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聖安多尼教堂 澳門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先訂後付,免費取消預訂,全天候廣東話客服支援. 酒店民宿等應有盡有,高檔低價任君選擇,訂房訂機票信心之選

    • 高雄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聖安多尼堂 (葡萄牙語: Igreja de Santo António )位於 白鴿巢前地 南面,為 澳門 三大古 教堂 之一,亦為「 澳門歷史城區 」一部份。 名字典故. 聖堂內部. 聖安多尼成為了「 婚姻主保 很多澳門人及葡國人也因而選擇在聖安多尼堂舉行婚禮。 由於外國婚禮多數以鮮花裝飾,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因此華人亦稱之為 「花王堂」 。 堂區服務範圍. 耶穌聖心 小堂. 聖安多尼堂區 服務的範圍,包括 聖安多尼堂區 的 新橋 、沙梨頭、 白鴿巢公園 (賈梅士花園)、 大三巴牌坊 和 大炮台 。 堂區歷史. 聖堂內的 聖像. 聖安多尼教堂初建於1560年,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 直至1638年,方改以石頭重新興建。

  2. 聖安多尼堂 (葡萄牙語: Igreja de Santo António )位於 白鴿巢前地 南面,為 澳門 三大古 教堂 之一,亦為「 澳門歷史城區 」一部份。 名字典故 [ 編輯] 聖堂內部. 聖安多尼成為了「 婚姻主保 」,很多澳門人及葡國人也因而選擇在聖安多尼堂舉行婚禮。 由於外國婚禮多數以鮮花裝飾,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因此華人亦稱之為 「花王堂」 。 堂區服務範圍[ 編輯] 耶穌聖心 小堂. 聖安多尼堂區 服務的範圍,包括 聖安多尼堂區 的 新橋 、沙梨頭、 白鴿巢公園 (賈梅士花園)、 大三巴牌坊 和 大炮台 。 堂區歷史 [ 編輯] 聖堂內的 聖像. 聖安多尼教堂初建於1560年,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 直至1638年,方改以石頭重新興建。

  3. 聖安多尼堂 (葡萄牙語: Igreja de Santo António )位於 白鴿巢前地 南面,為 澳門 三大古 教堂 之一,亦為「 澳門歷史城區 」一部份。 名字典故 [ 编辑] 聖堂內部. 聖安多尼成為了「 婚姻主保 」,很多澳門人及葡國人也因而選擇在聖安多尼堂舉行婚禮。 由於外國婚禮多數以鮮花裝飾,故聖堂時常出現一片花海,因此華人亦稱之為 「花王堂」 。 堂區服務範圍[ 编辑] 耶穌聖心 小堂. 聖安多尼堂區 服務的範圍,包括 聖安多尼堂區 的 新橋 、沙梨頭、 白鴿巢公園 (賈梅士花園)、 大三巴牌坊 和 大炮台 。 堂區歷史 [ 编辑] 聖堂內的 聖像. 聖安多尼教堂初建於1560年,原是用茅草和竹棚搭建而成的。 直至1638年,方改以石頭重新興建。

  4. 位於 澳門半島 最北面,又稱 澳門北區 ,位於 聖安多尼堂區 和 望德堂區 的東北面是澳門半島五個堂區中面積第二大的堂區僅次於 大堂區 。 本堂區的土地大部分由 填海 所得。 面積達3.2平方公里(佔澳門半島34.4%) [1] ,人口約246,600(佔全澳門人口37.8%,目前為澳門最高人口堂區。 ) [2] , 人口密度 約68,500人每平方公里(澳門第二高人口密度堂區,僅次於聖安多尼堂區)。 花地瑪堂區原來為農地,於1970年代開始發展成住宅及工業區。 歷史. 花地瑪堂區較其他堂區開發得最遲,過去一直是以農牧業為主的郊區,平民房屋也多集中於此。

    • 歷史
    • 節慶活動
    • 建築特色
    • 外部連結

    1587年,由西班牙聖多明我會所建,奉玫瑰聖母(Our Lady of the Rosary)為主保,次年由該會的葡萄牙教士所接管。由於起初只由木板搭建,故被華人稱為「板樟堂」,直至17世紀方改為磚石的結構。1874年曾因火災而焚毀,當年重建後則成現在的規模。 1990年代及在2006年進行大規模的重修。聖堂旁的鐘樓改建為聖物寶庫,展出澳門教區的文物;而現在此為澳門歷史城區的一部份;不少在澳畫家曾經對其進行描繪。

    1929年,天主教澳門教區主敎批准把花地瑪聖母像供奉在玫瑰聖母堂中,讓信徒敬奉。每年的5月13日前,玫瑰聖母堂會舉行九日敬禮;13日當天下午,更會舉行盛大的聖像巡遊,是本澳所餘不多的天主敎節日活動,極具特色。巡遊於下午六時開始,先在玫瑰聖母堂內舉行奉獻典禮、聖體降福及葡語彌撒,隨後將花地瑪聖母聖像移入一座轎內,由身穿白衣、頭戴白紗的聖母元後團女團員抬着,以玫瑰聖母堂為起點,抬聖母像遊行,沿途誦念玫瑰經,歌唱聖詩,經南灣及西灣往西望洋聖堂前地進行聖體降福。值得留意的是,遊行隊伍的尾端會跟着三個牧童打扮的小孩,以紀念當年花地瑪聖母向三牧童顯靈的奇蹟。這條路線是現存聖像出巡活動中最長的,因此當到達主敎山時,已是黃昏日落時份,巡遊隊伍手持蠟燭遊行於山上,宛似一條火龍,場面旣壯觀,又肅穆,充滿了宗敎氣...

    教堂的正面上方刻有多明我會的徽號。正面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都被不同款式的圓柱分隔出門窗位置,頂部則為三角楣,是十七世紀教堂的豪華風格。而內部則由一高高闊的主殿及兩個側堂所組成,主殿和側堂由幾個圓拱門隔開,而主祭台和主殿之間也有一圓拱分隔,小祭壇則設於側殿。

    天主教澳門教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OpenStreetMap上有關玫瑰聖母堂 (澳門)的地理資訊
  5. 其他人也問了

  6. 聖老楞佐堂 (葡萄牙語: Igreja de São Lourenço ),通稱 風順堂 ,是 澳門 最古老的三座 教堂 之一,由 天主教澳門教區 管理。 位於風順堂街, 澳門慈幼中學 的正對面。 教堂所在的地區,昔日是高尚住宅區,所以教堂建築也顯得美侖美奐,華麗巍峨。 時至今日,教堂仍然聳立於高台之上,周圍綠樹環繞,清幽怡人。 堂側花園內現存一座石十字架,底座刻着「INRI 1627 e 1811」字樣,可證其歷史悠久。 名字典故 [ 編輯] 在很多年前,風順堂在華人口中是稱作 風信堂 的,改稱風順堂意謂順風順水。 當年居澳的葡人大多為出海營商為生,他們的家人為求親人能平安歸來,多於此教堂祈禱希望得到航海主保 聖老楞佐 (又譯聖勞倫斯)的代禱。 歷史 [ 編輯]

  7. 聖安多尼堂區 (又稱為 花王堂區 , 葡語 : Freguesia de Santo António )位於 澳門半島 的西部,是全 澳門 人口密度最高的堂區。 面積:1.1平方公里(佔澳門半島11.8%) [1] 人口:約122,800(佔全澳門人口22.2%) [2] 人口密度:約111,636人每平方公里. 聖安多尼堂區包括以下地方: 新橋. 沙梨頭. 聖安多尼堂區主要為住宅區和商業區,亦夾雜了一些小規模的工廠。 聖安多尼堂區的主要旅遊景點包括: 白鴿巢公園 (賈梅士花園) 大三巴牌坊. 大炮台. 聖安多尼堂區位於 大堂區 以北, 花地瑪堂區 以南, 望德堂區 以西。 參考文獻 [ 編輯] ^ 堂區土地面積. [2012-07-22]. ( 原始內容 存檔於201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