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道德經第二章觀徼. 【道德經:觀徼章二】. 《起心止處生滅根。. 妙行無住無爲心》. 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處事圓愉足)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做人善真實) 天下世間有二種人 (聖與凡):. (一)聖人:無為心 (無住):平等性智心無病.

  2. 斬草根存逢春生,因果相報身悪行 惡從心生貪嗔癡,四生六道隨業輪 修道修心三毒無,謹言慎行十戒律 誠心實意真懺悔,無量智慧從汝生 文質彬彬相端莊,圓滿無礙見佛顏 從我的 iPhone 傳送

  3. 今天我們三生大幸逢三期普渡,得遇明師傳授大道,得了無價之三寶,地府已脫籍,天榜掛聖號,已經與一般的俗人不同,要立起超群拔萃的遠大超俗的志向來修道。

  4. 2013年5月20日 · 借尋春來比喻悟道的艱苦過程,最後終於醒悟:「自然妙道,存在人人心中,只是自己沒有察覺,卻盲目的拼命往外尋求,捨近求遠、捨本逐末、捨內求外,結果是離道愈遠,枉費一片心力。 我要檢舉. # 詩詞. 台長: 逸竹(yt)野叟.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詩詞賞析】 驀地一相逢 心事眼波難定. 【詩詞賞析】還君明珠雙淚垂 恨不相逢未嫁時. 【詩詞賞析】 不喜秦淮水 生憎江上船. 【詩詞賞析】 歲月催人老 山川記子遊. 人氣 (104,135) | 回應 (6)| 推薦 ( 18 )| 收藏 (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 (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詩詞 |. 此分類下一篇: 【談古說今】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摧.

  5. 2014年3月22日 · 意譯: 自古以來,多情總是徒留愁恨。 美好的春夢從來最易覺醒。 難道是 拈花惹草,令人 難以解脫,可憐美夢似飛絮隨風而去,太飄零。 正如 成雙的鴛鴦,才築好了香巢;翡翠美玉的屏風,剛 書寫完新句。 卻 因為別離,令人 柔腸寸斷,淚水痕跡,也沾滿 青色舊衣衫。 賞析: 《花月痕》,這部書之所以有名,乃在這部書裏的詩詞,多是纏綿悱惻,哀艷感人,即所謂的「香奩體」。 此詩是《花月痕》書中,女主角杜采秋 寫給男主角 韓荷生 的。 自古至今,無數痴情男女,為了一個「情」字 所苦。 一切只是為了可以和自己心愛的人天長地久,白頭偕老,但是往往 事與願違,不少人 是含淚收場,誠屬憾事啊! 其實「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兩句,原是 清 史清溪所作的《佚題》詩。

  6. 2013年12月28日 · 【詩詞賞析】 我問青山何時老 青山問我幾時閒 鄭有諒: 「啟窗日日見青山,青山歲歲不改顏; 我問青山何時老?青山問我幾時閒? 」 鄭有諒,金門縣 金湖鎮人,為陸軍官校 四十五期 六十五年班畢業,戰院 八十四年班、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八十七年班畢業,歷任連長、營長、參謀主任、砲兵 ...

  7. 2016年7月22日 · 沈周 除了精通繪畫與書法外,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老年詩風 更是揮灑淋漓,自寫天趣,不事雕飾而自然脫俗。 沈周一生淡泊名利,寄情於筆墨山水間,畫成後 則於幅上自書詩文,藉以感懷抒情,可謂 圖文並茂。 對於 沈周而言,詩意、繪畫與書法三者 已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為名副其實的「詩書畫」三絕。 意譯: 在暑熱夏天裏,高士抱著著琴,坐在芭蕉樹下,自然就生出了 寧靜的心; 即使抱著琴而未彈奏,在這天地之間,亦已能獲得似知音回響的意境。 賞析: 明 沈周 畫扇《蕉陰橫琴》現蒐藏於臺北 國立故宮博物院。 沈周的扇面 畫 以清雅意趣見長,此幅《蕉陰橫琴》,更屬 其中佳作。 此幀右側 為庭石芭蕉,下有 一位文士抱琴獨坐。 左側 雖見坡石地面,但由 五言題詩,據滿上方空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