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6月28日 · 在身邊的朋友圈子中都不難遇到這種人,因此特意寫一篇文章,教大家辨識這種,讓大家多了解一下,試揭開大家對「反社會人格者」的迷思。 甚麼是「反社會人格者」?

  2. 2024年4月5日 · 網民:已涉嫌洗黑錢. 然而,該位樓主在出帖約一小時候又上載截圖,稱「過咗啦,希望我下次過錯啲人都會畀返我」,引來大量反對聲音︰. 點擊圖片放大. +3. 有少數網民指出,騙徒可以利用支票戶口偽造過數紀錄︰. 點擊圖片放大. 應該係scam嚟,佢入落你戶口果$1000 係用支票戶口入,你會睇到但實質上未過數的。 然後佢收到你過比佢果真正$1000後,佢就會cancel個支票過數,咁佢就成功呃咗你$1000⋯你最好打去銀行問吓。 之前睇過有條片話有人過錯數俾佢,但條數係可以取消,你一過返俾佢,佢就可以取消之前過俾你果條數,下次一有呢啲,千祈唔好嫌煩,打去銀行,佢地可以幫你check.

  3. 2019年6月14日 · 發布時間: 2019/06/14 20:00. 最後更新: 2019/06/14 20:33. 分享:. 哈佛醫學院:每25個人有一個人毫無良知. 任教哈佛醫學院的臨床精神病學專家Martha Stout,在畢生研究結集《The Sociopath Next Door》(4%的毫無良知,我該怎麼辦?. )中指出,現世代每25個人中,就有一 ...

  4. 2019年7月26日 · 以2017年在香港發生的一宗匿名炸彈恐嚇事件,雖然沒有實行網絡實名制,但警方最終以追查IP地址的方法成功鎖定一名嫌疑人。 即使沒有網絡實名制,都可以找到肇事者,網絡實名制的必要性何在呢?

    • 本土年青人被邊緣化。首先是國內資金及移民逐漸主導香港,本土年青人被邊緣化,於是對社會感到灰心和無望。從一九九七年回歸到現在,未計算內地居民在港生的孩子,移入香港人數已經超過150萬,擁有香港永久居留身份超過100萬,有三粒星又夠十八歲有70萬人;到2030年的時候,人數就會高達250萬人,連同他們的孩子有300至400萬人……只要你在中環走一圈,很多高薪職位都被國內同胞佔據,樓價也因為這些龐大需求而推高,讓本地年青人感到生存空間變少,將怒氣變成對建制及政府的仇恨。
    • 本土青年在港職場遇到的困難。如果政府真心愛香港的年青人,其實有很多方法可以處理,幫助本土年青人在競爭環境中爭取更多;例如國內及外國的情況,省市政府會對本地優秀青年提供協助,幫他們在事業上的路走得更好。
    • 感覺命運不由香港人選擇。近年香港給人的感覺,就是香港命運操控在國內手裡,本土自由範圍逐漸收緊,擔心人身及言論自由被壓制;年青人覺得今天不爭取的話,明天就更難爭取,所以就算冒著風險,也要出來對抗。
    • 本土小企業被邊緣化。除了本土年青人被邊緣化外,本土小企業也被邊緣化,生存環境非常困難,但社會除了沒有幫助,還加多一腳伸落去……例如領展不斷出售物業給大財團,然後用錢收購國內商場,大財團買了領展物業後,就將小商戶趕走,令到本土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少。
  5. 2023年8月10日 ·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3/08/10 20:30. 最後更新: 2023/08/15 17:30. 分享:. 現今社會騙案橫行,稍一不慎陷入騙局,隨時輸掉半生積蓄。. 不過人生並不就此玩完,這次個案雖然看似悲觀,其實仍有翻身希望,不容輕易言敗,看看龔成是如何回應: 讀者︰. 我30歲 ...

  6. 2020年6月26日 · 1. 合理化個人錯誤. Housel認為,高智商的有更高的能力,去合理化個人錯誤。 他指出,若是其他的錯失時,會基於客觀情況而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但當犯錯的是自己時,會傾向將錯誤合理化,甚至「作故仔」來自圓其說。 他舉例指,作為旁觀者,當基金經理投資失誤時,他可立即指出問題所在,例如是在泡沫時期買入、在恐慌期間賣出及分散投資不足等因素;但當自己是該名投資失誤的基金經理時,則可能會利用不同的環境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錯誤,例如是「聯儲局的政策扭曲了經濟」,或是歸因於市場的錯誤。 他認為,人們經常認為自己比其他優勝的錯覺,覺得自己沒有缺點,但正因如此,導致人們失去意識自己的錯誤能力,難以客觀分析事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