管女兒裘依性向,只要她健康快樂就心滿意足。. /星報. 記者 黃尚智/報導. 女兒裘依愛車遭竊,卻意外扯出同志情,比莉經過半個月來的心情沉澱,昨天首度吐露心情。. 她淡淡表示:「對方已主動和解,所以我也 ...

  2.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修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3. 2021年2月19日 · 是否南轅北轍、愈趨愈遠呢?. 如是若僅怯弱而住,全無所益,反漸怯劣,故應善知諸能修證菩提方便,策舉其心,則辦諸如在掌內。. 經過前面仔細分析觀察、如理的決擇以後,我們就了解:如果單單看見事情就害怕、退怯,那是一點好處都沒有。. 這種讓 ...

  4. 2021年1月28日 · ①破除不忍怨所作害; ②破除不喜怨家富盛、喜其衰敗。 耐怨害忍: 一、體相:他人損害時能忍耐的心。 二、分類:未入道者的耐怨害忍,以及三乘入道者的耐怨害忍。 三、地界(因地界線):一般的耐怨害忍未入道時也有,而對損害者忍耐的波羅蜜多,則從大乘資糧道開始才有。 四、釋詞:怨敵損害時不動瞋心,即是耐怨害忍。 未修好耐怨害忍之前,很難忍受怨害,因為即便是修行人,在受到他人傷害時,也很容易大發瞋火。 所以,必須按正確的方法反復串習忍辱。 此處所要遮止的,有兩方面 : ① 遮止受到怨敵傷害時,生起瞋心; ② 遮止見到怨家圓滿時,生起嫉妒不歡喜之心,以及遮止見到怨家衰敗、痛苦時幸災樂禍的心理。 如何才能真正遮止呢? 即依靠思惟以下各種道理,以思擇力即能遮止。 初中分二:

  5. 不正見中的 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稱為「五利使」(見惑)要見道 才能斷除。 五鈍使和五利使合稱為 十惑。 文章定位:

  6. 2021年2月5日 · 一、驅意解脫. 如果沒有苦,就不會希求從苦事中出離,所以受苦有驅使自己的心希求解脫的功德。 例如,有些人天天安逸度日,吃喝玩樂樣樣順心,便會認為人間的日子很好而不願出離。 我們常說,天身不如人身更有利於修習佛法,正是因為天人的生活太過安逸,生命都虛耗在享受中而不知出離。 《大唐西域記》記載: 往昔,無著菩薩、世親菩薩、師子覺(無著菩薩的弟子)等三人發願往生彌勒淨土,他們互相約定,誰先往生見到彌勒菩薩,便回來告知。 其後,師子覺最先往生,但他過了三年都未回來相報。 後來,世親菩薩也捨壽往生。 六個月後,一晚,無著菩薩見一天人(世親菩薩)從虛空中降下,並敬禮無著菩薩。 無著菩薩說:為什麼這麼晚才來? 答:我捨壽之後往生兜率天,於彌勒內院蓮花中誕生,彌勒菩薩贊道:善來廣慧。

  7. 高爾夫球邀請賽的日子來臨時,全市擠滿觀光客及知名體育記者爭相報導這場史無前歷的大對決,真是好不熱鬧,而精彩的劇情也隨著三位高手的球技比評而熱列展開,無庸置疑的是巴比瓊斯及華特海格的球技一流,每次擊球總是贏得滿場喝采,而因裘諾的手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