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17日 · 今天要介紹的「 Candor 」,就自許為一個免費的腦力激盪法輔助工具,利用這個線上工具,剛好可以對上述問題提供解救之道,讓下次頭腦風暴會議更快速、更有效完成。 1. 討論前,先盡情匿名寫下自己的點子: 「 Candor 」解決腦力激盪會議問題的流程如下。 首先註冊「 Candor 」帳號後,就可以線上「 Create (產生)」一個腦力激盪會議的「寫點子」看板。 「 Candor 」認為不是會議時才收集大家的點子(很耗時),也不要讓大家一個一個點子公開分享(會被牽著鼻子走),最好是會議前,就利用線上工具 先把自己的點子盡情的寫下來 。 (確實我也覺得寫下來更能激發想法,可參考我的文章: 先寫再想,激發靈感潛能的心流筆記法 )

  2. 2016年9月4日 · 1. 不要問「文章怎麼寫」,先問「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 當你開始準備寫作時,我建議你優先專注在下面這一個問題就好: 你可以問自己:「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 」這個問題,然後寫下答案。 我建議大家要開始寫作時, 不要去想「這是最後定稿」,也不要去想「這篇文章怎麼寫」,更不要去想「最完美的內容是什麼」 (這些問題會害你永遠寫不出來! )。 你這時候真正要問自己的問題是:「我現在可以想到什麼」,然後先把你可以想到的全部都先寫出來,這樣夠簡單了吧? 但這步驟非常有幫助。 2. 不執著寫內文與列大綱,寫下腦袋中所有關鍵字或關鍵句.

  3. 2020年5月21日 · 我們要如何拆解有價值、做得到的行動? 以及實踐方法論之前,那些阻礙我們的時間難題、人性難題如何解決? 今年的新書《 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為什麼列出待辦清單更拖延? 幫你克服拖延、養成習慣、達成目標! 》,就是補上這套方法論的內在,他將不會涉及任何特定的數位工具(事實上這次完全沒有談到數位工具的部分),但卻會解答更多你對時間管理可能依然疑惑未解的問題。 真實的反思: 我期待《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這本書,對你來說會是個一步一步破除盲點、顛覆思考、重新建立心態的過程。 他依然像我其他的書籍一樣, 很強調「可操作的方法步驟」,但這一次不是工具上的操作,而是我們腦中思考、心中感覺的「拆解建構步驟」。 這本書是我實踐了十幾年各式各樣的時間管理技巧後,反思自己當時是如何做到? 又如何做不到?

  4. 2017年6月16日 · 打開極簡 Chrome 新分頁下載高解析照片 )的開發者,又為我們帶來了一款提升 Google Chrome 上網體驗的新工具:「 簡悅 SimpRead 」,這是一款讓 Chrome 可以獲得類似「 Safari 閱讀模式 」的擴充套件,開放原始碼,且有客製化的功能。 「 簡悅 SimpRead 」有一個很棒的理想,希望真的想要認真閱讀一篇網頁文章的朋友,可以「完全專注在閱讀裡」,我也很認同這樣的想法。 並且「 簡悅 SimpRead 」期待自己有一個非常快速的閱讀載入速度,而且能夠提供最好的中文閱讀體驗。 所以這位來自大陸的開發者,手工調配了中文閱讀者常用的 120+ 網站(應該還會繼續新增),給了這些網站最好的「 中文閱讀模式 」,甚至提供不同的「 中文字型 」切換!

  5. 2016年12月3日 · 我自己在撰寫郵件標題時有幾個習慣,提供大家參考。 1. 提到對方的名字: 我喜歡在郵件標題提到對方的名字,你不一定要這樣做,因為寄信給對方當然就是要給他看啊! 但現在太多廣告信與群體信,我覺得這個「直接註明就只是給你看」的方法,可以增加對方開信率。 2. 寫上自己公司名稱: 雖然郵件列表中會有寄件者,但看到Esor這個人,不一定知道他是屬於電腦玩物這個公司,因此還是應該註明自己的公司,這可以表明自己來信的立場,並且讓對方感覺是正式的來信,這是建立信任感的第一步,同樣的我覺得也可以增加對方開信率。 3. 開門見山一句「動作句」說明來意:

  6. 2017年5月22日 · 多年前看過一部德國電影叫做「竊聽風暴」(不是港片竊聽風雲),描述的是 1984 年東德一位負責監聽人民私生活的祕密探員,在他手下許多人因私下違反各種政府法令而鋃鐺入獄,人們沒有自己的隱私,而這位探員也認為這就是一份為了生活的工作,並不自責,但是後來在某次監聽的過程中他對竊聽對象產生了同情,於是在保有工作、不被政府發現的情況下,他想要幫助他們躲過最後一次的政府追緝。 而後東德解體,柏林圍牆倒塌,當年這位探員並沒有因為那次拯救成為英雄,事實上被他所害的人更多,但也沒有受到懲罰,他就是默默的成為新的德國的一份子,融入在市民的日常生活當中。

  7. 2016年8月14日 · 作者: Esor Huang 8月 14, 2016. 人不可能避免被批評,而人難免有自尊心,當我認真做一件事情時也一定有自信,這時候面對批評就不太可能完全不產生爭執,我們常說「 據理力爭 」,別人的批評挑戰了我心中思考確認過的「理」,我怎麼可能不去維護它? 無論是主管對我的提案不滿意,或是客戶對我製作的成品有意見,還是同儕之間的挑惕,更不用說現在社群網路上各種評論意見,這時候,應該怎麼面對這些批評呢? 是要完全視而不見? 還是大吵一架? 如果太在意批評,變成裹足不前。 但如果無視批評,也不會有進步。 怎麼辦才好? 也有很多朋友想知道我通常如何處理「 電腦玩物 」上許多不同意見的批評留言? 這篇文章,讓我從「高效率」的角度來思考面對批評的好方法。 一,因為批評而爭執有時 很浪費時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