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13日 · 港人退休規劃意識提高,宏利香港調查顯示,三成港人目前首要財務目標是「為退休而儲蓄」,平均理想退休年齡為62歲退休,惟僅41%受訪者有信心在理想年齡退休。. 儘管大部分市民憂慮退休後的健康及財務狀況,但仍有逾半受訪者預計自己在退休時將獲得被動 ...

  2. 2019年5月7日 · 名家筆陣:退休儲蓄計劃利與弊. 為鼓勵市民作退休儲蓄,今年四月起,購買延期年金(Qualifying Deferred Annuity Policy,QDAP)及作強積金可扣稅自願性供款(Tax Deductible Voluntary Contributions,TVC)均可扣除稅務,兩者合計扣稅額上限為每年60,000元,以最高稅階17 ...

  3. 2020年2月27日 · 是次優化措施可協助更多長者將資產轉化成終身收入,以計劃退休生活。 市民可瀏覽其網站www.hkmca.hk或致電客戶服務熱線25125000預約或查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Windows Phone Apps.

  4. 其他人也問了

  5. 現時大多數打工仔的退休保障是強積金或其他職業退休計劃。 對於剛退休的長者,可以利用一定部分的強積金累計權益或退休金去認購年金。 對於不善理財的長者,加上電話騙案流行,手頭上忽然多了一筆大額現金未必是好事。 雖然近年積金局容許分期提取強積金,但卻無法再賺取回報,公共年金正好彌補不足。 對於年輕人,亦可替父母出資買份年金,作為一份遲來的父、母親節禮物。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 莊太量. 作者為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新亞書院輔導長及南京大學兼任教授,2000至2005年於全球理論計量經濟學排名37,著有400餘篇論文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以及中港報章。 莊教授現為交通諮詢委員會、土地及建設諮詢委員會委員。 作者:莊太量.

  6. 2018年4月15日 · 港府推出「年金計劃,已經畀人話為有錢人錦上添花,事關除咗年金計劃,無論係「銀色債券」、「富貴長者屋」抑或「安老按揭計劃」,對冇私人樓同埋冇幾個閒錢嘅長者而言,都只能得個恨字。

  7. 2021年7月19日 · 由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HKMC)旗下的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提供的「香港年金」,就是可讓「老友記」在退休生活期間得到穩定收入及保障的工具之一。 當投保人在一筆過繳交保費後就會進入年金期,可即時開始收到年金收入。

  8. 根據計劃,長者六十五歲認購年金,若投資一百萬元,男性每月可取五千八百元,超過八十歲才可回本;女性每月可取五千三百元,回本期更加長,所以被稱為「鬥長命」計劃,如果活不夠這個年紀,那就只有虧本。 更大的問題是,年金計劃下,長者收取的是固定回報,雖然在現時環境下,每個月五千多元似乎可以勉強過活,但計及通脹因素,二十年、三十年後,五千多元的購買力可能只相當於現在的二千元甚至一千元,憑這點錢怎麼養活自己? 如果投資額不足一百萬元,那麼回報更少,更不足以支持基本生活所需,一言以蔽之,年金計劃「愈長壽、愈划算」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罷了。 可見年金計劃並非如當局吹噓的那麼好,無法解決後顧之憂,正如有不少人指出,相較年金的固定回報難抵通脹蠶食,市場上有不少其他投資計劃的回報水漲船高,可能更吸引,更有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