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共找到1筆符合 蘇麗珊 的資料 搜尋全站» 【Movie】每個人心中 都有一個蘇博文__《哪一天我們會飛》 青春是什麼?相較於各國青春片樂此不疲玩萬年老梗如純愛不渝或殘酷物語,現實中的我們,並沒那麼戲劇化,往往是懵懵懂懂就告別了 ...

  2. 2020年10月29日 · 1.中士意樂——希求解脫之心, 2.中士修行——戒定慧三學之道, 3.中士之果——解脫生死。 論中“修習生死種種過患”,即思惟三苦、八苦、六道諸苦。 長期苦的結果為“見一切有如同火坑”, “一切有”,即欲有、色有、無色有, “如火坑”,是比喻有漏蘊周遍三苦的自性。 見三有皆苦之後,即可激發出離心——希求證得息滅一切煩惱、痛苦的解脫,再以希求解脫之心為動力,就能策勵自心精進修學戒定慧三學之道,從而成辦徹底解脫生死的聖果。 以下再觀察,這條道是否究竟? 如果究竟,則不必再希求,若不究竟,則須進一步抉擇。 又此解脫無所退失,非如善趣,然所斷過及所證德僅是一分,故於自利且非圓滿,由此利他亦惟少分,後佛勸發當趣大乘。 故具慧者,理從最初即入大乘。

  3. 科判:丁二 能依學者之相. 宣說能依學者之相,分五:. 一、圓不圓具五相之功過. 二、須圓具之因相. 三、別別宣說諸項差別. 四、成就四項中捨逆順之差別. 五、宣說虛當勤修此等諸相之因. 第二、說明要依師的弟子的條件,分為五科:一、完備五種條件的 ...

  4. 第一科分為三科:一、總括說明依止的意樂;二、特別說明修習根本—信心;三、應當憶念深恩而生起敬重心。 第一科分為二科:約略說明;一、詳細說明。 第一科:《華嚴經》提到以九種心侍奉善知識,能含攝一切依止意樂的關鍵。

  5. 2020年12月30日 · 大乘法時,眾生是最重要的所緣境,以眾生為所緣境行持佈施,能極大地擴展善根的力量。因此,大乘法時時不能離開眾生,以大悲水饒益眾生,才能成就菩提的智慧花果。 《普賢行願品》云: “ 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皆悉回向盡法界虛空 ...

  6. 修學的方法就是如理觀察思惟。 修行人的成長須從如理思惟開始,首先生起由思惟所成的智慧,然後依正法調整自心,如此就能成就品德。 所以,首先是培養智慧,其次是造就德行。 以下教導我們,如何通過觀察來轉變觀念。 非易可得少分有情,經歷長世昔餘生中,未曾為我若父若母、兄弟姊妹、親教軌範、尊似尊17等。 應當思惟:在茫茫人海中,不容易找到少數幾個人,在往昔漫長的輪回轉世中,不曾作過我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親教師、軌範師、尊長、似尊(功德如上師的尊長)等等。 因此,我們所遇到的有情,幾乎都是前世的親人或師長。 思惟此理之後,須明白:一切怨敵無不是親人(原先認為是怨敵的,其實無不是自己的親人)。 這是認識上的重大轉變,內心若能肯定、深信這一點,以下的安忍就會生起。

  7. 2015年10月8日 · 一貫弟子在家修的真義,後學沿用下列三點說明之: (一)一貫弟子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事業,有身在 家而心出家的理念。 一貫弟子是以在家修是妻為朋,子為伴的修道家庭,故人類生命的傳承不至於人口斷層。 而且是以半聖半凡,福慧雙修的方便修持法門。 是最符合現代工商時代潮流,以自力更生不接受眾生供養,白天做好各人之事業,學業或家庭主婦各人份內的事情,晚上協辦佛事。 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事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