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22日 · 【明報專訊】1887年孫中山入讀華人西醫書院的同年,還有一位大醫剛剛誕生,他既是孫中山的師弟,也是其革命同袍;不但他個人名聲顯赫,他的家族成員也紛紛行醫,為香港醫療貢獻卓著,所言正是養和醫院的首任院長李樹芬。據養和醫院現任院長李維回憶,大伯李樹芬童年在美國波士頓時曾 ...

    • ■ 面上出紅疹 玫瑰痤瘡?濕疹?原因多蘿蘿?
    • ■ 睇疹可斷症?
    • ■ 類固醇藥膏可致白內障?
    • ■ 面紅眼痛 玫瑰痤瘡作怪?
    • ■ 戴口罩加劇病情?

    問:面上出紅疹,究竟是暗瘡還是皮膚過敏? 鄭:紅疹有許多形態,有的表面平滑,有的很粗糙。面上紅疹有不同成因,常見如濕疹、接觸性皮膚炎、脂溢性皮炎、光敏性皮膚炎、玫瑰痤瘡,以及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水痘等;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也是常見出疹的成因,如紅斑狼瘡、銀屑病(牛皮癬)、皮膚發炎、暗瘡等。如果情况持續或徵狀不常見,須轉介至專科醫生,進一步診斷。

    問:可否從紅疹外觀判斷病情? 鄭:透過紅疹分佈和外觀,有助醫生分辨成因。舉例說,脂溢性皮炎,紅疹常見於油脂分泌過盛的眼眉和鼻翼位置,患者會出現鱗片狀紅疹;而紅斑狼瘡患者,兩邊面頰會出現俗稱「蝴蝶斑」的紅疹。另外,醫生會根據患者徵狀、病史判斷。除了檢視面部紅疹,也會觀察患者四肢或軀幹有無紅疹,如有需要,會考慮做抽血檢查、致敏原皮膚測試、抽取皮膚組織化驗。 丘:不同病因引起的紅疹,外觀和分佈都有分別。以銀屑病和濕疹為例,銀屑病引起的紅疹常見在髮際,亦可以在手踭、背部、膝關節出現,紅疹邊界分明,顏色偏紅;濕疹雖然都會出現在面和頭皮,但較常見於手腳關節位置,紅疹邊界較模糊。

    問:面部紅疹,一定要用類固醇藥膏嗎? 丘:首先要分清紅疹成因,如因濕疹引起,類固醇是有效而安全的藥物;若是玫瑰痤瘡,則「愈搽愈衰」。 對付濕疹,醫生會因應疾病類型、病情、發病位置,選擇適合強度的類固醇藥膏;強度愈高,引起副作用的風險愈高。要留意一點,避免在同一位置長期使用類固醇藥膏,否則會令皮膚變薄,微絲血管增生,容易有瘀斑,亦有可能出現玫瑰痤瘡、暗瘡。 若濕疹病情較嚴重或反覆,可以考慮交替使用類固醇及非類固醇藥膏,減低類固醇藥膏劑量,亦可運用多一種藥物作治療。 特別一提,若在眼部附近使用類固醇藥膏,小心不要「捽入眼」;眨眼時亦有可能將藥膏擠入眼內,故盡量不要塗近眼邊,或考慮使用非類固醇藥膏。長期在眼皮附近使用高強度類固醇藥膏,可能引致白內障、青光眼。

    問:經常面紅是因為面皮太薄? 丘:經常面紅紅,甚至透出微絲血管,以為是皮膚薄所致;其實除非是長時間使用類固醇藥膏,否則與皮膚厚薄無關,反而可能是玫瑰痤瘡所致。患玫瑰痤瘡初期,患者偶爾會面部發紅,面紅次數愈來愈頻密和持久;後期患者出現持續紅斑,皮膚可能有灼熱感覺,甚至出現發炎的丘疹和像暗瘡般的膿疱。嚴重者更會因皮脂腺增生,形成「酒渣鼻」。此外,玫瑰痤瘡亦可導致眼紅、眼痛、視力模糊。

    問:長期戴口罩,會令玫瑰痤瘡發作? 丘:玫瑰痤瘡成因不明,但相信與先天遺傳和環境因素都有關。環境誘發因素包括紫外線、炎熱天氣、酒精、辛辣食物、運動、生活壓力等。疫情下,戴口罩會令面部溫度提升,可令病情加劇。 治療玫瑰痤瘡,先要控制誘發因素。外出要養成做好防曬的習慣,使用SPF 30以上防曬產品,戴闊邊帽或打傘。要戒酒精,避免辛辣食物和熱飲,因熱飲釋出蒸氣會使面部微絲血管擴張,宜待涼才飲用。不應用太熱的水洗面,亦要避免身處於高溫環境如焗桑拿。此外,患者皮膚較敏感,容易受外來物刺激,可選擇溫和的護膚品。 治療方面,若病情輕微,可塗搽消炎藥膏。面部經常泛紅的患者可選擇外用血管收縮劑。病情較嚴重患者要考慮口服藥物,如抗生素、維他命A酸。若面部持續泛紅,尤其許多微絲血管顯現,可考慮光學治療,如脈衝染料...

  2. 2018年10月15日 · 【明報專訊】人體免疫系統理應可消滅癌細胞,惟體內「煞車機制」一旦被激活,會令免疫細胞無法辨認癌細胞,猶如「武功盡廢」。 今年奪得諾貝爾醫學獎的美日學者,發現免疫細胞上的蛋白「CTLA-4」及「PD-1」為煞車的「元兇」,研發出相應抑制劑,使免疫細胞重新辨識並消滅癌細胞。 港大醫學院利用「PD-1抑制劑」治療中至晚期肝癌患者,發現先用免疫治療的存活期中位數兩年,比標靶治療多8個月,免疫治療有望可作肝癌的第一線治療。 目錄. 抑制劑阻癌細胞扮「正常」 有望成肝癌第一線治療.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牀副教授邱宗祥(圖)表示,港大利用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研發的「PD-1抑制劑」治療病人,發現可阻隔免疫細胞(藍色)與癌細胞(紅色)結合,重新激活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有望推動免疫治療成為肝癌的第一線治療。

  3. 2019年6月17日 · 肝癌是現時香港第3號癌症殺手,早期患者可透過外科手術、肝臟移植,或射頻消融根治效果。但只有30%的患者確診時適合上述根治性措施,其餘70%患者確診時已到中期或晚期,傳統上只能採取標靶藥治療或經動脈化療栓塞(trans-arterial

  4. 2017年9月8日 · MRSA是一種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的細菌株,一般會引致皮膚和軟組織感染,如膿瘡、膿腫或傷口感染。 感染部位會出現紅腫、觸痛或流膿,嚴重可引致敗血病、肺炎等。 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MRSA在香港的社區感染個案過去10年持續上升去年達1168宗達到10年新高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感染個案增加是濫用抗生素所致指本港MRSA呈抗藥性的情况非常嚴重」,比率達45%較英國高4倍且細菌一旦入血死亡率較無耐藥性高4倍故專家一直尋找非抗生素的治療方法。 新藥助削細菌存活能力. 一文睇清30多個港九新界行山郊遊好去處. 即睇全文. 港大微生物學系研究團隊自2009年開始研究有關方案,在5萬個小分子化學物中,發現全新的葡萄球菌黃素合成抑製劑NP16,有助免疫系統清除金黃葡萄球菌。

  5. 2019年12月31日 · 全港首個脫敏免疫治療研究 證有效治療合併過敏症 改善鼻敏感、濕疹、哮喘病情. 鼻敏感、濕疹及哮喘等過敏症十分普遍,本港每 3 名兒童便有一人患病,且發病率持續上升,常規治療又只能治標。. 由養和醫院進行的一項全港首個脫敏免疫治療研究,臨床證實 ...

  6. 2017年5月8日 · 【明報專訊】前文敘及華人西醫書院初期的四位大醫及困境,其實直至1911年港大建校,人手匱乏,資金緊絀的局面依然如故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