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4日 · Tweet. (Getty Images圖片) 人口高齡化加劇及慢性病的發病率上升,對醫療需求有增無減,讓各國政府醫療負擔日漸沉重,當中,小醫療支出的增加也不容忽視,而這些支出主因是慢性疾病的醫療開支。 在投資布局上,建議掌握醫療生物科技產業在高齡化趨勢下所帶來的新興商機。 近年隨着民眾對於預防疾病的認知增加,即「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民眾對醫學的認識也日漸普及,在醫療結合科技等創新需求快速發展下,與醫療及生物科技發展題材及預防醫學的產業,也有不俗的投資商機,包括診斷工具、疫苗、日常監測儀器、影像檢測儀器、基因檢測工具、人工智能技術等。 進入高齡階段,各種疾病發生的機會率可謂幾何級數增長,不少嚴重疾病的起因,是來自年輕時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

  2. 2024年3月25日 · Tweet. 現時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承擔了本港近九成病人但超過一半醫生服務於私營體系如果不改變公私營失衡的局面繼續維持以公帑資助為主的醫療服務模式可以預見在人口老化醫療通脹等情況下相關醫療服務需求及公共衞生開支只會不斷增加加重財政負擔並轉移至下一代。 若不改變現時醫療融資安排,恐怕政府到時只能擴闊稅基、增加賦稅,或削減其他公共服務開支。 對此,我認為一個合理且有效的醫療融資體系,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力量,通過政策導向,推動醫療保險產品發展,方能長遠應對龐大醫療開支。

  3. 3 天前 · 香港時間. 05月23日 (四) 12:49. Tweet. 有議員指社會一直關注委會的裁決欠缺「客觀標準和既定的準則」。 立法會今日 (23日)通過改革醫務委員會的議案,議員管浩鳴指多年來醫生的監管制度和投訴機制惹來不少批評,負責研訊的委員來自醫學界的比例持續偏高,衍生出權力過大、醫生「專業霸權」等問題。 管又指雖然委會曾在2018年通過修訂,但市民對委會的信心下降,「醫醫相衞」的問題仍有待解決,一旦遇到醫療事故,病人及家屬就要面對漫長的訴訟和投訴程序,「過五關斬六將」,飽受煎熬和創傷,而社會一直關注委會的裁決欠缺「客觀標準和既定的準則」,導致「有罰等於冇罰」,公眾亦產生「自己人查自己人」的感覺。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5月18日 · 公立醫院醫護流失嚴重醫管局2022年底推出低息置業貸款計劃冀挽留人才。. 衞生官員表示計劃推出至今接獲逾1,000份申請80%獲批未來希望容許更多非本地培訓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來港執業以紓緩人力短缺問題。. 港人北上消費蔚然成風,亦 ...

  6. 2021年6月7日 · 香港時間. 2021年06月07日 (一) 12:31. Tweet. 信諾集團調查結果顯示去年10至12月期間香港整體健康指標由56.8跌至56.7低於全球平均水平的60.9於11個受訪地區中排名較低其中經濟財務問題仍為港人最大壓力來源是次調查為信諾360°健康指數年度調查的一部份旨在了解連同香港在內共11個信諾環球市場地區於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健康所受到的影響。 雖然港人的「經濟」健康指數維持平穩,但僅15%受訪者表示有信心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12%香港受訪者表示有足夠經濟能力應付自己或家人的醫療需要;11%受訪者表示有足夠儲備作退休之用。

  7. 3 天前 · 身兼行政會議成員的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指出,目前在公眾心目中提起委會就會聯想「醫醫相衞」、「保護主義」、「專業自主凌駕公眾」,過去10年委會拖延處理、紀律投訴不符公眾期望,委會本應維護公眾利益,卻成為改的為「攔路虎」,質疑現時醫生成員佔委會佔比過重,外界聲音不足以進入委會,直言立法會應在打擊保護主義問題上當仁不讓,《基本法》第142條沒有賦予任何專業團體完全自我規管,不容公權力干預,若有任何問題政府應撥亂反正,促當局改革委會的問題。

  8. 2024年4月25日 · 現時管局藥物名冊已引入第一代抗體藥物結合體(ADC)藥物,用作二線治療,療效比標靶及化療組合更理想,鄭志堅指,近年ADC藥物再取得突破,第二代藥物有連鎖抗腫瘤作用(bystander effect),殺死目標HER2癌細胞後能繼續攻擊鄰近其他癌細胞,療效進一步提升,並引述一項2022年發表的國際第三期大型臨床研究,顯示第二代ADC藥物無惡化存活期達28.8個月,較第一代6.8個月延長3.2倍,腫瘤完全緩解比率及反應率亦上升逾1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