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1年5月25日 · 顧名思義,耳水不平衡是源於內耳的耳水失衡,產生壓力而影響內耳運作。 養和醫院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指出,耳水失衡的成因不明,可能由於中耳或內耳受感染所致,也可能是由於自身免疫力出問題而錯亂攻擊內耳組織,但大部分均未能找出確切原因。 「出現耳水不平衡的原因,相信與內耳的耳水分泌過多、回收太慢或循環欠佳,引致耳壓過高有關。 」何醫生表示。 3個徵狀:暈眩、耳鳴、聽力下降. 何醫生解釋,內耳的耳蝸和半規管分別負責聽覺與平衡,當耳壓上升時會窒礙內耳耳蝸毛細胞的郁動,導致耳鳴及聽力下降等影響聽覺的徵狀。 若壓力令運送耳水的管道破裂,出現耳水滲漏及混濁,便會影響平衡系統運作,引發天旋地轉的暈眩。 「耳壓就如血壓一樣,其變化很多時並沒有特定原因,但焦慮、壓力及睡眠質素差等因素都可增加發病機會。

  3. 2023年10月16日 · 藥物治療:醫生可能會推薦使用藥物來減輕症狀和控制耳水不平衡的發作。 常用的藥物包括抗暈動藥物(例如安坦美敏爾)、利尿劑過敏藥物等。

  4. 美尼爾氏綜合症 (Ménière’s disease) 俗稱為 「耳水不平衡」,是一種內耳疾病。. 患者一般會出現三大耳水不平衡症狀:暈眩、耳鳴、聽覺能力下降。. 耳水不平衡原因有很多不明朗因素誘發,例如耳內病變、身體器官或功能受損、病毒感染、遺傳、環境因素及 ...

    • 耳水不平衡藥物1
    • 耳水不平衡藥物2
    • 耳水不平衡藥物3
    • 耳水不平衡藥物4
  5. 醫學界現時沒有完全根治耳水不平衡的方法,但可通過藥物治療,配合生活貼士,有助改善症狀,減低耳水不平衡對聽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例如服用止暈藥物、止嘔藥物,或注射止暈針,紓緩症狀。

  6. 在耳水不平衡治療過程中常用的藥物包括抗暈動藥物抗組胺藥物鎮定劑和抗焦慮藥物等。 這些藥物可以有效減輕暈和噁心等症狀,幫助患者緩解耳水不平衡病徵。

  7. 2020年10月13日 · 「耳水不平衡」的正確名稱是美尼爾氏綜合症 (Ménières Disease),是一種影響聽力及平衡的內耳疾病,發病來得急,大多數症狀持續幾小時甚至10多小時,一般根據臨床症狀已能作出診斷。 40至60歲是發病高峰期,女性患者比男性多一倍,如常復發而不加理會,長遠或會損害聽力。 耳水不平衡有何症狀? 「耳水不平衡」的主要症狀包括: 頭暈,為最主要症狀,最特別是頭暈時會出現天旋地轉的感覺. 一般出現反胃. 耳鳴、耳脹. 日久反覆發作,可影響聽力和平衡失調. 耳水不平衡的原因. 西醫指病因不明,因淋巴系統膨脹,造成淋巴液體過剩,耳內壓力增高而發病,處方止暈、止嘔及利尿藥物。 中醫則認為多因精神壓力、過度疲勞、嗜食咸食、生冷食物而誘發。

  8. 耳水不平衡其實是一個統稱,任何可以影響耳內平衡器,導致腦部受到誤導而製造混亂的平衡訊息,產生天旋地轉式的暈眩及嘔吐等不適。 最常見成因是過濾性病毒感染入侵耳朵,其次是「美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以及耳石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