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西安市 相關

    廣告
  2. 西安5天4晚最經濟實用的遊玩攻略分享,附行程路線,飯店門票,熱門景點,注意事項,看完少走彎路. 華清宮、華山4天時間就夠了。 此外就建議壺口瀑布、棗園這些地方。自身經驗分享給你們。

搜尋結果

  1. 西安市,古称鎬京、長安、京兆、西京、雍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其位於中华人民共和国正中部,在陕西省内位于中南部及渭河平原正中,是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及关中城市群核心城市。 西安市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也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 ...

  2. 2024年5月21日 · 西安市 ,古稱 鎬京 、 長安 、 京兆 、 西京 、 雍州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陝西省 的省會城市,其位於 中華人民共和國 正中部,在 陝西省 內位於中南部及渭河平原正中,是 特大城市 、 國家中心城市 及 關中城市群 核心城市。 西安市的行政級別為 副省級 ,也是陝西省乃至 西北地區 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醫療、教育中心 [3] [4] [5] [6] 。 常住總人口為1299.59萬人,人民政府駐 未央區 鳳城八路未央廣場。 西安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的文化及旅遊名城,其歷史及人文積澱極為深厚,在海內外知名度較高。 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京的城市,擁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 [7] [8] 以及1,070餘年的建都史。

    • 概览
    • 历史沿革
    • 行政区划
    • 地理环境
    • 自然资源
    • 人口
    • 经济
    • 交通
    • 社会事业
    • 历史文化

    陕西省辖地级市、省会

    西安市,古称长安、镐京,陕西省辖地级市,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 [158]、国家中心城市 [101],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 [108] [139],是西安都市圈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 [120],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 。截至2023年,全市下辖11个区、2个县,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 [156]市人民政府驻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截至2023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307.82万人,城镇化率79.88%。

    西安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 ,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 ,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与世界著名的罗马、雅典、开罗等古城齐名 ,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历史最长的一个 [155],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 [155],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

    2023年,西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71:34.53:62.77。

    西安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也是世界四大古都之一 [129],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 。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了城垣的雏形;2008年,西安高陵杨官寨出土距今6000余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城市遗迹,被选为当年中国考古发现之首,这是中国发现的迄今最早的城市遗址,也将西安地区城市历史推进到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

    远古时代,“蓝田猿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半坡先民”在此建立部落,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1957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就地建成了西安半坡博物馆,于1958年4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中国第一座新石器时代遗址博物馆,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史前聚落遗址博物馆。有半地穴式的房屋、窖穴、圈栏及起防护和泄洪作用的大围沟等遗迹,比较完整的保留的半坡原始社会村落的原貌。

    西周时期,西安称为“丰镐”。“丰镐”,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镐京的合称。西周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西周初期的“成康之治”标志着中国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周厉王三十七年(前841年),镐京“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暴动驱逐国王事件。

    秦朝时期,建都咸阳,阿房宫大部分面积在今西安市境内,兵马俑和秦陵在今西安市境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秦宗庙在渭河南岸,荆轲刺秦王,就发生在秦章台宫(后来的汉未央宫前殿);秦代宫殿布局还没有形成宫城、皇城和三大殿的布局。秦咸阳城地跨渭河南北。

    汉朝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城)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之含意,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汉长安城位于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面积约36平方千米。在西汉时期,作为首都的长安城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103],文帝陵墓,位于陕西西安江村 [144]。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

    区划沿革

    解放初期,西安市设12个区,其中城区8个,郊区4个,城区未设立街道行政建制,郊区下设有19个乡。 1954年调整行政区划,将12个区和部分新划入的乡镇合并调整为9个区,定名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长乐区、雁塔区、阿房区、未央区、草滩区、灞桥区。 1957年4月撤销长乐、未央两区建制,市辖区减为7个。 1958年11月将长安、蓝田、临潼、鄠县划归西安市。 1960年撤销莲湖、碑林、新城区建制。 1961年8月将蓝田、临潼、鄠县划出。 1962年恢复新城、碑林、莲湖区建制。 1964年9月10日,国务院批准,盩厔县改为周至县,鄠县改为户县 [146]。 1965年撤销灞桥、雁塔、阿房、未央区建制,辖地合并为一个郊区,市辖区减为4个。 1966年6月,将临潼县所属阎良镇划归西安市组建为阎良区,将咸阳市(县级市)划归西安市。 1966年11月,新城、碑林、莲湖、阎良区更名为东风、向阳、红卫、东红区,1972年恢复原名。 197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又将咸阳市划出。 1980年3月,撤销西安市郊区,恢复灞桥、未央、雁塔区建制。 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渭南地区所属蓝田、临潼县和咸阳地区所属户县、周至县(1964年9月将鄠县改为户县,盩厔改为周至)、高陵县划归西安市西安市共辖新城、碑林、莲湖、灞桥、未央、雁塔、阎良7区,长安、蓝田、临潼、周至、户县、高陵6县。 1997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潼县,设立临潼区。2002年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安县、设立长安区。 2010年10月,将长安区斗门、王寺、高桥3个街道和未央区三桥街道,原六村堡街道(2013年更名为建章路街道)划归原沣渭新区(现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托管 。 2014年1月,国务院批复设立西咸新区 ,在西咸新区地域中,西安所占面积224.84平方千米 。 2014年1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高陵县,设立西安市高陵区。 2016年,国务院批复户县撤县设区,设鄠邑区 。 2017年1月,西咸新区由西安市代管 。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市15个乡镇街道,总面积644.56平方千米,人口约67万 ;同年4月14日,长安区马王街道和鄠邑区原大王镇(现大王街道)由西咸新区托管 [119]。 2018年11月,雁塔区、长安区、鄠邑区10个镇(街)移交西安高新区托管 。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西安市下辖11个市辖区、2个县。市政府驻未央区凤城八路未央广场 [106]。

    位置境域

    西安市位于黄河流域中部关中盆地,介于东经107°40′~109°49′,北纬33°42′~34°45′之间 [139],北临渭河和黄土高原,南邻秦岭。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渭南市华州区 、商洛市商州区、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区、杨凌区和三原、泾阳、兴平、武功、扶风、富平等县(市)相邻。辖境东西长约204千米,南北宽约116千米 ,总面积10108平方千米 。

    地形地貌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线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米~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867米,是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米~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139]。

    气候

    西安市平原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风小、多雾、少雨雪;春季温暖、干燥、多风、气候多变;夏季炎热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风;秋季凉爽,气温速降,秋淋明显。年平均气温13.0℃~13.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1.2℃~0.0℃,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6.3℃~26.6℃,年极端最低气温-21.2℃(蓝田1991年12月28日),年极端最高气温43.4℃(长安1966年6月19日)。年降水量522.4~719.5毫米,由北向南递增。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月。年日照时数1646.1~2114.9小时,年主导风向各地有差异,西安市区为东北风,周至、户县为西风,高陵、临潼为东东北风,长安为东南风,蓝田为西北风。气象灾害有干旱、连阴雨、暴雨、洪涝、城市内涝、冰雹、大风、干热风、高温、雷电、沙尘、大雾、霾、寒潮、低温冻害 [139]。

    水资源

    西安市是水资源缺乏的西部城市,西安地下水储量估算,总计约19.91亿立方米。2001年12月,黑河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建成,每年向西安供水4亿立方米,形成日供水能力120万吨,加上地下水资源,市区日供水能力可达172万吨,基本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秦岭以北平原地区具有良好的储存地热水的地质条件,仅城区可以开发的地热面积约780平方千米,地下热水可采储量约为5.39亿立方米 [139]。

    土地资源

    西安市土壤分布形成南北两个差异明显的区域,北部的渭河平原以黄褐土、褐土为代表,南部的秦岭山地以黄棕壤、棕壤为代表。据1980~1986年土壤普查,全市有12个土类,24个土壤亚类,50个土属,181个土种。土壤类型的复杂多样,为区内农作物的多品种组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139]。

    生物资源

    西安市自然植被未遭受第四纪大陆冰川直接侵袭,尚保留若干第三纪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水青树、连香、马甲子等。秦岭山地从高海拔向低海拔垂直分布有高山灌丛草甸、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等自然植被类型。自然植被中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截至2016年,计有野生植物138科、681属、2224种,为中国种子植物的重要“基因库”之一。渭河平原主要为大田农作物、蔬菜、果园和城市绿化等栽培植物类型。野生动物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有兽类55种,鸟类177种,包括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秦岭亚种、鬣羚、大鲵、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金鸡等珍稀动物。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境内已建立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39]。

    据2023年西安市3‰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常住人口130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23万人。其中,男性人口667.52万人,占51.04%;女性人口640.30万人,占48.96%。性别比为104.25(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城镇人口1044.69万人,城镇化率79.88%。出生人口10.75万人,出生率8.22‰;死亡人口10.28万人,死亡率7.86‰;自然增长率0.36‰。

    西安是一个多民族散杂而居的城市。截至2021年,西安市有54个民族成分(无独龙族),少数民族人口132151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2%,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半数以上。其中人口过万的少数民族有2个,分别是回族77851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8.91%,满族11840人;10000-2000人的少数民族有8个,分别是蒙古族6951人、藏族5123人、土家族4903人、维吾尔族3816人、苗族3443人、壮族3173人、彝族2276人和朝鲜族2088人;2000-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2个,分别是侗族1179人、布依族1119人。总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莲湖、新城、碑林、雁塔四区,城市民族工作的特点突出 。

    综述

    2023年,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2010.7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20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146.92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7538.64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71%、34.53%、62.7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40.7%和5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2128元,增长4.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1.5%。 2023年,西安市制造业增加值2321.80亿元,比上年增长8.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927.74亿元,增长7.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770.86亿元,增长5.4%。“实力盘”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7.3%。 2023年,西安市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4家,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39个。年末共有两院院士69人。全年认定地区优秀人才及实用储备人才2.84万人。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44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3900.05亿元,比上年增长35.4%。 2023年,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上涨1.1%。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上涨2.3%,二手住宅销售价格下降0.6%。 2023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六大支柱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1%。新能源汽车产量98.38万辆,增长25.9%。充电桩产量49.76万个,增长123.0%。集成电路产量64.96亿块,增长12.6%。制造业投资增长8.5%。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25.1%。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815.73亿元,增长6.8%。新登记市场主体57.52万户,增长31.3%。 2023年,西安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18元,比上年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78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26元,增长8.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8,比上年缩小0.07。全年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414元,比上年增长14.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122元,增长1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16元,增长14.7%。 2023年,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0.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1%,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0%。民间投资下降15.3%,其中,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4.0%。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1.3%,其中,住宅投资下降9.0%。商品房销售面积1394.71万平方米,下降16.3%。 2023年,西安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1.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688.23亿元,增长13.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8.80亿元,增长10.1%。

    第一产业

    2023年,西安市粮食种植面积385.10万亩,比上年下降0.25%;蔬菜种植面积110.99万亩,增长3.0%;园林水果种植面积72.55万亩,下降1.5%;油料种植面积6.04万亩,增长3.8%。全年粮食产量140.43万吨,连续四年稳定在140万吨以上。其中,夏粮产量69.64万吨,秋粮产量70.79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05.03万吨,增长0.6%;肉类产量5.16万吨,增长1.2%;牛奶产量8.29万吨,下降3.1%;禽蛋产量4.88万吨,增长3.4%。

    第二产业

    2022年,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101.55万辆,超过第二名上海的99万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的城市 [147]。 2023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医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7.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2.3%,汽车制造业增长32.4%,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14.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9%,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23.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582.28亿元,比上年下降0.6%。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5.70元,比上年减少0.93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2%,比上年末下降0.6个百分点。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00.02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总产值5401.79亿元,增长14.3%。签订合同额18325.19亿元,增长11.3%。

    公路

    公路建设形成了一个以西安为中心,有9条国家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了贯通陕西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等级“米”字型辐射状干线公路系统,有公路2800多千米,有6条国道干线通过。绕城高速、机场新线建成,二环路、三环路全面贯通。市区与所辖区县全部开通高速公路 。

    铁路

    西安是陕西省“米”字形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西安已开通至北京、广州、长沙、深圳、武汉、郑州、石家庄、成都等的直达高铁线路。铁道线路有郑西高速铁路、西宝高速铁路、大西客运专线、西成高速铁路等。火车站有西安站、西安北站、引镇站、西安西站、莲湖站等 [148]。

    航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为4F级民用国际机场,是中国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201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全年完成起降航班34.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722.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2万吨,年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国第七位 。

    教育事业

    西安市是中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高校中有“985工程”高校2所,“211工程”高校7所(含空军军医大学),另有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专业特色类高校 。西安民办高校实力亦不容小觑,在“校友会2018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150强”中的前30西安占5所,其中欧亚列全国第4、培华列全国第9位 。 截至2023年末,西安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63所,在校学生84.68万人,毕业生22.95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43所,在校学生18.75万人,毕业生4.74万人。普通中学520所,在校学生57.15万人,毕业生15.97万人。小学1163所,在校学生99.22万人,毕业生13.27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8.98万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西安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万家。全年专利授权量5114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9464件,比上年增长13.6%。PCT专利申请量509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92080件,比上年末增长24.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1.53件,增长25.1%。

    文化事业

    2023年末,西安市共有博物馆134座,各级别文物保护单位428处。公共图书馆14个,全年总流通416.14万人次;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3个,艺术表演团体16个。全年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808.78亿元,增长10.0%。举办各类展会活动516场,比上年增加260场。其中,举办国际性展会活动52场,增加28场;全国性展会活动124场,增加37场。参展参会253万人次,增长63.2%。

    方言

    盛行于关中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以关中话,即西安方言为代表的中原官话之一陕西话,虽然深受普通话影响,但还是保留了一些古音古词用法。

    戏剧

    流行于陕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称乱弹,又叫“梆子腔”,是中国戏曲四大声腔中最古老、最丰富、最庞大的声腔体系。流传于周至县钟馗故里的傩舞跳钟馗,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活化石,傩是中医的鼻祖。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体制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统称为“十三头网子”。2006年5月20日,秦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陕西省西安秦腔剧院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绘画

    中国国画中的长安画派、起源于汉代以前的关中皮影戏、源于西周的陕西木偶戏以及色彩浓郁的鄠邑区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等都是西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一个以赵望云、石鲁为代表的西安美术团体,在北京等地组织了一次巡回展,他们以表现黄土高原古朴倔强为特征的山水画和表现勤劳淳朴的陕北农民形象的人物画,人称“长安画派”。

  3. 2023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征集. 欧亚经济论坛推动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央视点赞:西安——向西开放的黄金通道. 西安要闻. 国务院信息. 公示公告. 政声传递. 2023-11-03• 赵刚在调研秦创原建设工作时强调更好发挥秦创原辐射带动作用 加力加速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2023-11-02• 方红卫率西安市代表团在白俄罗斯访问. 2023-11-01• 叶牛平会见西安海关关长樊堃. 2023-10-31• 方红卫率西安市代表团在哈萨克斯坦访问. 2023-10-27• 方红卫率西安市代表团在乌兹别克斯坦访问. 2023-10-27• 叶牛平会见华为公司副总裁、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 2023-10-20• 西安市2023年秋粮收购网点信息表.

  4. 西安景點. 中國西安最佳旅遊景點. 西安旅遊景點. 探索熱門體驗. 根據評等和預訂次數,看看其他旅客喜歡從事哪些活動。 查看全部. 私人觀光遊覽 (637) 多日遊覽 (144) 古蹟 (23) 劇場表演 (12) 一日遊 (213) 古代遺址 (51) 博物館票券和入場券 (5) 美食遊覽 (27) 購物中心 (52) 適合全家的表演 (10) 全天遊覽 (362) 景點和地標 (62) 步行遊覽 (100) 私人一日遊 (5) 歷史博物館 (13) 城市遊覽 (128) 巴士遊覽 (653) 山脈 (7) 歷史遊覽 (594) 私人及豪華行程 (288) 主題樂園 (4) 晚餐和表演票券 (4) 免排隊票券 (7) 宗教聖地 (19) 半日遊 (168) 過夜遊覽 (80)

    • 西安市1
    • 西安市2
    • 西安市3
    • 西安市4
  5. 西安. (陝西省轄地級市、省會) 鎖定. 西安, 陝西省 轄地級市,簡稱“ 鎬 ”,古稱 長安 、 鎬京 ,是 陝西省 省會、 副省級 、 特大城市 [139] 、 關中平原城市羣 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 [1-3] 。 截至2020年底總,全下轄11個區、2個縣,總面積10108平方千米 [133] ,建成區面積700.69平方千米 [4] ,常住人口1295.29萬人 [132] ,地區生產總值10020.39億元 [15] 。

  6. Xi’an Introduction. Xi’an is not only a historical and culture city, but also a trendy city permeated with modern tempo. Xi’an used to be a world-renowned leisure city a thousand years ago. I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Chang’an city had Huaqing and Tangyu Hot springs in the vicinity.

  7. 其他人也問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