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支持葉劉淑儀的人士認為,她出任入境事務處處長和保安局局長時在處理無證兒童問題、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繞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中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公安條例》爭議、居港權問題、入境事務大樓縱火案和包圍其座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經歷
    • 個人情況
    • 政治之路
    • 留學回歸後
    • 人物評價
    • 其他資料

    葉劉淑儀,GBS,JP(英文:Regina Ip Lau Suk-yee、綽號:葉劉,1950年8月24日-),本名劉淑儀,祖籍廣東南海,1998年7月獲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委任為香港首位女性保全局局長。

    現任香港特區非官守議員,任期從2017年7月1日開始。

    •中文名:葉劉淑儀

    •外文名:ReginaIpLauSuk-yee

    •國籍:中國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50年8月24日

    •職業:香港新民黨主席

    履歷

    歷任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香港立法會議員、新民黨及匯賢智庫主席,曾任香港政府官員,在主權移交前於殖民地政府出任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是香港歷史上首位出掌紀律部門的女性。 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前任高官,是香港首位女性出任保全局局長,掌管全香港合共約6萬3千人的紀律部隊,成為了繼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之後,另一位權傾一時的女性。她曾因為被一本漫畫戲稱為“掃把頭”而批評該漫畫不尊重女性。葉劉淑儀任內最為人囑目的是為政府制訂《公安條例》、處理棘手的居港權問題和就《基本法第23條》制訂《國安條例》。2002年獲金紫荊星章。 葉劉淑儀早年在聖士提反女校、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畢業,之後到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攻讀文學碩士,於1975年畢業,同年加入政府出任政務官,1980年獲派為助理新界政務司,1983年任首席助理保全司,1986年受政府保送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MBA),1995年9月出任工商署署長。其丈夫與其胞妹葉文慶醫生就父親的遺產進行法律訴訟,丈夫於訴訟期間去世,育有一女。

    職務

    香港主權移交期間,擔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成員,負責安排過渡事宜,其中包括國籍及旅遊證件、終審法院及居留權等問題,在1996─1997年擔任英方的組長。 1996年8月,她獲政府空降出任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成為香港首位空降此職位的政務官和首位執掌紀律部隊的女性。1997年7月香港政權移交後過渡成為入境事務處處長。在短短兩年任期內,她成功解決入境事務處人手不足的問題。1998年7月,獲升任為保全局局長,成為香港首位出任此職位的女性。2002年7月1日,董建華推出高官問責制方案,把政府部門重組為三司十一局,葉劉淑儀因此成為14位主要官員之中占少數的女性,並晉身行政會議。葉劉淑儀所統領的紀律部隊成員,合共約6萬3千人,占全香港整體公務員隊伍的三分之一,是繼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之後,另一位權傾一時的女性。 她於2003年離開政府後,隨即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東亞研究文學碩士,並於2006年畢業,畢業論文題目為:“A case study about democratic development in transitional societies”(在過渡式社會裡發展民主的個案研究)。她在2006年6月一份新聞稿中指出,她希望能促進了香港民主政制發展。 2006年6月19日成立民間智囊組織匯賢智庫,主要活動為研究香港的政制和經濟發展,並以匯賢智庫的名議極力提倡香港實行議會制。 2012年2月20日,葉劉淑儀以新民黨主席職位宣布參選2012年香港特首。 2012年10月,為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 2017年6月22日,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公布葉劉淑儀為非官守議員,任期將從2017年7月1日開始。

    家庭背景

    葉劉淑儀籍貫廣東南海羅村,在1950年8月24日生於香港,生肖屬虎,父親叫劉福成(?-1971年),元配李氏,而母親華彩鳳(?-1990年1月1日)乃其妾侍,華彩鳳曾當演員,兩人在唐山結識。 葉劉淑儀的父親是新加坡華僑,早年在當地的英華學校受教,後來興辦貿易公司“有裕行”,與中國共產黨關係密切。葉劉淑儀出生之時,適值韓戰爆發,其父生意損失慘重。在家道中落的情況下,她四歲左右舉家由巴丙頓道的三千呎大宅搬到般鹹道的四百呎單位。劉福成晚年主要居於新加坡,1971年在那裡因肺癌病逝。至於華彩鳳則長居香港,後於1990年元旦在香港因腸癌病逝。 葉劉淑儀另有一名胞弟,名劉德麟(1953年-2002年),在菲律賓當風水師。兩人甚少聯絡,他於2002年3月因心臟病突發在菲律賓病逝

    情感生活

    葉劉淑儀在1981年12月10日下嫁正興建築創辦人葉正平之子葉文浩,而有關的婚事並未獲得葉正平批准。葉文浩任職工程師,在家中排行第三,有兩名姐姐,另外妹妹葉文慶曾任立法局委任議員[54]。葉劉淑儀婚後與丈夫曾居於飛鵝山,並育有一女,名葉榮欣(1989年-)。在1989年,葉正平逝世,由於所遺下的3,000多萬家產只分予其三名女兒,葉文浩於是入稟興訟,引發爭產風波。 在訴訟期間,葉劉淑儀一直全力支持丈夫,惟葉文浩卻在1996年8月診斷患上肝癌併發症,最後在1997年11月底病逝,葉劉淑儀自此獨力支撐家庭。

    早年生涯

    葉劉淑儀自1954年起入讀位於般鹹道的聖士提反書院,在那裡接受幼稚園、國小和中學教育,八歲時曾獲得校際戲劇比賽最佳“童角獎”,後來在1969年預科畢業。預科畢業後,葉劉淑儀即獲香港大學文學院取錄,主修英國文學,1972年以一級榮譽資格畢業,當時她曾有意當作家。 由於父親在1971年身故,“有裕行”的業務又為家族族人把持,葉劉淑儀一家遂陷入財政拮据[3]。為了繼續學業,葉劉淑儀在大學畢業後曾自1972年至1973年在新法書院大坑道分校擔任教師,並同時當兩份兼職,以便儲錢留學[2],而她的母親也將積蓄拿出讓她讀書[3]。在1973年,她前赴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攻讀英國文學碩士,期間專研16世紀詩人菲利普·西德尼爵士(SirPhilipSidney)的作品,後在1975年成功畢業。

    殖民地政府

    在1975年,葉劉淑儀獲香港政府招聘為政務主任,起先被派到輔政司署(後改稱布政司署)銓敘科工作, 1977年任民政署社區關係主任。到1978年改任旺角民政主任;1980年復轉任助理新界政務司,當時的上司為鐘逸傑。在[[[1982年]],她改任政務總署首席助理政務司,任內她曾負責推行第一屆區議會選舉[7]。未幾,葉劉淑儀在1983年出任首席助理保全司,主理有關英國國籍法和居留權等等的事務。後來在1986年至1987年,葉劉淑儀獲港府舉薦到美國史丹福大學進修,攻讀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期間更獲丈夫陪讀支持。 學成返港後,葉劉淑儀於1987年出任助理貿易署署長,成為施祖祥之副手。至1990年升任副行政署長,與其上司曾蔭權一同負責向英方及香港市民推廣居英權計畫。至1993年,她改任副工商司,當時的上司為周德熙,任內她曾出遊歐、美等地,向外推廣香港工、商發展。葉劉淑儀在1995年獲時任港督彭定康擢升起用為工業署署長,短暫供職一年後,她在1996年以政務官的身份“空降”人民入境事務處,接替梁銘彥任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成為香港歷史上首位執掌紀律部隊的女性。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夕,葉劉淑儀曾兼任中英聯合聯絡小組英方組長,任內曾經負責安排過渡事宜,其中包括國籍及旅遊證件、終審法院及居留權等問題[8]。另外,她也是首位為過渡特區政府而公開放棄英國護照的首長級官員。

    特區政府

    特區政府在1997年7月1日成立後,葉劉淑儀順利過渡為入境事務處處長,同時還兼任入境事務處的人事登記處處長和婚姻及生死登記官[9]。在任入境處處長期間,葉劉淑儀成功解決入境處人手不足的問題、另外又推廣特區護照,向各國爭取免簽證、以及處理無證兒童問題,作風硬朗果斷。至1998年7月,她更接替提早退休的黎慶寧為保全局局長,成為香港首位出任此職位的女性,她所統領的八大紀律部隊,人數合共約6萬3千人,而且男多女少,占全香港整體公務員隊伍的三分之一,是繼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之後,另一位權傾朝野的“香港鐵娘子”。

    保全局局長

    葉劉淑儀在1998年7月起出任保全局局長,至特首董建華在2002年7月1日實施高官問責制後,她得以留任原職,但身份由公務員變成政治任命的問責局長。到2003年7月16日,葉劉淑儀在推銷《國安條例》失敗後辭職,結束其政府生涯。但亦有訊息指她早於2002年開始推銷《23條》時,就打算完成《23條》立法後,一同與女兒赴美國留學,她當時經已通過美國史丹福大學入學試,時任特首董建華亦一度拒絕接受其辭職信,惟有關立法卻以失敗告終。葉劉淑儀不止一次強調她不可能在2003年7月下台,同年8月便可立即到美國開學,所以辭官和留學是早有安排的。 在保全局局長任內,葉劉淑儀的政績備受廣泛爭議。在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繞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陸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雖有建樹,但在處理居港權問題和《公安條例》修訂等議題上過於強硬,以及被批評不尊重香港司法制度。2002年9月開始推銷《基本法23條》立法,由於被指態度輕佻傲慢,又時常發表富爭議性言論,其民望不斷下滑,至2003年7月1日50萬人上街遊行後,其民望更跌至谷底,成為最不受歡迎的政府官員,最終迫使《23條》擱置立法,她本人亦在同年7月16日辭官,成為首批辭職的問責局長之一。 可是在另一方面,葉劉淑儀亦曾推行過不少極具爭議性的政策,引起社會的很大反響,當中包括了反對修訂《公安條例》,以及有關於居港權的爭議等等。在2002年9月起,港府開始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由此成為了葉劉淑儀的事業分水嶺。在推銷《基本法23條》立法過程中,葉劉淑儀除未能消除公眾疑慮外,又連番發表富爭議性的言論[13],使其民望大跌,更激發不少市民參與2003年七一大遊行,最終使到有關立法工作流產。葉劉淑儀在辭任保全局局長的時候,她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中僅得34.6分,成為了最不受港人歡迎的政府高官[14]。

    留學期間

    葉劉淑儀辭職後,於2003年赴美國史丹福大學修讀東亞研究碩士課程,當中的科目包括有中國文學、中國歷史、中國哲學、套用語言學、日文及比較民主發展。她表示在後工業社會的政治及社會組織範疇,以及就經濟架構重整,從而迎接知識型經濟所帶來之挑戰的持續需求,獲得了新啟示。 葉劉淑儀在2006年畢業,其論文撮要於7月3日刊登於香港各主要報章。在文中,她對香港2012年普選特首及立法會持審慎樂觀態度,並支持政黨發展。但她指同時指出,目前行政、立法機構割裂,不僅削弱特區政府的能力,更令政府無法處理結構性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希望中央及特區政府實事求是,考慮修改《基本法》,重建兩者的連繫,讓香港可以實行議會制。此外,她建議立法會可由60席增加至80席,但就反對前布政司鐘逸傑爵士和立法會前議員陸恭蕙先後提出的兩院制,認為這修訂很明顯的違反《基本法》的規定。 在2006年7月18日,葉劉淑儀成立了民間智囊組織匯賢智庫[31],負責研究香港的政制和經濟發展。同時間,她也主持亞視節目《葉劉部落格》,與嘉賓討論政治。但一如其它亞視節目,觀眾的反應冷淡,收視僅徘徊於3至4點之間。不過,該節目亦邀請了多位政界中人做嘉賓接受訪問,當中包括田北俊、李柱銘、余若薇、劉慧卿、范徐麗泰和梁愛詩等人。其中在劉慧卿做嘉賓那集中,葉劉淑儀批評很多傳媒喜歡挑釁女政治人物的外表,並指責當年影射她的《掃把頭》漫畫不尊重女性。葉劉淑儀曾公開邀請陳方安生上來該節目,不過被她拒絕。 其後,匯賢智庫在港島南區設立地區辦事處,引發政界盛傳葉劉淑儀有意參加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及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其後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匯賢智庫贏得部份議席。

    出選立法會

    2007年8月,原港島立法會議員馬力病逝,令該議席出缺,需要舉行補選。在2007年9月27日,葉劉淑儀宣布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競選對手包括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等。在參選記者會上,她承認當年推銷23條時的手法(而非其本質)不恰當,並正式向市民道歉[32]。令陳方安生和泛民主派無法以“民主對非民主”作為競選口號[33],改為“真民主對假民主”。葉劉淑儀成功取得不同界別人士的支持,當中包括前布政司鐘逸傑爵士、前立法局議員杜葉錫恩、前工商局局長周德熙、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和范鴻齡、藝人許冠文、李克勤和李司棋、和史泰祖醫生等等。陳方安生的一些朋友如盛智文、王?鳴和李麗娟都支持她。其後她在支持者的協助下,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造勢晚會,令她和陳方安生的支持率差距一度收窄至少於九個百分點,導致坊間曾揣測她會在立法會港島區補選中爆冷勝出。 2007年12月2日,葉劉淑儀得票137,550,得票率約43%,敗給被視為頭號勁敵的陳方安生。由於葉劉淑儀得票率超過四成,而陳方安生得票率為55%,葉劉淑儀自稱在在這次補選成功打破“六四黃金定律”(即泛民主派有六成得票率、親建制派有四成得票率)[50],被視為輸少當贏[51]。但選後,學者蔡子強在明報發表文章,指出“六四黃金定律”從不存在,六成得票應是民主派的得票上限而非基本盤,而陳方安生得票也較余若薇參加立法會補選時的48%為多,而雙方陣營全力催谷之下,投票率超過五成,很大程度上顯示了雙方的支持度,民主派在中產最多的港島區仍有較明顯的優勢。雖然葉劉淑儀在這次補選未能成功晉身立法會,但她聲言明年會捲土重來,角逐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正面評價

    支持葉劉淑儀的人士認為,她出任入境事務處處長和保全局局長時在處理無證兒童問題、向各國爭取特區護照免簽證、解決困繞香港多年的越南船民問題、制定陸港兩地有關被扣押港人之通報機制、《公安條例》爭議、居港權問題、入境事務大樓縱火案和包圍其座駕這多件事中處事果斷、作風硬朗和建樹良多,是當時以董建華為首的弱勢政府之中一位不可多得的“香港鐵娘子”[58]。至於在《基本法23條》立法一事上,她盡忠職守,即使在辭職前夕仍然向各界推銷23條,堅持站在最前線,坦誠直率,勇氣可嘉。葉劉淑儀的強悍和硬朗的作風與正直和不服輸的個性,為她贏得親建制派、紀律部隊、部份前高官和很多不同界別人士和部分市民的認同。而葉劉淑儀能夠在補選獲超過十三萬張選票和超過四成的得票率,可說是成功一洗《基本法二十三條》的負面形象,為她日後的政治生涯打下更穩健的基礎。

    負面評價

    不少反對葉劉淑儀的人認為,她在推銷像《基本法23條》和居港權一類極具爭議性的政策時,與市民針鋒相對,而且態度輕佻傲慢,詞鋒尖刻,有誤導大眾之嫌,手法並不恰當。而對於葉劉淑儀這樣時常在言談上逞一時之快,學者蔡子強更直截指出這是“IQ爆棚,EQ零蛋”[66]的表現,容易引起公憤。此外,葉劉淑儀在任保全局局長時的“女殺手”造型與及其獨特髮型,更被大眾配以“孽瘤”和“掃把頭”一類的惡名。 當中,“掃把頭”一詞最早由曾健成在2001年所採用,並隨即在社會廣泛流傳[7]。至2001年7月香港書展期間,更有諷刺性書籍《掃把頭》推出市場,並在短短數日時間內售出13,000本,遠高於另一同類著作《老懵董》在2000年書展售出4,000本的紀錄。隨著其民望在推銷《23條》時不斷下滑,該類書籍卻持續渴市。繼《掃把頭》出版以後,其他一如《鬼笑話》和《我愛掃把頭》的諷刺性書籍相繼出版,繼續對特區政府與葉劉淑儀加以嘲諷。 葉劉淑儀本人曾對“掃把頭”一詞加以反擊,指“如果我連髮型都捍衛不到,又怎樣捍衛香港的治安”。此外,她又指《掃把頭》的出現,反映“香港淪為一流基建,但九流道德和禮貌的城市”。

    榮譽

    金紫荊星章(2002年7月1日) 太平紳士(2007年7月1日,在政府供職時曾為官守太平紳士)

    崇德社

    葉劉淑儀曾為政府即時傳譯員協會以及崇德社的會員。

    葉劉淑儀曾長年光顧坪石邨某理髮店,其被指為“掃把頭”的髮型在那裡所剪。

    《公安條例》的制訂

    基本法規定每個人有集會和示威自由,但為避免示威破壞公眾安全和阻礙社區正常運作,政府著手制訂《公安條例》,希望令執法者有更清澈的指引。條例規定遊行和集會超過一定人數便需要向警方申請不反對通知書,否則便屬違法。這類條例在西方國家十分普遍。

    這限制集會和示威的法例引起爭議,反對的意見認為在殖民地時代集會和示威只需知會警方,現在要得到不反對通知書是民主倒退。但亦有意見認為西方國家對集會、遊行和示威的限制比香港更多,因為在西方國家若果發生因示威遊行而演變成騷亂,當地警方通常會用警棍和出動騎警鎮壓,而香港警方一般只會用胡椒噴霧。另外若不是《公安條例》,警方便不能在世貿會議期間阻止示威者沖入會場。

  2. 2016年12月26日 · 葉劉淑儀在宣布參選大會稱,最近宣誓及釋法風波中,中央政府感到「一國」不受尊重,擔心分離思潮蔓延;香港人卻憂慮司法獨立,憂慮「兩制」得不到保障。 葉劉接受《香港01》專訪時坦言,很多憂慮都是源於信任問題,她以「贏返香港」作競選口號,冀為香港「贏返和諧,贏返團結,贏返經濟發展,贏返向上流動的機會,這都是過去廿年我們失去的」。 特首是中央和香港之間的橋樑,如果中港出現矛盾時,對葉劉而言究竟贏回港人的信任重要,還是贏得中央的信任重要? 葉劉淑儀競選特首以「贏返香港」為口號,贏的對象是誰? 她認為爭取港人信心和爭取中央信心之間,並無矛盾。 (資料圖片) 中港從無真正矛盾. 葉劉直言中港矛盾是「偽命題」,更反問記者有何矛盾的例子。 她以自由行為例:「香港人對自由行好多怨言,但自由行是誰要求的?

  3. 作為本港政壇形象最鮮明的人物之一,葉劉淑儀的政治路可說與香港一同歷盡風波,由港英年代、回歸前後,到現時社會新常態下,一直都在印證香港於「大時代」所走的路。

  4. 2024年1月29日 · BBC HARDtalk欄目主持史蒂文·薩克爾(Stephen Sackur)連線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就等香港國安法、港人移民潮及資金外流等問題進行對談。.

  5. 其他人也問了

  6. 葉劉淑儀:公務員從來沒有政治中立. 攻讀英國文學、殖民政府AO出身、師承「民主先生」Larry Diamond,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一向予人西化形象,惟在本刊訪問中,她自揭家族歷史,強調自己有愛國DNA。. 香港由亂及治,她稱政府需打造一支「又紅又專」的 ...

  7. 2024年5月28日 · 葉劉淑儀(Regina Ip),本屆政府行政會議召集人、立法會直選議員,新民黨主席。 1975年加入香港政府,其後晉升至保安局局長,於2003年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