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5日 · 申請指引. 長者. 「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 申請者除須符合公屋申請基本申請資格外,亦必須年滿58歲,配屋時則必須年滿60歲。 符合資格申請,通常會比一般家庭申請較早獲得處理。 申請者可要求加入家庭成員,轉為相關優先配屋計劃家庭申請,而毋須另行重新登記,並會繼續沿用舊有申請編號。 申請者原先以單身人士資格輪候時間,會以半數計算入其家庭申請內,但以三年為限。 經調整輪候時間後,有關申請會被編訂一個等同於一般申請登記日期 (即相應登記日期),此日期將作為日後編配及執行公屋申請政策依據。 請按下列連結查閱詳情 : 公共租住房屋申請須知 [HD274]及須注意事項 [RCSU2-018-1C] (PDF 格式)

  2. 主頁. 出售綠表置居計劃單位2023. 詳情. 出售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2023. 詳情. 白表居屋第二市場計劃2023. 詳情. 機構計劃. 2024/25. 詳情. 預算. 2024/25. 詳情. 2022/23. 年度年報. 詳情. 優質公共房屋建造及. 保養維修大獎2023. 詳情. 出售綠表置居計劃單位2023. 詳情. 最新消息. 新聞稿. 招標. 職位空缺. 刊物與統計數字. 16.05.2024. 公屋居民虛假陳述被法庭定罪. 28.03.2024. 委任房屋委員會委員. 27.03.2024. 房委會表揚優秀屋邨管理服務承辦商及前線員工. 27.03.2024. 房屋委員會將差餉寬免轉歸租戶. 25.03.2024.

  3. 2014年4月11日 ·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Simon & Garfunkel主唱的一首經典歌曲, 名為The Sound of Silence,其中一段歌詞是這樣寫:「人們言不由衷,人們聽而不聞」。 任何形式溝通關鍵,在於不只是聆聽他人所言,更要明白對方表達意思。 有效溝通,能讓我們克服語言上差別、期望上差距和文化上差異。 我的任務,就是要尋求最能確保信息得以有效傳達方法,並適當地作出回應。 正所謂「行動勝於空談」。 現在正努力改善我的廣東話,每天盡量多講。 所以請李華明委員放心,承諾會十分用心聆聽你們意見。 5. 上月十日周年特別公開會議上,委員就房屋政策和房委會工作提出很多看法和意見。 他們就關乎公眾利益不同事項坦誠地發言,實事求是,表達對我們期望,提出具前瞻性指導。

  4. 這份報告主題為「持續房屋發展‧你攜手實現」,正好重申房委會採取高瞻遠矚、務實行動方針,為市民切實提供優質及可持續發展公營房屋。 報告亦突顯我們致力推動主要業務相關者﹙包括租戶、業務伙伴及其他相關團體﹚參與管理、設計和創造我們居住環境。 我們使命是以可負擔價格提供優質房屋、管理和維修保養服務,以滿足客户需求。 本年度,我們廢物管理、園景美化和綠化、耗用物料、循環再用和回收、噪音和排放物控制,以及透過節能裝置和管理措施去減少能源消耗等方面,訂下各項工作目標。 這份報告展示房委會2006/07年度實行可持續發展工作成果。 整份報告中,有多個例子說明房委會設計、建造和管理物業方面如何採取實際行動,一點一滴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5. 2018年1月19日 ·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致力公共屋邨(公屋)推廣社區共融,不時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籌辦社區活動,促進少數族裔與本地屋邨居民和諧共處,協助融入社區。 2017年12月一非政府機構於石籬(二)邨舉辦社區活動,深受少數族裔與本地屋邨居民歡迎。 當天活動義工之一是一名12歲南亞裔男童,當訪問他對屋邨感受時,他以流利廣東話回應:「很開心這屋邨居住! 」他已融入本地社區,「平日最愛與同學踢足球,他們都是中國人呢! 另一方面,屋邨管理諮詢委員會(邨管諮委會)定期屋邨舉辦各種社區活動,讓少數族裔居民與本地居民互相認識。 委員更積極參與邨內舉辦活動,建設和諧生活環境。 富泰邨邨管諮委會將於3月伙拍非政府機構合辦類似活動。

  6. 2014年4月11日 · 我的講話主要會分為四方面,包括機構規劃及工作方針、服務提供、機構文化及人力資源管理,以及溝通。 不過,想首先談談為何需要改革,最後亦會跟大家講述一下公司化問題。 改革需要. 所有機構,不論是私人公司或政府部門,均須注意本身工作環境。 如果環境改變,他們也須隨之而改變,否則,就再不能有效地運作,或者會與實際環境脫節。 政府部門也不例外。 對房屋署來說,這點尤其重要,因為隨着市民教育水準提高、收入增加,他們期望也愈來愈高,加上政治環境轉變,房屋委員會工作與其他政府機構一樣,也因而受到影響。 另外,現在愈來愈多公屋住戶成為業主,這個不易為人察覺而又相當微妙現象亦對房委會工作構成影響。 二十年前,房屋委員會顧客全都是租戶;今天,四個顧客中便有一個是業主。

  7. 香港房屋委員會 - 留言冊. 於1950、60年代興建的石硤尾邨、蘇屋邨及牛頭角下邨,跟很多香港人一起,見證著香港過去50多年以來的可觀發展和成就,從中也作出不同的貢獻。 三個屋邨的獨特生活文化和街坊間的鄰里溫情相信很多香港人都難以忘懷。 參觀過展覽的人士,無不被展品所記載的人情地貌和歲月痕跡所感動,他們在展覽的留言冊寫下內心感受,誠堪細味,以下節錄部分跟大家分享。 點滴分享. 偶爾「闖入」這流金歲月的圖片世界,輕步瀏覽所有圖片、文字,不知怎的,有想哭的感覺! 明白時代轉變,很多舊的事物、人物已不可追尋,但人間有情,是我們記憶中沒法磨滅的印記! 我在牛下工作了很多年,很有感情,今日看到她、石硤尾及蘇屋邨的發展……,從正面積極來看,是改善民生社區的一個里程碑,展望將來會更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