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9日 · 莫言 (1955年2月17日 — [a] ),本名 管謨業 , 山東 高密 人, 中國大陸 作家 , 中國共產黨 黨員 [3] [4] [5] , 中國人民解放軍 退役少校, 中國作家協會 副主席。. 北京師範大學 魯迅文學院 文學 碩士 , 香港都會大學 榮譽 文學 博士 , 華東師範大學 [6 ...

  2. 莫言 (1955年2月17日 — [a] ),本名 管谟业 , 山东 高密 人, 中国大陆 作家 , 中国共产党 黨員 [3] [4] [5] , 中國人民解放軍 退役少校, 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 北京师范大学 鲁迅文学院 文学 硕士 , 香港都會大學 榮譽 文學 博士 , 华东师范大学 [6 ...

    • 概览
    • 人物经历
    • 个人生活
    • 创作特点
    • 人物评价

    中国当代作家,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展开8个同名词条

    莫言,本名管谟业,男,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国当代作家,中共党员。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写作中心主任 ,河北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2012年10月,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1966年,辍学回乡放牧牛羊 。1973年8月,作为农民合同工到高密县第五棉油厂工作 。1976年2月,参军,曾任战士、班长、教员、干事等职 。1978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984年9月,考入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

    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展露文学天赋 。1985年,发表成名作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 。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 。1987年,《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莫言担任编剧 。1988年,《红高粱》获得西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同年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1989年,出版长篇小说《食草家族》。1993年,出版长篇小说《酒国》。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丰乳肥臀》。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2001年,出版长篇小说《檀香刑》。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四十一炮》。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生死疲劳》。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蛙》 。2019年,创作小说《等待摩西》 。2019年11月,与王振共同创刊《两块砖墨讯》。 2020年7月31日,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 。

    2016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副主席 。2021年4月14日,被香港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

    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县河涯乡平安庄(现为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童年正值中国近代史上的“三年困难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历对他有深远影响。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7年,放牛、割草、种高粱、种棉花、割麦、推车、挖河等。 1973年秋,到县第五棉油加工厂工作(农民合同工)。

    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1981年5月,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第5期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被提为正排级教员。部队恢复授衔时,被授予上尉军衔,后被提为少校(1993年改为文职干部,享受副师职待遇)。

    1983年春,在《莲池》第2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小说月报》转载;5月,调到延庆总参三部五局宣传科任理论干事;秋,在《莲池》5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该作品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

    1984年秋,因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建文学系,并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后,十分欣赏,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1985年初,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一举成名;随后,冯牧主编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召开《透明的红萝卜》研讨会,与会作家、评论家都高度评价了这部小说; 同年,发表的中短篇小说《爆炸》《白狗秋千架》等,持续引发关注。

    •祖父管嵩峰,是一位木匠。

    •父亲管贻范,曾担任大队会计。 •妻子杜勤兰,二人于1979年结婚。 •女儿管笑笑,1981年出生,2000年考入山东大学外语学院学习,后被保送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 。

    主旨思想

    莫言非常重视文学的本体意义,体验性是他乡村写作最重要的特点,这得益于他二十年的农村生活,他与乡间社会朝夕相处,它的魅力与痛苦都深入到作家的骨髓,变成了一种独特的体验。这种归属性的存在不同于早先知识分子理性剪裁过的农村,借此展现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兼济天下的宏愿;也不同于城市作家体验农村生活一般只看到了农村社会的浮光掠影,从而得出一些偏激的结论,相反那是一种由表及里的深刻,他能发现农村不仅有耕种的辛劳还有收获的喜悦;不仅有众所周知的麻木愚昧还有为人不知的真诚纯粹。对此,莫言也毫不讳言自己农民作家的身份,他认为这是故乡血地对自己的一种限制,因为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人物百态就印入了作家的意识,培养了他认知世界的独特方式和角度,因此在创作中遇到合适的催生物就容易产生本能的反应,做出相应的情感取向。 解构正史 莫言的系列小说打破宏观历史叙事,展示小人物的历史和人性的丰富,它颠覆了传统革命叙事整体的、进化的历史观代之以小人物的多维的、立体的性格展示,通过他们人性的自私、欲望和面对民族大义时冲锋陷阵的伟岸以及在历史的洪流面前无能为力的苍凉来展现历史的另类书写。这种搁浅宏观的历史叙述代之以个人历史的书写,无疑突出了个人历史无边的丰富性和多义性,也进而使探索历史规律的努力变得可笑。其次,莫言在其小说创作中通过历史中的个人面对生殖的苦难、战火的侵袭、食不果腹的生命危机等等细节的刻画来展现人物在巨大的历史洪流和苦难中的坚韧、顽强与包容,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光辉,但也从侧面体现了历史带给个人进步的同时也存在对创造它的人类的束缚。最后,莫言还擅长通过拼合碎片化的历史片段来打破历史的必然性,体现其偶然性因素对历史的重大作用。莫言因为跻身于底层社会很难接受到严肃的正统教育,更多的是在田间地畔听来的夸张精彩的神鬼故事或英雄传奇,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作家心中并没有真正的历史概念,而只有传奇,相反这种传奇化了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却更接近历史本来的面目,增加了历史的趣味性。在莫言的笔下这种传奇化了的历史首先既表达了历史细节的真实,而非概念的真实,也表达了历史人物形象的真实,这是一种生动的,具有明确叙事视角的历史表达。因为,革命小说创作是一种高屋建瓴式的整体创作,在宏观的叙述中忽略了微观的刻画,在革命小说中大多是英雄群像却很少有对个体人物的细致刻画。因此以莫言为首的新历史主义反其道而行之,聚焦于人物个体,致力于书写细节的真实,从而增加历史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在莫言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创作中,大都架空了历史,将人物置于历史的中央,通过人物的命运走向和性格演变来建构历史。 莫言的作品对完美人性的讴歌和对违背人性发展的批判都一针见血,而且莫言是一位执着于现实人生又具有反思批判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论形式、内容、风格如何天花乱坠千变万化,而人及人在历史现实面前的生活情状以及情感流变才是他关注的永恒主题。莫言通过人建构起来的生活背后表现得也是错综复杂的人性,当这种普世的情感出现异变和扭曲的时候,莫言就义正词严地发出了他的批判之声。在莫言的作品中最典型的就是作者对历史反人性的批判,莫言笔下的历史多是被解构的历史,是从历史的最直观承受者老百姓的角度来审视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脱去了正史的冠冕堂皇,而多了一些真实。无疑,在莫言眼中荒谬的历史事实是加之在老百姓头上的第一元凶。 批判退化 “种的退化”即通过人类一辈一辈生命力的不断衰弱来体现一代不如一代之意,它不仅是莫言小说创作中一个颇具原创性的叙事情节和重要的叙事主题,也是莫言生命意识的最初萌芽,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独特认识和反思。当然种的退化只是作者运用的一个隐喻,而背后作者对这种民族生命强力越来越羸弱表现出的痛心疾首的批判,借以呼唤民族强健生命力的回归才是作者的终极追求。 莫言企图通过对家族原始野性精神的呼唤,来化解家族现代困境的窘境,以达到重建民族昂扬奋发的“红高粱精神”。以种的退化的批判来达到对民族、历史、生存现状的批判,从而引起反思和疗救的注意。 批判欲望 莫言往往对过度权力欲望进行暴露,在《生死疲劳》中西门金龙对权力的过度欲求可以让他颠倒人伦、超越纲常和道德法律的界限为所欲为,最后落得个生死人灭的下场;在《檀香刑》中赵甲也沾沾自喜于刽子手是为国执法,任何法律的实施都需要他们来实践,沉迷于享受万众聚焦的虚荣而残酷至极,最后也是悲惨收场;在《红树林》里林岚的父亲也因为对权力的渴望不惜将自己漂亮的女儿嫁给智商不足三岁的智障,莫言通过塑造极端权欲化的人物群像勾勒了一个魑魅魍魉的灰暗世界。其次,莫言对变态食欲和性欲的批判,在《四十一炮》里罗小通对肉有着变态渴望和噬肉的冲动,肉成为了他衡量一切的标杆,他讨厌母亲是因为母亲五年来从未让他吃过肉,生活节俭到吝啬,而他对父亲的依恋也是建立在父亲能让他大块吃肉的基础上。最后,是莫言对变态金钱欲的批判,在《酒国》中莫言将这种基本欲望变态化发展造成的社会后果和人性的扭曲畸形叙述到极致,小说通过环中环的叙述结构,将人性的阴暗面汇集到一起,表现了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的社会情状里面,除了官员想谋取私利,连每个社会成员都渴望通过非正常的手段来占有金钱。

    艺术特色

    莫言受到过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影响,但他的创作中,更多的受到了六朝志怪、唐传奇、明清笔记小说、尤其是民间口头文学的影响,这使他的风格与魔幻现实主义有了明显的区别。瑞典学院为他拟定的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在莫言的作品里,鬼怪故事、奇人异事层出不穷,各类畸形变异的人物随处可见。如《生死疲劳》当中一出生就患有怪病的大头儿;《丰乳肥臀》中上官金童、三姐身上出现的异食癖。总而言之,幻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让莫言打破了自己思维的壁垒,开始放开手脚进行“天马行空”式的创作,由此创造出了各种带有梦幻色彩的作品。 想象艺术 莫言是一位从主题形式到语言表达都充满想象力的作家,并且他的想象力不拘于常态,不易于把握,充满了儿童式的跳跃与猎奇性。他的想象只是一件包裹深邃内容的多彩外衣。基于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异彩纷呈天马行空,就像儿童的思绪不受控制,莫言飞扬的想象力也是不受控制束缚的。 叙述艺术 莫言是一位从主题形式到语言表达都充满想象力的作家,并且他的想象力不拘于常态,不易于把握,充满了儿童式的跳跃与猎奇性。他的想象只是一件包裹深邃内容的多彩外衣。基于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异彩纷呈天马行空,就像儿童的思绪不受控制,莫言飞扬的想象力也是不受控制束缚的。 这种时间自由流动的时序模式,具体表现为“书信体”小说和“倒叙结构”两种情形,前者是独自形式,让情节随着思绪延展而不断被调动,后者则是由倒叙发展出一种“叙述框架”结构,二者都形成了一种“复调”的结构格局和审美效果。 语言艺术 莫言是一位十分重视语言锤炼的作家,他认为能被称其为艺术大师的作家就必有自己独特、鲜明、个性化的语言。因此在已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语言习惯之下,莫言将传统唐诗、宋词、元曲的韵味与高密东北乡的方言土语糅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流畅飞扬的语言张力,更为重要的是莫言融会贯通了民间戏曲、民间口头艺术家滔滔不绝的言说方式,形成了一种一泻千里泥沙俱下的语言定势,而莫言不仅在审美上大俗即大雅,在语言使用上也是旁支斜出、信马由缰不受任何语法逻辑限制,经常将多种言说形式杂糅,使其在极度自由的状态下叙述故事。 他的语言在地域的、文化的和个人习惯使然的综合作用下,不仅充满了民间泥土的气息,给人一种毛茸茸的鲜活感,也打破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坛流行的以中规中矩的“翻译腔”来写作的弊病,对重新确立属于民族的言说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物形象

    硬汉形象 莫言笔下的硬汉是草莽英雄式的硬汉,他们的硬汉精神跟主义无关、跟信仰无关、跟道德价值无关,只是天生的胆气足或者一种原生态的生命力的迸发。例如余占鳌,他与花脖子、黑眼、冷支队、胶高大队的争斗不是出于任何道德的观念或者正义原则,而是像非洲草原上的狮子争夺领地,只以力量大小分高下,不以道义的对错判赢输,甚至他的抗日也不是出于救国大义,只是因为日本人杀了他的情人,毁了他的家园,是一种血性的复仇;孙丙的抗德也出于大致相同的原因;钱雄飞的刺杀袁世凯也带有江湖义气、为朋友复仇的色彩。很多时候,他们的勇气是一股血气之勇,是亡命徒那种与生俱来的不怕痛、不怕死的悍勇。在莫言的硬汉身上,不难看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里鲁智深、李逵、张飞等草莽英雄的影子。 军人形象 莫言的军人常为欲望所苦。《金发婴儿》中某部指导员孙天球和《怀抱鲜花的女人》中海军上尉王四是在军队生活环境中备受肉体欲望折磨的人。作为军官,他们衣食无忧,口腹之欲对他们的孙天球对于肉体的欲望首先表现为一种严格的欲望压抑。他自己三年不曾跟妻子相聚,而对士兵们则大力灌输禁欲的观念,消除他们对于女性的向往。他禁止战士们观看军营附近的一个裸女塑像,然而,在监视战士们观看裸女塑像的同时,他自己对于女性的欲望却被激活了。孙天球和王四这样的人物形象使人们看到军人虽然因为军队的特殊生活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压抑性,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他们也可能抗拒不了情欲的力量,也可能会成为情欲的奴隶。 恶人形象 莫言笔下的恶人是以欺压良善的恶霸形象出现的。但这些恶霸不是黑帮团伙,也不是流氓阿飞,而是满口官话、戴着官帽的公家人。如《白棉花》中的国家良支书是这类人物的一个突出代表。他势焰熏天,不可一世;如《红高粱》中的那个支书取消了80岁孤寡老人耿十八刀的五保待遇,让他饿了三天,最后在饥寒交迫中倒毙在雪地里;《欢乐》中的那个村主任带着一帮流氓地痞做打手,到农民齐文梁家里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把齐文梁尚在月子中的老婆像抬猪一样抬去结扎了;《天堂蒜薹之歌》里的公社书记开车撞死农民一人一牛,却只赔偿了三千元了事;《粮食》中那个生产队的王保管利用看管妇女们磨面的小小权利,玷污偷了几把豌豆的妇女。 女性形象 莫言从性感的角度着手,写女性形象的性吸引力,几乎每一个女性人物出场,都伴随着关于她们丰乳肥臀的描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小说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更多的是将审美视域聚焦在她们的乳和臀上,而很少在其他部位驻足凝眸。对女性自然本能的崇拜与激赏如同莫言的奇异感觉充斥文本。 这类女性往往都是青春年少的有夫之妇,旺盛的欲望需要释放,感情的空白需要填充,她们遭到丈夫的冷遇,于是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如《红蝗》中的四老妈的丈夫四老爷移情别恋;《金发婴儿》中孙天球三年都不肯回家探望妻子,他的妻子紫荆渴望爱抚却无法得到,她最终投入研究她、倾慕她的同村的青年黄毛的怀抱。

    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无限丰富而又科学严密的想象空间,其写作思维新颖独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语言,展现了中国这一广阔的文化熔炉在近现代史上经历的悲剧、战争,反映了一个时代充满爱、痛和团结的生活。(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评语)

    莫言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中国城市与农村的真实现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莫言先生的作品引导亚洲走向未来,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评委会评语)

    在几十年文学创作道路上,莫言对祖国怀有真挚情感,与人民大众保持紧密联系,潜心于艺术创新,取得了卓越成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莫言一直身处中国文学探索和创造的前沿,作品深深扎根于乡土,从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从中华民族百年来的命运和奋斗中汲取思想力量,以奔放独特的民族风格,有力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想象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境界。莫言的作品深受国内外广大读者喜爱,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作家协会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迸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评)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艺创作的环境更加宽松,文化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创作活力不断迸发。广大中国作家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人民共命运,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得起历史、时代和人民检验的优秀文学作品。莫言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同志以卓著的文学创作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作家、艺术家自豪的事。(时任文化部部长蔡武评)

    莫言的小说充满方言,可以彻底看到村落的经验是如何给人充沛的生命力,最泥土的人就最国际。(作家龙应台评)

  3. 2024年4月9日 · 94种语言. 条目. 讨论. 不转换. 阅读. 编辑. 查看历史. 工具. 莫言 (1955年2月17日 — [a] ),本名 管谟业 , 山东 高密 人, 中国大陆 作家 , 中国共产党 黨員 [3] [4] [5] , 中國人民解放軍 退役少校, 中国作家协会 副主席。 北京师范大学 鲁迅文学院 文学 硕士 , 香港都會大學 榮譽 文學 博士 , 华东师范大学 [6] 、 山东大学 兼职 教授 [7] , 青岛科技大学 客座教授, 汕头大学 兼职教授 [8] ,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9] 。 1985年起,莫言受到 魔幻现实主义 影响,创作出了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 [10] ,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著称 [11] 。

  4. 2021年3月1日 · 莫言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官方網站指他的作品具有魔幻寫實主義的特質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以魔幻寫實手法融於一爐」。 (圖片來源:Getty) 我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獎後圍繞着我這個筆名產生很多玩笑也有各種各樣的解釋。 其實,我起(筆名)的時候主要是提醒自己,少說話、多寫作;少說話、多做事。 這也是我們中國人一種非常寶貴的人生態度──少說多做。 若說得太多,做的肯定就少了。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中國大陸開始了聲勢浩大、持續至今、成績顯著的改革開放。 文學作為一個重要的社會意識形態,也跟整個開放大局一起,開展了文學解放運動。 我是親身經歷了這個過程,既是過程中的寫作者,也是非常好的讀者,我閱讀了大量同行的作品,也閱讀了大量這個時期翻譯成中文的西方文學作品。

  5. 2023年6月26日 · 中國作家莫言新作鱷魚》。 (香港01) 至於為何要選擇一個外逃貪官的角度莫言坦言也是為了寫得方便」。 具體來說,「國內已經拍了各種關於貪官的電視劇但是這些貪官跑到海外去怎麼樣生活我想這個大家可能會感興趣。 這兩年我們也知道,高檢和有關部門都有『天網行動』不斷追蹤逃出去的貪官,也有很多貪官主動回來自首,也有的是被引渡回來,當然有很多在國外到處隱姓埋名,藏來躲去,日子也很艱難。 《鱷魚》就寫了這樣一個發達地區地市級的市長,在國外的痛苦心態和對自己過去犯下的罪行的後悔。 從《鱷魚》的內容來看,莫言的確着力塑造了一個不同於主流敘事的貪官形象。

  6. 莫言 ( 1955年 2月17號 —),原名 管謨業 ( 簡化字 :管谟业 ),係中國當代 作家 , 山東 高密縣 出世 ,祖籍 浙江 龍泉 [1] 。 青島科技大學 客座 教授 。 1985年起,莫言受 魔幻現實主義 影響,創作咗一批帶有先鋒色彩嘅獨特作品,以大膽新奇嘅寫作風格著稱,小說《 紅高粱家族 》被導演 張藝謀 拍成電影《 紅高粱 》。 2011年8月,莫言嘅 長篇小說 《 蛙 》獲第八屆 茅盾文學獎 。 2012年獲得 諾貝爾文學獎 [2] 。 筆名. 莫言係叫自己唔好講嘢 口水 多過 茶 。 榮譽博士. 香港公開大學 榮譽文學博士(2005年) [3] 佛光大學 榮譽文學博士(2013年) [4] [5]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