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12 July, 2022 Tuesday. 《2022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 聯合國今天發佈的《2022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指出,氣候危機、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和世界各地增多的衝突,使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的實現處於危險狀態。 該報告強調了我們面臨的挑戰的嚴重性和規模程度,這些相互疊加和交織的危機對人類的食物和營養、 衛生、教育、環境以及和平與安全狀況產生了連帶影響,並影響到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即更具韌性、 和平與平等的社會藍圖的實現。 2019 冠狀病毒病及其後果. 根據《報告》提供的最新資料,COVID-19 大流行對各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均造成了嚴重破壞,其影響仍遠未結束。

  2. 14 Jul 2017.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2016-智能山泥傾瀉監測系統. 香港科技大學獲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教研中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資助,發展山泥傾瀉監測系統,為公眾提供實時山泥傾瀉資訊,通過智能科技改善山泥傾瀉通報機制。. 研究 ...

  3. 天災人禍席捲全球 過半港人繼續零準備.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百年一遇的災害」,近年在香港及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可是過半港人面對災難時仍然缺乏準備,這將大大削弱社區應對災害的能力。.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下稱教研中心 ...

  4. 此政策簡報屬香港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五年計劃的相關研究項目,概述香港特別行政區現行三層式緊急事故及災難應變系統,又指出雖然香港過去曾受流行病威脅,公眾防護意識仍見薄弱,基本急救訓練及災難防護工作的參與度亦有不足。 此政策報告作者提出多項建議,鞏固災難防護系統,培訓具專業能力及知識的災難管理人才,從而減少不能預計災難帶來的損失及傷痛。 這些建議包括增強相關持分者制訂突發事故應變方案的參與度、為他們提供災難預防的知識及技術、向社會向界提供相關資訊、舉行災難演習,以及提供心理社會相關服務。 如有建議或查詢,請電郵至 hkjcdpri@hkam.org.hk 。 Tags: policybriefs. 30/10/2019.

  5. 2021年4月8日 · 08 April, 2021 Thursday. 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不同形式幫助有需要的人. 陳婉玲. 2021年2月25日. 疫情已持續逾年,市民也儘量減少外出,你是否以為絕大部份的義工都暫停義務工作? 義務工作是指任何人士志願貢獻其個人時間及精神,不為任何回報,無償為改善社會或幫助有需要人士而提供的服務。 根據香港超過四千間服務機構的紀錄,2019年義工服務時數共錄得超過2,264萬小時 [1] ,這數字還未計算沒有登記義工的服務時間,以香港這個彈丸之地,數字實在驕人。 Photo by ray sangga kusuma on Unsplash.

  6. 香港科技大學獲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教研中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資助,發展山泥傾瀉監測系統,為公眾提供實時山泥傾瀉資訊,通過智能科技改善山泥傾瀉通報機制。 研究團隊由三名著名學者帶領,包括首席調查員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助理教授灝暉、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黔及 ...

  7. 在2017年9月29月,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到訪香港嘉道理中心,參觀山泥傾瀉水槽研究設施。 由灝暉教授帶領的科大研究團,與土力工程處合作,舉行講座及實地考察,將研究成果與公眾及業界分享,提升各界山泥傾瀉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