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紹興縣人民政府列其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成立王陽明墓修復委員會一九八八年出資修墓以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為中介經日本國九州大學岡田武彥名譽教授發起日本友人二百八十一名集資贊助哲塋賴復永垂瞻仰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 個人作品
    • 人物評價
    • 親屬成員
    • 後世紀念
    • 藝術形象

    王陽明(明代哲學家)一般指本詞條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諡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本名:王守仁

    •別稱:王雲、王陽明、陽明先生、王文成公

    •字號:字伯安

    自號陽明子

    •所處時代:明朝

    •民族族群:漢族

    生而不凡

    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出身於浙江餘姚一個顯赫的家庭,父親王華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狀元,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王守仁天生有特殊的氣質。他的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分娩,在他誕生之前,他的祖母夢見天神衣緋玉,雲中鼓吹,抱一赤子,從天而降,祖父遂為他取名為“雲”,並給他居住的地方起名為“瑞雲樓”。 王守仁5歲仍不會說話,但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有一高僧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為他改名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他的父親王華喜愛紹興的山水,才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幼年的王守仁,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

    年少有為

    十二歲時,王守仁正式就讀師塾。十三歲,母親鄭氏去世,幼年失恃,這對他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遠,心思不同常人。一次與塾師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當時國家朝政腐敗,義軍四起。英宗正統年間,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十五歲時就屢次上書皇帝,獻策平定農民起義,未果。同年,他出遊居庸關、山海關一月之久,縱觀塞外,那時已經有經略四方之志。

    娶妻諸氏

    弘治元年(1488年),王守仁十七歲時,他到南昌與諸養和之女諸氏成婚,可在結婚的當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來這天他閒逛中遇見一道士在那裡打坐,他就向道士請教,道士給他講了一回養生術,他便與道士相對靜坐忘歸,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去。 弘治二年(1489年),王守仁十八歲時,與夫人諸氏返回餘姚,船過廣信,王守仁拜謁婁諒。婁諒向他講授“格物致知”之學,王守仁甚喜。之後他遍讀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從此,王守仁對“格物”學說產生了極大的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功績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思想

    陽明學,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里,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文學

    《古文觀止》中收錄有王守仁的名篇《瘞旅文》、 《教條示龍場諸生》。王守仁早年作詩刻意求工整,晚年融會哲理。

    書法

    王守仁在書法作品以行草為主。王守仁將心學融入書法,豐富了中國的書法理論。

    著作

    《大學問》、《王陽明全集》、《傳習錄》

    朱載垕:兩肩正氣,一代偉人,具撥亂反正之才,展救世安民之略,功高不賞,朕甚憫焉!因念勛賢,重申盟誓。

    徐渭:王羲之‘以書掩其人’,王守仁則‘以人掩其書’ 。

    朱彝尊:詩筆清婉,書法尤通神,足為臨池之模範。

    王世貞:①伯安之為詩,少年有意求工,而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於法;晚年盡舉而歸之道,而尚為少年意象所牽,率不能深融而出於自然。其自負若兩得。②文章之最達者,則無過宋文憲濂、楊文貞士奇、李文正東陽、王文成守仁。③理學之逃,陽明造基。④王伯安如食哀家梨,吻咽快爽不可言;又如飛瀑布岩,一瀉千尺,無淵渟沉冥之致。

    李贄:陽明先生在江西與孫、許同時,則為江西三忠臣。先生又與胡端敏、孫忠烈同舉鄉薦,曾聞夜半時有巨人文場東西立,大言曰:“三人好作事!”已忽不見,則在浙江又為三大人矣。且夫古之立大功者亦誠多有,但未有旬日之間不待請兵請糧而即擒反者,此唯先生能之。然古今亦未有失一朝廷即時有一朝廷,若不見有朝廷為胡虜所留者。舉朝晏然,三邊晏然,大同城不得入,居庸城不得入,即至通州城下亦如無有,此則于少保之勛千載所不可誣也。若英宗北狩,楊善徒手片言單詞,歡喜也先,遂令也先即時遣人隨善護送上皇來歸。以余觀之,古唯廝養卒,今僅有楊善耳。吁!以善視養卒,則養卒又不足言矣。此皆今古大功,未易指屈,則先生與於與楊又為千古三大功臣焉者也。嗚呼!天生先生豈易也耶!在江西為三大忠,在浙江為三大人,在今古為三大功,而況理學又足繼孔聖之統者哉?

    張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

    •曾祖父 王世傑(一說王傑)

    •祖父 王天敘(一說王倫)

    •父親 王華(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岳父 諸養和

    •夫人 諸氏

    •弟弟 王守文

    人物故居

    王守仁故居位於浙江省餘姚市餘姚鎮龍泉山北麓武勝門路。明成化八年(1472年),王守仁誕生於此。故居內各大建築按中軸線由南往北依次為門廳、轎廳、磚雕門樓、大廳、瑞雲樓、後罩屋。大廳兩側各有側屋。故居總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其中瑞雲樓是王守仁當年出生的地方,已修復如初,並闢為王守仁史跡陳列館。大廳為王氏家人議事及重要慶典活動場所。其它建築如磚雕門樓,轎廳等歷經歲月滄桑,仍保持了原有風貌。1997年3月被公布為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陵墓

    王守仁墓位於浙江省紹興市紹興縣書法聖地蘭亭鎮以南2里許的仙暇山莊內。王守仁墓坐北朝南,背依山崗,順依山勢,逐級升高,視野開闊,風水特佳。墓冢直徑10米,墓道全長70餘米,百餘級台階,四層平台,全部用石材精心雕刻而成,氣勢雄偉,是浙江地區較典型的明代墓葬建築。墓地近2000平方米的山麓地帶,數十棵合抱古松環侍左右,建設了莊嚴肅穆的環境氛圍。 墓始建於明嘉靖八年(1529年),清康熙、乾隆年間曾多次修葺。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高宗弘曆南幸,作過一次修繕,御賜“名世真才”題額並建四柱沖天式石牌坊於墓前。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駐紹部隊將領陶廣樹立墓碑。1988-1989年紹興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投資20餘萬元,對王守仁墓進行了全面整修。 1988-1989年整修後所刻《重修王陽明先生墓碑記》內容:王陽明,名守仁,字伯安,紹興府餘姚人。弘治十二年進士。歷任刑部、兵部主事,左檢都御史,巡撫南贛,總督兩廣,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先生,少穎悟,博覽經籍,後倡導心學,主張‘知行合一,以致良知’為旨歸,世稱‘姚江學派’,於明中葉後,影響甚巨,播揚東瀛。嘉靖七年,先生兵卒於江西南安,享年五十有七。先生常講學于山陰,且深有桑梓之念。故卒後由弟子王畿等扶柩歸岳越,葬於今紹興縣蘭亭花街鮮蝦山南麓,明清間數修其墓。一九三七年,當地駐軍軍官常撰文立碑,此後漸次荒蕪。一九八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紹興縣人民政府列其墓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成立王陽明墓修復委員會。一九八八年出資修墓,以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為中介,經日本國九州大學岡田武彥名譽教授發起,日本友人二百八十一名,集資贊助哲塋,賴復永垂,瞻仰爰為之記。修墓工程肇始於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竣工於一九八九年三月。——紹興縣王陽明墓修復委員會,一九八九年三月。

    文學形象

    •高興宇《王陽明》 •呂崢《明朝一哥王陽明》 •鶴闌珊《王陽明:人生即修行》 •羅智《王陽明最神奇的心學》 •霧滿攔江《神奇聖人王陽明》

    影視形象

    •2005年電視劇《正德演義》:王宇飾王陽明 •2005年電視劇《劍出江南》:劉子峰飾王陽明 •2007年電視劇《夜來風雨》:張晨光飾演王陽明; •2010年電影《龍鳳店》:王宇飾王陽明 •2011年電視劇《王陽明》:陸劍民飾演王陽明。

  2. 紹興市人民政府副市長丁曉燕主持成立揭牌儀式並宣讀紹興市人民政府關於王陽明研究院成立的批覆文件王陽明十歲時隨父自紹興屬縣餘姚遷居古城紹興在此之前王陽明家已在紹興古城居住千年

  3. 其他人也問了

  4. 本文將探訪紹興王陽明墓並深入了解日本人為何願意集資重建這一古蹟第一章王陽明在紹興的足跡 紹興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歷史遺產

  5. 序言. 王守仁. 歷史. 現狀. 參見條目. 外部連結. 參考連結. 王守仁墓. 臺灣正體. 工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守仁墓 ,或稱「 王陽明墓 」,是 明朝 大儒 王陽明 的墓地。 王守仁墓現今位於 浙江省 紹興市 郊區 仙霞山 麓 [1] 。 王守仁 [ 編輯] 主條目: 王守仁. 王守仁 ,又稱 王陽明 或 陽明先生 ,是中國明朝著名的 哲學家 ,儒家心學的集大成者。 除哲學家外,王守仁同時也是 政治家 、 軍事家 、 教育家 、 書法家 、 文學家 和 詩人 ,可謂歷史上少有的全能大儒。 王守仁出生於浙江 紹興府 餘姚縣 (今餘姚市),建功立業後被封為「新建伯」,府第位於紹興。 在 江西 逝世後,王陽明遺體被運回紹興安葬。 歷史 [ 編輯]

  6. 2016年11月18日成立的王陽明研究院意味著紹興將要建起傳統文化的國學高地亮出王陽明的大旗與此同時陽明墓地保護工程及王陽明故居遺存保護發展規劃陽明洞天保護規劃也先后啟動

  7. 1988-1989年紹興縣文物保護對守仁進行了全面整修,1989年3月,由岡田武彥先生髮起,在日本全國籌集300萬日元資助紹興縣修復王陽明墓的工程順利竣工。2006年5月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由紹興縣文化發展中心對守仁進行了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