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2日 · K現要求,擴闊《公廁(行為及舉止)規例》中的「男性」和「女性」的定義,包括正在進行「真實生活體驗」的跨性別人士。 跨性別團體「跨青時刻」今到法院聲援。

  2. 2024年4月29日 · 《香港01》製作專頁,探討跨性別者的身份認同與情慾。 目前香港並無性別承認法,跨性別人士在法定文件上,無法更改其性別。 相關法例在去年諮詢,至今未有寸進,之後該如何走下去? 跨性別最新消息. 熱爆話題. 2024-06-03. 性感網紅被陌生男子跟蹤「靠一招自救」還原過程:真的很可怕… 6. 熱爆話題. 2024-05-20. 跨性別網紅三度隆胸由D變F「至今有10多人追求」將出戰泰國選美. 6. 影片. 03:24. 即時國際. 2024-05-12. 精選 ★. 歐洲歌唱大賽一片爭議聲中結束 瑞士擊敗克羅地亞奪冠. 24. 社會新聞. 2024-04-29. 「跨男」歷7年司法覆核 終領「男」身份證 謝浩霖:具重大意義. 18. 社會新聞. 2024-04-04.

  3. 2023年3月5日 · 除了今次案件,其實早於2009年,30多歲的跨性別人士W小姐完成性別肯定手術後,成功更改身份證性別(行政性別)為女性並欲與男友結婚,但婚姻登記官認為婚姻應以雙方出生時的性別(法定性別)作準,指W小姐不符「女性」定義,拒絕為她註冊,她 ...

    • 何謂跨性別?
    • 整個性別轉換流程
    • 男貌女生在女廁遭指罵和投訴:「我不可能用男更衣室」
    • 性別友善空間 不只是更換廁所標誌

    「跨性別其實沒有標準。這詞彙譯自英文。大約幾十年前,有一些人發現並不是所有變性人都完全變性,慢慢就有人就提出跨性別這詞彙。如今我們傾向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任何人不接受自己原生的性別,就是跨性別;不過我個人會再補充一點:我們必須尊重他的個人意願,即使他覺得自己不是跨性別,而是男女同志,都應該要尊重。」首位從政(加入民主黨)的跨性別人士、現任跨性別資源中心主席梁詠恩說。

    取得普通科或家庭醫生轉介信往分區醫院精神科(部份分區設有「性診所」)門診排期收到精神科/性診所 (Sex Clinic) 通知首次約見(約6-18個月不等,*請參考注意事項一欄)由精神科轉介心理及其他有關專科,包括內分沁科、語言治療、社工等等…進入「真實生活體驗」(RLE) 過程,當事人會獲發一封醫生證明信,以方便當事人以另一性別作日常起居生活由精神科或內分沁科處方「賀爾蒙替代療程」(HRT)精神及心理科分別確認當事人性別轉換之需要及適合進行手術帶同精神及心理科兩封轉介手術信件前往律敦治醫院外科門診排期收到外科通知首次約見當事人跟據醫生要求,作手術前的各項安排進行一次或多次性別重置外科手術完成政府指定整個性別重置程序後,醫院會發給當事人一封性別重置證明書如需更改性名,須先行到律師行辦理「更改...

    但是,不一定所有跨性別人士都有變性的打算,羅小風就是其中一例。他透過健身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性別認同。男貌女身的特質,遇上二元性別對立的空間,旁人的側目與辱罵,令他在使用更衣室的過程中受盡屈辱。 他指自己不打算做變性手術,在法律上不能使用男廁,但使用女性廁所會遭受不友善的對待,所以以往外出時通常都不飲水,避免去廁所;真的無法避免時,會選擇殘廁。不過殘廁用起來也不方便,數量少之餘,很多還會上鎖。有時大家用完殘廁出來看見有輪椅人士在等候,也會感到不好意思。所以,行街去廁所對他和不少跨性別人士來說,或多或少是困擾,避得就避,忍得就忍。 他熱愛健身,運動場所無法避免要使用更衣室,身分證上的性別限制之外,他說:「我不可能使用男更衣室,因為有些東西(男性性器官)我的確是沒有的,更衣室內肉帛相見,很容易被發現...

    面對使用廁所和更衣室的焦慮,跨性別團體提倡社區要有性別友善空間,男女廁格以外,有一個無性別廁所(俗稱中性廁所)的選擇。梁詠恩指就無性別洗手間的議題,建築署討論了不止10年,但至今仍沒有太大改善。 早前,在平機會主席陳章明的推動下,康文署答應將殘廁改為中性廁所,方便跨性別人士使用。但事件引來不少爭議,反同社群的聲音之外,有殘疾人士團體擔心傷殘廁所會因此被濫用。此外,亦有跨性別人士憂慮,修改標誌後,使用廁所會變相公開承認自己是變性人。梁詠恩指自己欣賞陳章明的一番好意,但無性別洗手間是有很多不同概念的議題,除了單純換一個標誌,將空間改建亦是可行的做法。她建議措施應由政府設施及樓宇開始帶頭做起,同時亦希望希望大專院校、大型商場、企業等自發嘗試增設中性廁所。 至於大眾對無性別廁所的憂慮,她覺得那主要源...

  4. 2017年5月8日 · 對於一眾「仔」,「女」(跨性別人士的別稱)而言,最著重的可說是身體之內,皮囊之下最真實的自己,以及對自身性別的理解,亦即是自己的「性別認同」。

  5. 2023年3月1日 · 跨性別人士K先生早前提出司法覆核,要求擴闊本港公廁的男女定義,讓持有「實際生活體驗醫學證明」的跨性別人士,可按其性別認同使用相關設施。 性別團體「跨青時刻」到法院外進行聲援。

  6. 2022年12月30日 · 跨性別人士: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定義,指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與出生時的性別不符的人;世界衛生組織亦於2018年公布將跨性別去病化,從精神疾病分類,移到「性健康條件」分類,以減少對該群體的汙名,並強調性別認同只是行為差異和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