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2日 · 此病初期病徵是炎症引起的肚痛和腹瀉更嚴重會出現黏膜潰瘍和流血導致持續屙血情況。 嚴重者有機會出現毒性巨腸症,或潰瘍至腸穿孔,甚至影響其他器官,例如肝硬化、眼睛炎症和強直性關節炎等。 潘指腸道黏膜長期發炎,黏膜周而復始地剝落和生長,容易令新生的腸細胞出現癌病變。 據統計,病發10年以上的患者,約有2%會併發腸癌;20年的機會升至10%,30年後更增近20%風險。 整條大腸切除始根治. 潘指潰瘍性大腸炎為慢性病,病人發病後便要一直服藥,停藥後容易復發。 醫生一般會為患者處方副作用較低的消炎藥「美沙拉嗪」紓緩病徵,若腹瀉、屙血等病況仍未受控,才會再處方類固醇、「環孢素」等抑制免疫系統藥物和生物製劑。 要根治此症,病人只能做手術把整條大腸切除。

  2. 2024年4月6日 · 腹痛是小兒經常遇到的問題有時讓家長非常擔心根據筆者在瑪麗醫院行醫的經驗每星期總有幾個小朋友因為不同原因的腹痛而入院當中很多病例問題不大經保守治療或服用簡單的藥物便會痊愈但也有不少較為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個案需要手術治療當小孩感到肚痛很多家長第一個疑問:「這是盲腸炎嗎? 」其實盲腸炎的正確學名是闌尾炎是小兒腹痛其中一個常見的原因但是並不是每個小朋友腹痛都是由闌尾炎所致。 一般闌尾炎相關的腹痛,早期多出現於肚臍附近位置,然後逐漸集中在右下腹。 假如腹痛持續甚至加劇,且蔓延至整個腹部,以及出現發燒、嘔吐,甚至休克等症狀,就應盡快求醫。 不過,正如前文提到,小孩腹痛有很多其他原因,而比闌尾炎更為常見的包括便秘、食物敏感或過濾性病毒感染。

  3. 2015年11月12日 · 源於腸胃神經紊亂. 腸易激綜合症是本港最常見的腸胃病之一患者會經常感到腹部疼痛或肚脹排便習慣也會改變其他徵狀包括經常放屁作嘔消化不良背痛等。 腸胃科專科醫生姚志謙表示,腸易激綜合症是因腸胃神經功能紊亂所致,若以上徵狀出現3個月或以上,便需要作出詳細檢查。 「腸胃的神經系統是獨立於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主要作用是控制腸胃的蠕動,一旦失調,便會向中樞神經發出錯誤訊息,例如腸胃沒有不適,卻向中樞神經發出痛楚的訊息,令患者覺得肚痛。 醫學界認為,腸易激綜合症沒有單一誘因,或與基因遺傳有關,也有可能是曾經患上急性腸胃炎所致;另外,患者的生活習慣和心理因素也有影響,如睡眠質素欠佳、壓力大、心靈受創等,均可影響腸胃的蠕動和神經協調,當腸胃蠕動得太慢,可引致便秘,相反,蠕動得太快,則會引致肚瀉。

  4. 2021年9月29日 · 兒科醫生全年常見的病症莫過於小朋友屙嘔肚痛當中約5至10%的兒童曾經有持續數月或以上的腹痛。 兒科專科醫生周中武稱,此症狀成因眾多,可分急性、慢性及手術所致。 其中急性與感染病毒、細菌導致引起腸胃病、尿道感染及肺炎等有關;慢性則與食物過敏、功能性腹痛、腸易激綜合症、炎症性腸病等有關。 至於手術與闌尾炎、腸套疊、腸扭轉及腸塞等有關。 功能性腹痛常見 隨成長好轉. 其中功能性腹痛是小朋友屙嘔肚痛最常見的問題。 周中武稱,此病的腹痛一般不會太嚴重,也不影響孩子健康和生活,而且會隨着成長,其腸胃功能會逐漸成熟而慢慢好轉。 要區分是否功能性腹痛,醫生會循驗血、驗大小便以檢視細菌,病毒及發炎指數,也會視乎情況進行腹部超聲波。

  5. 2018年2月27日 · 一般來說急性腸胃炎常見症狀包括嘔吐腹瀉發燒及腹痛若屬細菌性腸胃炎例如感染沙門氏菌病人可能只會腹瀉及肚痛未必嘔吐病毒性腸胃炎的嘔吐症狀則更明顯小朋友身體較弱患急性腸胃炎較易發高燒及容易有脫水症狀如屬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甚至有屙血情況。 戒果汁奶類宜改食粥. 林永和認為,若只是肚瀉前一刻才有腹痛感覺,其餘時間沒有明顯症狀,其實未必要服止屙藥,反而應讓身體自行「排毒」。 每種止屙藥或多或少有副作用,六歲或以下幼童最不建議胡亂服止屙藥。 簡單服止痛藥可緩解腹痛。 不少人擔心屙到脫水,又或以為飲水可清腸胃而大量喝水,林永和表示,一下子飲得太多水反而屙得愈勁,甚至有屙水現象。 他建議,每隔五分鐘飲一小口,以防缺水,同時不會太刺激腸臟。

  6. 一般而言兒童腹痛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其中慢性腹痛是指超過一個月當中腹痛發作數次以上他們的痛楚部位通常圍繞肚臍周邊最常見是因便秘引起近年來也有不少因食物敏感導致復發性肚痛若無發燒嘔吐血便肚脹或體重減輕等問題通常會逐漸

  7. 2018年9月6日 · 緊張會肚痛食完要即屙吃瀉藥才有便便如過去三個月中每星期至少有一天出現類似的腹痛或腹部不適情況可能已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有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表示,本港約有百分之七人口有腸易激,但五名患者中有四人患病不自知,更有人以為是普通偶發性便秘,繼而長期服用刺激性瀉藥形成依賴性,惡性循環下,更嚴重的黑腸症隨時殺埋身。 而外國有研究指,黑腸症或會增加患結腸癌風險。 施蘊知提醒反覆肚瀉或便秘的人,需留意是否已患上腸易激綜合症。 (何瑞芬攝)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施蘊知表示,腹瀉或便秘也可是腸易激綜合症症狀,相關症狀多在餐後出現,且每月最少有三天,女性患者在月事期間或有更多症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