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日 · 一直到2010年,禮祥成立理想理財集團,立志要把壽險理財事業發展得更大,所以巫晉蒶也願意擔起更大的責任自己帶起團隊,成為理想理財旗下的大主管。 且理想理財集團為了順應馬來西亞的地理優勢,得以全國性的發展,團隊分布在馬來西亞的北、中、南部,而她主要是承擔北部區域的發展與經營工作。 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為了成為集團的「保險」。 馬來西亞大東方人壽有一項規範,當團隊長因故無法工作,可由配偶承接其職位,但配偶必須在大東方人壽晉升到至少組經理以上的職位。 因此為了支持丈夫,也為了以防萬一,巫晉蒶開始了過往未曾想過的主管之路。 成為主管以後,巫晉蒶的角色從追隨者轉變為領導者,這讓她得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審視自己,發掘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以及還未開發到的能力潛能。

  2. 2023年6月1日 · 張耀光認為面對逆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在於正向思維正面心態」,這不只是疫情下扭轉局勢的關鍵更是面對所有逆境時必須具備的心態。 正向思維 ,意思是不要因為逆境而輕易放棄即使面對再多的困難要告訴自己一定有解決的辦法逆境不會長久存在必然有恢復的一天。 只要看清楚這點,逆境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就會減少,進而讓業務員能夠開始思考如何面對逆境、突破困局。 正面心態 ,則是更進一步地積極思考,逆境之下還有什麼可做的事情、還有哪些可以嘗試的作法。 如疫情造成邊境封關,讓香港保險業務員暫時無法經營大陸客戶市場,那麼還有哪些市場可以開發? 如何去開發? 有什麼可以嘗試的新做法?

  3. 2023年5月1日 · 陳桂芬表示客戶可分為主動和被動2種被動客戶對保險興趣缺缺甚至抱持反對態度需要業務員不斷建立觀念而當他們對保險認可並且看到需求所在時就會主動詢問各種保險的事情包括購買保險或者詢問某些情況是否能夠理賠等問題而客戶的經營其實就是將被動客戶轉變為主動客戶的過程但是該怎麼讓被動客戶轉變為主動客戶陳桂芬表示臺灣民眾喜歡儲蓄也喜歡買儲蓄險2019年甚至買出了保險滲透度世界第1的成績。 而與此同時,許多民眾雖然買了儲蓄險,也知道自己買的是保險商品,卻多半沒有意識到這是在「買保險」,對他們而言只是在買名為保險的儲蓄服務,真要說保險意識其實是很稀缺的。 這樣的現況讓許多業務員感到沮喪,但陳桂芬認為,這其實是最好的推動時機。

  4. 2019年5月1日 · 在專題1全球經濟形勢解析與財務顧問的應對之道IARFC協會經濟概論講師陶根根教授解析了二 一八年風雨飄搖的全球經濟形勢他將導致此一現象的原因歸結於5個矛盾——經濟發展與資源稀缺的矛盾全球化與民粹主義的矛盾公平與效率的矛盾經濟發展路徑選擇的矛盾搶奪經濟發展科技制高點的矛盾。 他表示,在這樣一個危機與希望同在的非常時期,作為一名金融保險從業人員要認清大勢、把握機遇、提升自我,用全球的視野審視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和走向。 在專題2「財務顧問開發大額保單的金鑰匙」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新加坡Goodwill World執行長Dr. Sanjay R. Tolani分享了個人為高淨值客戶規劃保險的行銷經驗,以及與高淨值客戶談保險的技巧。

  5. 2021年5月1日 · 保險行銷集團保險資訊研究發展中心IRDC院長. 經歷:企業管理一等榮譽學士,主修金融與市場學;曾在多個大中華區保險公司擔任業務通路總經理、總經理、首席執行官、董事及顧問等重要角色。 在壽險業的從業過程中,業務人員和團隊主管可能會對自身產生許多疑問,像是「怎麼判斷自身的意願或能力哪裡出了問題? 」,本篇將對此提出3個自測問卷以供參考,幫助業務人員深入瞭解自己。 每個問題自評1~3分,1分即「不是」、「沒有」、「較差」或「很少這樣做」;2分即「一般」、「中等」或「偶爾會這樣做」;3分即「是」、「經常如此」、「優秀」、「非常好」或「經常這樣做」。 自我測試 檢測組織發展能力. 1.團隊是否有清晰的願景、使命及目標? 2.夥伴是否清楚團隊的經營理念? 3.團隊有沒有系統性的招募流程?

  6. 2020年9月1日 · 舉例說明若上例的陳老師欲請領公保養老年金其年資共有25年退休前10年平均本俸為4萬5,000元陳老師未來每月可領年金金額為1萬4,625元唯其隱憂是基本年金率0.75%)計得之退休金額為基本年金由公保準備金負擔。 超過基本年金率計得之退休金額為超額年金,此筆退休金額的支出乃由最後服務之私立學校及政府(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各負擔50%,按月分別支給,並負擔財務責任。 按台灣銀行公保處於2020年6月統計,私校教職員平均月給付金額為1萬6,000元左右,這筆月退休金額不但與公立學校退休教師懸殊甚多,且必須分成3部分領取。

  7. 2018年3月2日 · 1392. 臺灣在一九九三年時就已經成為高齡化社會,二 一八年已正式成為高齡社會,預計到了二 六 年左右,每10個人就有4個人年齡在65歲以上,而且其中1個人的年齡在85歲以上。 人老之後,身體機能難以避免的下滑,各種器官愈發的退化,甚至是因此妨礙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護,而這樣的需求隨著平均年齡的提升,以及各種疾病的年齡層下降,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失能長照的沉重負擔. 根據衛福部二 一六年長期照顧保險規劃報告的估算,二 一八年需要長照的人口占總人數比例約為3.6%,而到了二 六 年將成長到10.5%,成長足有3倍。 在這些失能者中,93%的失能者有親人照顧,但是為了照顧失能者而影響到工作的大約有230萬人,為了照顧而離職的約有13萬3,000人,嚴重影響工作的達到17萬8,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