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領匯行政總裁王國龍先生於啟動禮上致辭時表示領匯連續第二年舉辦領匯客家文化節」,希望將客家傳統刻苦團結的精神帶給商場的顧客及社區的街坊加深大家對客家文化的認識同時希望透過客家傳統獨特的文化習俗美食等讓大家過一個充滿鄉土風情的中秋佳節他亦感謝各協辦機構的協助令活動順利舉行啟動禮招待了大埔沙田觀塘及將軍澳區共600名長者品嚐盤菜宴預早賞月度中秋專程來港為領匯客家文化節表演的廣東省惠州市群星客家藝術團即席載歌載舞還有祖籍客家的藝人嘉賓官恩娜與大家分享客家傳統文化與現場朋友大玩有獎遊戲場面熱鬧

  2. 客家每年重要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等。 百節年為首,過年,一直是客家人一年當中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 客家人過春節,一般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五「入年假」至除夕為準備階段;正月初一至初五為過年階段;正月初六至元宵節為餘興階段。 到了「入年假」這天,就算正式進入農曆新年的預備階段。 孩童從這天起敲鑼打鼓,興高采烈;而大人們則忙著置辦年貨,鑼鼓聲聲,也忙得不亦樂乎。 家家戶戶自備年糕年點準備過年,最常見的是蒸甜粄、炸煎圓、蒸發粄等新年食品。 俗話說,「臘月忙年」。 其實從臘月十五開始,大人孩子便已經一齊動手搞衛生,先打掃臥室、倉庫,拆洗被套、蚊帳、床單,再打掃廚房,把家具和炊具、餐具洗乾淨。 臘月忙年,家家都是越忙越歡暢。

  3. 2021年12月3日 · 新界石門上週末有一個客家文化節」,由1926年成立的鄉議局舉辦據說該活動由申請到開辦超過一年準備時間不可謂不充分但可以提昇的空間很大畢竟這是鄉議局的首辦陳嘉敏校長是今次客家文化節的操盤手她是青衣島的客家原住民從加拿大學成返港一直扎根社區早在1988年已成為葵青區第一位女性區議員亦是當年最年輕的議員。 她看到筆者頭戴客家農婦的涼帽,一身傳統裝束,笑說怎麼就沒想到這些像徵客家的招牌和道具。 不過,我們倆都異口同聲說,「沒關係,還有下次」。 嘉敏說,「最意想不到的是,被師傅拉上台示範客家功夫之東江周家螳螂拳」。 她跟師傅李天來其實只上了三堂課,但身手不凡,精神更是可嘉,全場拍爛手掌,真係「表姐你好嘢」。

  4. 2010年11月11日 · 大家不用愁筆者知道12月初將會舉行一個香港客家文化節內容不但有藝術表演論壇及展覽而且更有客家美食大家一定可以知道什麼才是 ...

  5. 客家文化 ( 客家白話字 :Hak-kâ vùn-fa; 客家話拼音 :Hag 5 ga 1 vun 2 fa 4 ),是指 客家人 所創造的文化,包括 客家話 、戲劇、音樂、舞蹈、工藝、民俗等。 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漢人南遷時自身所保留的 唐 宋 時期的 華夏文化 和 中原文化 。 [1] 崇文重教,耕讀傳家是客家文化的特點,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質是 儒家文化 。 [2] 戲劇 [ 編輯] 木偶戲. 花朝戲. 東河戲. 採茶戲 (客家採茶戲) 廣東漢劇 (廣東客劇) 閩西漢劇 (福建客劇) 客家大戲 (臺灣客劇) 客家山歌劇. 客家布袋戲 (以客語發音的布袋戲。 其中以 臺灣 雲林縣 最為著名) 客家漢劇 [ 編輯] 漢劇是地方戲曲劇種之一,舊名「楚調」、漢調。

  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客家習俗 大都是唐宋時期從 中原 移民時所帶來的。 在歷史發展中,融合有一些土著少數民族的風俗。 因客家人人口眾多,居住地域廣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地緣文化。 客家風俗在不斷演變和發展,有的現在仍然流行於客家民間,有的則在過去曾流行。 部分客家習俗還帶有濃烈的封建迷信色彩。 [1] 種類 [ 編輯] 祭灶 [ 編輯] 主條目: 祭灶節. 灶君神像. 又叫「送灶神」,是春節期間的習俗之一。 農曆 十二月二十三日,是客家人送「 灶王爺 」升天、向 玉皇大帝 匯報之日。 是日每個家庭都以虔誠之心,祈請「監護之神」灶王爺,以聖明向玉皇大帝報告家人一年來的生活概況,並期望其能為家庭恩賜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