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代表眾生對個體身心所錯執的一切相

      • 「四相」又作「四見」,以此來代表眾生對個體身心所錯執的一切相,包括對時間、主體、客體及空間關係的執著。 《金剛經》對此「四相」主張,應無所住,不執著於此而行一切善法。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9月8日 · 大家注意梵文的這四個詞就是印度的學者們那些堅持認為生死輪迴的背後有一個獨立存在的常一不變的輪迴的精神主體他們給這些精神主體起的各種各樣的名字。 從不同的角度他們給安立了不同的名相,比如說一個正在生死輪迴的人,他認為他自我一定有一個永恆不變的輪迴主體,那麼這個「我」梵文叫「ātman」。 那麼我們一個人死了,叫做命根即斷,這個肉體拋棄了,但是什麼東西輪轉了到下一生呢? 那麼印度人,把那個能夠輪轉於下一生的那個精神主體,印度人給了它一個詞叫做「pudgala」,有時候這個詞我們也音譯作「補特伽羅」,那麼在鳩摩羅什的譯本,就把它譯做「人」,所以我們講「人無我」的時候,實際上嚴格意義講叫做「補特伽羅無我」。

  3. 2021年9月9日 · 四相又作四見」,以此來代表眾生對個體身心所錯執的一切相包括對時間主體客體及空間關係的執著。 《金剛經對此四相主張應無所住不執著於此而行一切善法。 以下分別說明之。 我相. 凡是以「我」為立場,為出發點,所看見、想到和感覺到的各種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是「我相」,如自己的姓名、金錢、名譽等都是。 而「我相」其實是四相的總稱,因為眾生對五蘊執一個不變的自我,所以「我相」是一切煩惱生起的根本。 人相. 我們的生命體以人的形式出現,稱為「人相」,如人有黑白、國別、種族等不同。 而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感受和想事情,就是「人相」,其實這也是站在一個不同的「我」的立場去感受事情。 眾生相. 生命是由五蘊假合,依此因緣成生命體,故稱為眾生。

  4. 四聖諦 ( 梵文 : चत्वारि आर्यसत्यानि , catvāri āryasatyāni ; 巴利語 : cattāri ariyasaccāni ; 標準藏語 : བདེན་པ་བཞི། ),又稱 四真諦 、 四諦 ,四種神聖的 諦 ,即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和苦滅道聖諦,簡稱為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是 釋迦牟尼佛 之軸心教法 [1] 。 已證初果後,依聖智慧名四聖諦;未證初果前,依凡夫智慧學習名四諦。 簡介 [ 編輯] 梵語 satya [2] 義翻譯為真實的道理即 真理 ;古漢語 諦 字翻譯原義是審知事物的內在含義或者意義 [3] 。 佛教支派分化,根本原因未依四諦精進,卻各自創出新方法,捨棄四諦為修行次第軸心,故此最終不斷異變。

  5. 2013年9月23日 · 據我所知四相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有三種解說: (1)凡夫 (小乘人)四相; (2) 修行人 (發菩提心的菩薩)四相; (3) 真諦四相 (或四見). 底下是稍詳細解說. (1) 凡夫 (小乘人)四相: 普通金剛經註解都解說凡夫四相 (或一筆帶過修行人四相) ,這不是金剛經裡四相的真義.這在普通講解裡說得很詳細 但不是金剛經的深義) 2. 修行人 (發菩提心的菩薩)四相: 這是金剛經裡四相的較正確定義 (見道源長老講解及六祖口訣) 道源長老: 「金剛經」上的我執是微細的我執,不是平常對小乘人開導時所說的那個凡夫執著五蘊假合臭皮囊的我。 你發了大乘心要度眾生,我為能度者,這就是我相,人為我所度者,這就是個人相,人度所度種種差別的相叫眾生相,再執著不捨叫壽者相,合起來就叫我相。

  6. 2010年1月24日 · 佛陀告訴須菩提,「諸位菩薩摩訶薩,應當如此降伏妄心;對所有一切眾生,不同生命形態的卵生、濕生、化生;有色身、無色身;有心思想念的、無心思想念的、不有想不無想的眾生等,都要使他們進入無餘涅槃的境界,了斷一切苦報、煩惱,渡過生死苦海,到達不生不死之地。 如此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的眾生,其實並不見有一個眾生為我所度。 這是什麼緣故? 須菩提! 若菩薩妄執有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對待別分,以為有個我能化度眾生,又見有所謂的眾生為我所度,這樣就不能稱為菩薩了。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

  7. books.masterhsingyun.org › ArticleDetail › artcle334星雲大師全集

    「無我」就是「般若」。 因此,要能從假我中借假修真,無我、無對待、無是非、無苦惱、無障礙,才能顯現真如般若實相的我。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所謂「法」,就是「軌生物解」,指能軌範人倫,令人產生對一定事物理解的根據。 它可以代表一切的名詞,甚至於心裡想的觀念、思想,有形、無形的,都可藉由它表達。 例如:花、房子、桌子等,只要說出來,大家就能懂得是什麼意思。 又說「法無定法」,所以說法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法」又稱法相、非法相,有一首偈語說:「法相非法相,開拳復成掌,浮雲散碧空,萬里天一樣。 」若說拳頭法,這個法可以法無定法,因為拳頭一張開又成了一個手掌。

  8. www.masterhsingyun.org › ArticleContentServlet星雲大師

    此四相是心外粗顯的執著起於心念微細的我等四見而運作。 佛陀在此粗細妄念俱遣,內外見相拂淨,令吾等不生一念,契如如不思議境。 一、拂四見相解如來義。 二、發菩提心生正知見。 《金剛經》宣說離相(離我等四相),無住(不取相、法相、非法相),的微妙大義,由離相、無住起三空正智。 菩薩行者若能離卻諸住相,行於布施,成就的福德如虛空,不可思量。 此分將我等四見,法非法相,一併總除諸執,以顯非有非空的真空妙有的不可思議。 則華香蝶舞,咸歸一真法界,水態山容,盡合般若妙諦。 一、拂四見相解如來義. 佛陀為行者闡明離見相之理,心並沒有我見我相的住著。 但凡夫愚智者,以為佛陀處處說四相,就是有個見相可得,不能解悟佛陀所說之義,四見乃非空非有也。 黃檗禪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