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號. 撰文: 陳珈琋. 腦神經共有十二對,三叉神經線是第五對,主要負責面部神經感覺訊息。 三叉神經線由腦幹延伸,至顱骨底部分為三個分支,末端連接額頭、面頰及下巴,故有三叉神經之名。 由於牙齒位於三叉神經線的範圍,不少三叉神經痛病人會誤以為是牙痛,向牙醫求診後才發現與牙齒無關。 要準確斷症並尋求解決之方,應向適當的專科醫生求醫。 進食說話致劇痛 礙日常生活.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 解釋,三叉神經痛最常見於下巴及面頰,即三叉神經第二及第三段,通常只會出現於單邊。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尖銳的劇痛,如刀割如閃電,病人會痛得流淚。 曾有女病人向他反映,疼痛程度更甚於分娩。 「這個病雖然不會致命,但病人大多會很沮喪。

  2. 口服消炎藥:消炎藥大都不含類固醇,可減輕神經線發炎程度. 補充劑:如維他命B12,當中活性B12吸收較快,有助修復輕微受損的神經線. B12是否足夠? 腕管綜合症的治療,首選是藥物,其次是生活改變和物理治療。 傳統止痛藥物可直接或間接令痛感減輕,紓緩神經痛症的病徵,但不能修補神經,長期服用也會引起各種副作用。 註冊藥劑師童回春 指出,預防和治療周邊神經勞損,需要足夠的維他命B12。 「維他命B12可幫助細胞複製,但身體難以攝取。 其一,胃部功能要良好,有intrinsic factor (內因子)讓細胞吸收B12,但部分人卻天生缺乏此因子。 其次,年長人士傾向少食多菜飲食,但蔬菜中缺乏B12。

  3. 帶狀疱疹病毒主要對神經線造成損害,而任何有神經線的地方皆有可能生蛇,而胸部、腰腹、背部更是常見發病部位。 面部有多條神經,一旦受損,有可能對視覺、聽覺等造成影響,嚴重更可致盲或致聾。 病發時,紅疹與水泡接連出現,不但痕癢,還會帶來如同火灼、針刺般的痛楚,患者可能還會出現發燒、疲倦等徵狀。 紅疹及水泡之後約於一個月後結痂消失,但會遺留對神經線的禍害。 如未能在生蛇發病首72小時內以抗病毒藥物治療,將很大機會出現後遺神經痛。 後遺神經痛可持續數月或數年,並為患者帶來劇烈痛楚。 由於生蛇會使神經線發炎受損,而神經線受傷後便無法復元如初,並在復修過程中使鄰近的神經線亦受影響,故其知覺將會比正常神經線更為敏銳。

  4. www.healthaction.com.hk › html › index其他 | 健康動力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熊偉民解釋,三叉神經痛最常見於下巴及面頰,即三叉神經第二及第三段,通常只會出現於單邊。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尖銳的劇痛,如刀割如閃電,病人會痛得流淚。

  5. 若能及時用藥抑制發炎情況,固然能助病人儘早回復活動能力;但若病人因各種原因而耽誤了治療,不但會減低療效,也可能在身體造成不能復原的殘缺或嚴重的併發問題。

  6. 科技發達,現代港人生活均離不開電子產品,惟長期做「低頭族」,不單容易引發頸椎勞損,嚴重者更會導致神經線不斷受壓,繼而誘發「頸椎神經病變」,不只肩頸、上肢疼痛頻頻,若不盡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勢將使中樞神經永久受損、削弱感覺及活動能力

  7. 據統計,年過60歲的長者有10%男性及20%女性患有退化性關節炎;65歲或以上的長者,患病比例更高達50%,年紀越大風險越高。. 關節紅腫熱痛. 關節出現紅、腫、熱、痛是退化性關節炎的典型病徵,部份患者早上起來會覺得關節僵硬,需要活動一段時間才能回復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