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16/05/2024. 【潮濕祛濕袪水腫濕氣風濕春困濕疹中醫湯水食譜春季潮濕多雨身體濕氣重內外夾擊下容易誘發不同的毛病註冊中醫師麥俊堅提醒大家注意身體出現濕重的症狀後及早應對推薦2款祛濕茶湯有助解決問題麥醫師指出身體出現濕重的症狀包括精神疲倦身體沉重胃口欠佳大便軟爛顏面和四肢水腫女性分泌物增多等而濕重問題有分以下4種: (一)關節痛. 老人家常說「風濕」,泛指天氣潮濕時,平時沒有疼痛的關節突然隱隱作痛,尤其是曾經受傷或經常勞動的關節。 疼痛程度通常不大,但持續全天「撩住痛」,導致心情低落煩躁、無精打采。 (二)犯睏、胃口差. 身體沉重慵懶,集中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經常想小睡片刻充電。

  2. 2020年11月10日 · 溫水有助穩定體內的恆定狀態促進產後的身體修復而米及陳皮所含的水溶性營養素及某些植物性化學成分也必須有水溶才能釋出所以炒米茶是一種富含營養而又甘甜飲料是產後媽媽調理餐單中不可缺少的茶療。 配搭不同食材,味道營養各有不同. 炒米茶的做法很簡單,用白鑊把白米細火慢炒至金黃色後放涼,然後以密封瓶盛起備用,每天拿2至3湯匙的炒米煮茶,每次可炒7天分量。 產後初期最好只加入陳皮煮炒米茶,待惡露漸清後,可漸漸加入一些藥材加強補益氣血的效果。 至於應焗茶還是煮茶,就應以配搭的中藥材而決定,例如黨參、淮山、蓮子,這些較為厚實堅硬的藥材,需要煎煮1小時左右;然而桂圓肉、枸杞子和紅棗等則可以用燜燒杯沖焗15分鐘便成。 米茶必須每日新煮,不要隔夜。

  3. 2014年3月21日 · 1. 肺虛: 肺主氣呼吸的生理功能),氣行則血氣滯則血瘀水停體內的水透過肺主氣的推動才有辦法運行舉例來說透過活動可以加強心肺功能而強化肺氣因此便會流汗缺少活動而肺氣虛的人體內水液流動不順且因為發汗較少所以比較容易水腫。 2. 脾虛: 勞倦過度、久病傷脾或飲食失調,都會令脾臟運化失司,水液代謝失常,引起水腫。 3. 腎虛: 過勞、產後、大病或久病,以致腎氣虛衰,不能化氣行水,遂使膀胱氣化失常,開合不利而成水腫。 4. 風邪外襲: 風邪外襲,使肺失宣降通調,上則津液不能宣發外達以營養肌膚,下則不能通調水道而將津液的代謝廢物變化為尿,以致水液滯留體內,發為水腫。 5.

  4. 2018年3月28日 · 經期水腫的治療方向都是調補脾腎去濕消腫為主中藥當然少不免不過閒時也可以煲木瓜黃豆桂圓雞腳湯對來經也有幫助

  5. 2020年6月30日 · 30/06/2020. 經常聽說夏日就是要袪濕」,網上不乏一些自製健康袪濕湯水的文章教大家去水腫排出體內多餘水份有些教學更使用藥材入膳例如土茯苓茵陳等從中醫學角度到底甚麼是濕氣重是否每個人都適合飲用袪濕湯水今日請來註冊中醫師何國璋教授爲大家拆解袪濕迷思註冊中醫師何國璋教授(圖片由作者提供) 濕重與體內多餘水份無關! 有人說,濕重是因為體內有多餘水份;何教授表示,正確來說體內不會有多餘的水份,因為水份會經汗腺及尿液排出,維持正常的人體液代謝功能。 如果你有肢困、易倦、腹脹的問題,正是中醫學中的「濕阻」或「濕困」,而發生濕阻的病機多與脾胃虛弱、氣虛、腎虛有關。 至於濕邪致病,有內、外之分︰外濕為六淫之一,指雨露霧濕、氣候潮濕等。

  6. 薏米一生一熟 混用健脾袪濕去水腫 #咳嗽 #春天養生 #感冒 #食療 #湯水 #識食 #祛濕 #去水腫 春分過後,清明將至,這兩星期天氣反覆,時睛 時雨 ...

  7. 2017年3月31日 · 做法. 1. 生熟薏米、淮山、茨實、蜜棗略沖洗,陳皮浸透備用。 2. 紅蘿蔔去皮切小件,粟米洗淨分成數小段。 3. 唐排汆水備用。 4. 煲內注入12-15碗水,冷水加入上述所有材料,大火至滾後轉中小火,煲 2小時,調味即可。 此湯水尤其適合脾虛、困倦及胃口欠佳的閑人,但萬物皆有其利弊,薏米始終帶寒,何況每人體質不一,以下人士食用生薏米時必須注意: - 體質偏弱人士,少吃為妙,免得寒上加寒. - 長期消化力弱人士亦不宜,因薏米所含的醣類黏性較高,過量食用妨礙消化. - 女性行經期間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