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禪宗之所以能在當時產生那麼多的偉大禪師實由於佛學的各宗各派都還在一個展開發揚的時期彼此推動激盪互相烘托輝映堪稱中國佛學上最鼎盛時代。 而六祖惠能大師,以一個倡導頓悟的一代宗師,把很多研究佛法的飽學之士攝受在其門下,使禪宗更是一枝獨秀,在中國佛教中,展現恢宏輝煌的成就。 我的意思是說,禪宗之所以能夠發揚光大,其他法門的宗派亦有推波助瀾之功。 這是我要說明的第二點。 (三)參禪不一定要打坐. 談到禪宗,大家都以為參禪就一定要打坐。 所謂老僧入定,要眼觀鼻、鼻觀心,這樣才叫參禪,才叫坐禪。 但是我們從六祖大師的思想教導看,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當時有位官員,姓薛名簡,就曾問過六祖惠能大師: 「現在京城參禪的大德們都說,我們要覺悟,必須要坐禪習定。

  2. 星雲大師對於禪的界定,對於人們正確地理解禪的精神,正確地修行禪法,都是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禪是什麼?無盡的答案. 禪是什麼,星雲大師的回答是非常豐富的,這種豐富性顯示他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的多元性和開放性,這些觀點存在於大師眾多的文字之中,此一部分將分析星雲大師對於這一主題的豐富的觀點。 1. 學愚:〈 星雲禪與人間佛教〉,《 普門學報》 第40 期, 高雄: 普門學報社, 大師曾說: 禪是言語道斷,禪是不可說的,禪是教外別傳,禪是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以心印心, 離開言說。 禪是不立文字,禪是言語道斷,禪是自然天成的本來面目,禪是我們的本心自性。 禪是言語道斷, 不可說的。 ( 張勇/ 攝)

  3. books.masterhsingyun.org › ArticleDetail › artcle3442星雲大師全集

    想要深入了解歷代禪師的風範人格有一條捷徑那就是直接從他們所作的禪詩入手依循著禪詩的內容脈絡可以找出禪師們對宇宙人生的看法與態度禪的境界對於我們這個動盪混亂的時代忙碌不安的人生具有許多益處在此提出數首禪詩來探討研究。 第一首 南梁‧善慧大士.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這是南朝著名的善慧大士的作品,他是南朝著名的禪宗居士又稱傅大士,與寶誌禪師並稱為「梁代二大士」。 他寫的這首詩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矛盾的調和。 「空手把鋤頭」一句,乍看似乎不通,既然是空手,怎麼又說是把著鋤頭呢? 既然是步行,怎麼又是騎著水牛呢? 人從橋上走過,分明看到橋下的水在流著,怎麼說是橋流水不流呢? 其實,這是禪師們從較高的境界來看世界。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7年7月27日 · 本來面目才是真正永久的生命也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是菩提涅槃。 所謂「涅者不生,槃者不滅」,不生不滅就叫做「涅槃」。 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只要不起煩惱;起了煩惱,就要照破。 經常如此用功修行,體悟不生不滅的這念心,就可以超越時間、空間,真正是無量光、無量壽。 所謂「有生即有滅,無生即無滅」,法身是沒有始終的,契悟了這一念心,就是沒有生、沒有滅。 如果沒有通過禪修,對於佛法的道理就無法深入體悟。 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這念心要時時刻刻都能做主,如如不動、了了分明,即使白天、晚上,順境、逆境,一年、十年,都要現前。 如此用功,就是禪宗所說的「保養聖胎」。 契悟此理,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

  6. 2016年12月9日 · 「禪」可以開拓吾人心靈,啟發人們智慧,引導我們進入更超脫、自由世界。 禪合乎真善美條件;雖然不容易談,可是要知道什麼是禪,那我們就不能不盡力弄清楚。 現在我把內容分成三個部分來敘述,這三部分是禪歷史,禪內容與禪修法。 一、禪歷史. 佛陀談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三藏十二部經典浩翰無涯;可是,這些無量數文字般若,與禪宗起源並沒有直接關係。 相傳一天,佛陀在靈山會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眾,當時眾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葉微笑了一下,佛陀當時就說「吾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付囑摩訶迦葉。 」佛陀於是將法門付囑大迦葉,禪宗就這樣開始傳承下來。 印度禪師代代相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到中國來,時值南朝梁武帝在位。

  7. 禪修的意義即是藉由止觀法門助益行者超凡入聖轉識成智化迷為悟達到定心淨心悟心明心的境界。 【破疑生信】── 何謂走火、入魔? 有人認為禪修靜坐會走火入魔因此主張不可學禪靜坐然事實並非如此走火入魔多因誤隨邪知邪見者為師或觀念方法錯誤所致若能了解何謂走火」、「入魔」,即能破疑生信不致對禪修靜坐產生誤解而心生恐懼。 「走火」屬於生理上產生的問題,因修鍊安爐鍊丹的方法所引起。 即意守丹田,將意識集中於丹田處,丹田因而發燒、發熱,猶如火種,稱之為「火」;再用意識引導此火,打通任督二脈,乃至於轉小周天、大周天。 若心情過於急躁,或方法拿捏不穩,就會氣血逆流,導致微細神經受損,甚至引發嘔血或半身不遂,嚴重者因此死亡。

  8. 目次. 禪師. 維基百科,自由百科全書. 禪師 , 漢傳佛教 頭銜。 指實踐 禪修 ,能指導他人 止觀 修行佛教 出家眾 ,即 印度佛教 所說 瑜伽師 ,所以如 天台宗 、 華嚴宗 僧侶也往往稱為 禪師 。 隨著漢傳佛教發展,也被用來泛指 禪宗 門派僧侶。 概論 [ 編輯] 在 古印度 ,稱身心合一修法為 瑜伽 ,意爲行、相應。 修行瑜伽者,稱為 瑜伽士 (yogi)或 瑜伽師 。 佛教發展之初,特重 禪修 。 隨著宗派分化,在大毘婆沙論時代,瑜伽與瑜伽師成為常見名詞。 傳入中國時,將瑜伽稱為禪,為定慧修持通稱,而瑜伽師就稱之為禪師 [1] 。 參見 [ 編輯] 法師 (佛教) 律師 (佛教) 論師. 註釋 [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