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 天前 · 近期演藝圈有一則新聞,知名資深製片人裴祥泉於2015年5月病逝,他沒有配偶與子女,身後留下價值上億遺產,包括存款及2棟豪宅,最後依據代筆遺囑,分配給他的徒弟寬,也就是邱瓈寬,與知名製作人楊胖(楊智明)及公司員工,卻沒留給 3 位手足。

  2. 2023年6月1日 · 403. 隨著高齡人口上升,生育率持續低落,臺灣的扶老比正逐年上升,在「老年人口即將超車青年人口」的趨勢下,人們開始思考究竟希望過上怎樣的晚年生活? 該怎麼做退休安排? 要怎麼做,才可以不成為自己所愛的下一代的負擔? 全球人壽壹薏通訊處陳耀凌對此分享經驗案例和保險規劃。 「耀凌,這次有沒有理賠? 賠得夠不夠? 」電話那頭是陳耀凌罹患癌症的客戶,阿姨已經76歲的年紀了,經不起太多折騰,這次醫生又告訴她病情惡化了,要做一個她也不太明白的新治療。 聽見阿姨的話語裡擔憂夾雜著疲倦,陳耀凌連忙告訴她:「阿姨,妳不要緊張,也不用擔心,先把醫生說的話記下來,我晚上很快就會過去幫忙……」 疼愛子女,不願成為負擔. 這是認識阿姨的第2年。

  3. 2023年8月1日 · 900. 胡碩勻.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臺中賴姓男高中生繼承5億的房地產,卻在與夏姓男子同婚後的幾小時離奇墜樓死亡。 此外,賴姓高中生法律上的阿公,可能其實是他的生父,也因此讓整個事件,增添許多的討論熱度。 那麼我們就來根據這起事件探討誰可以繼承這5億遺產,看看這5億遺產該怎麼分? 依照民法1138條規定,遺產繼承人除配偶之外,繼承順序從第1到第4順位稱為血親繼承人。 因為有先後順序,所以當有前一順位繼承人時,後一順位的繼承人就沒有繼承權。 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 第1順位:直系血親卑親屬: 包括:婚生子女、經過合法收養的養子女、非婚生子女。

  4. 2021年7月1日 · 1.被繼承人之配偶. 2.《民法第1138條第1140條規定之各順序繼承人亦即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姐妹及祖父母3.各順序繼承人之配偶. 90歲癌末老翁的案例即是,1年前曾贈與財產給家人,如果再撐1年,讓之前的贈與超過2年,那筆贈與的財產就不用再被計入老翁的遺產而課徵遺產稅了,所以家屬才會想拜託醫生讓老翁再撐1年。 臺灣在2019年已開始施行《病人自主權利法》,如果能夠在生前即預先簽署放棄急救切結書,不僅可以在緊急狀況依照自己的意思去執行治療模式,親人在處理時也不會再傷透腦筋,甚至可以預防子女為了節省遺產稅,而選擇對於自己身心靈不利的治療方式。 父親的錢被提光了怎麼辦?

  5. 2023年4月1日 · 根據報載,中正大學研究所的何同學,從小父親過世,由爺爺扶養,後來爺爺也走了,那時他才23歲,卻替過世的爺爺背負7,000多萬元的債務。 另一則「母債子還」的故事是:沈同學年僅15歲,都還沒讀高中,卻已經扛起過世母親30多萬元的債務,平常學費得靠他的嬤幫人洗碗,但最近嬤手受傷,為了獨自扶養3個孫子,忍著痛也要工作……切割不斷的債務,讓這個家庭愁雲慘霧。 像這種承接天上掉下來的債務的情況,到底有多常見? 一家專職催討各種金融機構、電信業債務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指出,依照催收實例來看,主要債務人去世以後,有8成以上的親人不懂得「拋棄繼承」,而這些大都是經濟不佳、負債比資產多的弱勢家庭。 其實,親人去世後,發現當事人在外有負債時,《民法》有「拋棄繼承」及「限定繼承」的方式,供繼承人選擇。

  6. 2023年6月1日 · 胡碩勻|保險稅務. -. 2023 年 6 月 1 日. 0. 506. 胡碩勻. 信達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臺灣與英國國際會計師CPA 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IARFC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協會講師,著有《節稅的布局》及《重複的力量》. 當然繼承人配偶. 第1順位直系血親卑親屬.

  7. 2023年5月1日 · 每年5月的第2個星期日,是母親的節日,提醒兒女們別忘了表達對母愛的感恩之心;為了表達孝心,很多人費盡心思在這個時期安排各種計畫,其中可能包含送名牌包包、吃大餐或者是陪媽媽出國旅遊等等。 我個人覺得,當什麼禮物都送過了之後,如今你成年了,有能力每個月為媽媽提撥3,000或5,000元的小額孝親費,那麼是真的可以考慮一下購買「投資型保單」。 當媽媽身體健康尚能夠行走自如時,贊助她去環遊世界、增廣見聞;而當有一天媽媽行動不方便的時候,還可以有部分挪來支付媽媽的醫療費或者是看護費用。 對待自己的母親我也是這麼做的,也想把這一份自認為非常完善的規劃分享給大家:首年度的申購費用年繳6萬元,從第2個月開始,每個月定時定額扣繳5000元購買基金,持續累積單位數,不管景氣循環如何,我從不停止扣繳,長期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