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人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香港人 ( 英文 : Hongkongers、Hong Kong Citizen、Hong Kongese、Hong Kong people、People in Hong Kong ),一般指擁 香港 永久居民 身份,持有 香港身份證 嘅人,喺香港出世,或者喺香港居住超過7年,唔分 國籍 ;亦泛指長住香港嘅人。 文化. 内文: 香港文化. 有人認同香港保存咗傳統嘅 嶺南文化 中嘅封建同儒家思想方式,同埋處事態度,又融合咗 西方 嘅批判同創新文化,狀況同 日本 、 南韓 好似。 例如傳統 宗教 儀式、生活習俗同其他民間信仰,祭祀 祖先 , 風水 。 延伸閱讀. 林建邦等,《 土製香港人 》,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2001-2002年度通識課程習作。

  2. 港澳粵語 即係 香港 同 澳門 , 粵語 喺呢兩度都係最多常用嘅語言,幾乎係都識講 粵語 ,香港人一般叫呢個語言做「廣東話」或「中文」。 香港粵語出名中英夾雜,係洋化咗嘅 廣東話 [1] [2] 。 香港粵英文化薈萃,結合各地文化。 英文 喺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喺好長一段時間香港都係早過 中國 接觸外來嘅新事物,過去唔熟英文嘅市民都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嘅英文詞彙,所以香港粵語嘅英文外來詞非常普遍。 歷史. 而家港澳通行嘅粵語,基本上大部分都同廣州市區嘅粵語有同一個來源,同時亦有好多其他粵語口音、其他語言嘅借詞組成。 1949年 前嘅 香港 ,由於粵、客混居,所以當時嘅香港粵語帶有好濃嘅粵客混雜口音(即 香港客家話 同香港 廣府話 喺音調同辭彙上互相影響嘅結果。

  3. 香港人在北京 》( 英文 : From Hong Kong to Beijing ),係 香港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 製作嘅時裝都市電視劇,由 陳展鵬 、 吳若希 、 洪永城 、 戴祖儀 領銜主演,並由 蔡潔 、 傅嘉莉 、 吳業坤 、 陳星妤 、 麥長青 、 梁漢文 、 林偉 、 袁潔儀 、 鄧伊婷 、 彭懷安 同 吳沚默 聯合演出,編審 陳翹英 ,監製 鍾澍佳 。 [1] [2] [3] 套劇係《 2023 TVB年中節目巡禮 》八套劇集嘅其中一套。 [4] 套劇嘅台灣OTT由 KKTV 、 LiTV 線上影視 、 MyVideo 同步更新上架。 [5] 套劇主要喺 北京 拍攝,2022年10月完成拍攝工作。 劇名同 1997年無綫電視劇集《 香港人在廣州 》似樣,但兩者冇任何關連。

    • 點嚟
    • 建築
    • 演藝
    • 文學
    • 娛樂
    • 傳統節慶
    • 核心價值
    • 次文化
    • 象徵物
    • 香港影像

    由南越到漢化

    喺上古同中古時期,香港嘅歷史文化同嶺南其他地方冇乜大分別,都係一個由南越去漢化嘅時期。喺公元前 110 年,控制住成個嶺南地區同埋今日越南北半橛嘅古國-南越國-俾漢朝帝國打冧咗,令到包埋香港在內嘅嶺南做咗中原皇朝嘅領土。但係嗰時呢頭住嘅都仲係南越族(百越嘅一個分枝)。南越族喺文化上未漢化,所以一般都唔會俾人當係漢人。去到 7 至 13 世紀嗰時,嶺南俾大唐同大宋斷斷續續噉統治,再加埋中原俾胡人侵略,有大批漢人由北面走難落嚟嶺南度住,先至令到嶺南呢頭開始漢化。漢化咗之後,嶺南文化基本上成咗形,做咗一種同時有唐宋漢文化同南越文化喺入面嘅新文化:好似係粵語噉,佢有些少南越話嘅特徵,但係佢總體又好似唐宋漢人講嘅話。呢段歷史亦都反映咗喺血統上面:直至廿一世紀,包埋香港人在內嘅粵人普遍都有齊古漢人同南越人嘅血統。

    元明清統治

    喺 13 世紀,香港第一次喺歷史舞台度有人會提。嗰陣嘅南宋皇朝俾蒙古人打冧咗。據講南宋最後嘅一個皇帝宋端宗喺南宋亡國嗰場仗之前嚟香港住咗一陣,而呢個就係今日香港嘅地標宋王臺嘅起源。因為好多人都覺得大宋係最後一個正統嘅中華皇朝,所以呢個地標好有歷史價值。打後嗰一二百年,香港嘅人同其他粵人一樣,俾大元帝國分類做「南人」。去到 15 世紀嘅大明時期,香港人同其他粵人先至俾人正式噉認做漢人。嗰時嘅嶺南做咗大明對外貿易嘅港口,引到好多西歐人嚟做生意,令到嶺南文化多咗啲西歐嘢喺入面,但係嗰陣時香港喺文化上除咗有圍頭人嘅圍頭文化之外仲係同廣州或者佛山呢啲嶺南城市冇乜明顯嘅分別。要一路去到成 19 世紀,大清將香港割讓咗俾大英帝國,先至令到香港人開始咗有自己嘅一套文化同埋身分認同。

    英治時期

    香港喺英國人統治下好多地方都進步得好快。佢喺經濟方面好標青,係嗰時亞洲最有錢嘅地方之一,好多廣東廣西嘅粵人都因為中原打仗打到七國噉亂走難落咗嚟香港度長住,令到人口升得好犀利。基本上除咗喺俾日軍控制住嘅三年零八個月時期,香港成個廿世紀都係飛躍緊嘅狀態。喺廿世紀後半橛,香港仲學人整流行曲、拍戲、同搞動畫,開始有埋文化上嘅影響力。喺打後嘅廿一世紀頭,佢人均 GDP 仲高過美國。成個過程入面,香港由嶺南其他地方嗰度引入咗啲文化,又學咗好多英國嘅文化。除咗噉,日本喺二戰投降之後就開始行和平主義搞經濟同文化產業,後尾做埋香港最大嘅貿易拍擋之一,對香港有好大嘅文化影響力。 香港文化嘅主體係嶺南文化同埋英國文化。香港人嘅祖籍九成都係喺廣東或者廣西,所以香港繼承咗好多嶺南嘅文化:傳統嚟講,香港人講嘅係嶺南嘅粵語,起嘅係嶺南建築,有搞開啲嶺南視藝,會聽啲嶺南戲曲,而食嘅嘢又係廣東菜多;因為英國人主要係統治,香港學嘅英國文化多數都係啲制度上嘅嘢:英文係香港嘅法定語言之一,香港啲法官會好似英國嗰啲噉戴假髮,佢哋又會好似英國噉喺某啲正式場合度吹蘇格蘭風笛,而且香港周街都係啲有齊嶺南同西歐風味嘅唐樓建築;喺...

    香港嘅傳統建築都係以粵風格嘅嶺南建築為主。香港開埠初時嗰陣有好大批嘅粵人由廣東廣西搬嚟香港度住,將佢哋嗰套建築文化帶埋嚟。嶺南建築本身已經係一套俾中國承認咗係好有自己特色嘅風格,而香港吸咗呢種風格之後再加咗啲西歐嘢,自然更加會有一套同北方唔同嘅風格。

    粵英薈萃嘅香港喺表演藝術方面可以話係好嘢多籮籮。首先,香港由嶺南文化嗰度繼承咗大戲呢種舞台藝術,又有搞開芭蕾舞團,而且自從喺廿世紀中期開始,香港就一路發展,有拍好多戲同埋電視劇,仲一度係世界上最大嘅電影業之一。雖然話廿一世紀頭嘅香港嘅演藝係跌咗少少,個市場俾日本同韓國霸咗去,但係就算喺西人嘅地方佢都仲有啲熱烈嘅擁躉。

    香港不嬲都係地少人多,活動空間細,又冇乜特別嘅天然資源,令到寫嘢睇書做咗香港人其中一樣僅有嘅消遣。喺呢種環境之下,香港出咗唔少有料到嘅作家,仲有咗無論係響國際舞台定係唐文世界度都有些少朵嘅一套文學。英文入面仲有咗個詞叫做「Hong Kong literature」-香港文學。 香港文學係由廿世紀開始喺政治經濟環境特殊嘅香港產生出嚟嘅文學文化。香港話就話俾人嗌做「文化沙漠」,但係查實香港人寫嘅文學喺唐文世界以至成個國際社會都有啲地位。啱啱開頭嗰陣,香港文學主要係由啲喺廣東或者佢周圍地區走難落嚟嘅文人寫嘅。佢哋都係喺一個中原地區打仗打到七國噉亂又俾外國人哈嘅時代大嘅,所以佢哋寫啲嘢好多時都係喺度呻自己要屈喺香港呢笪「南蠻之地」,或者係講吓自己嘅愛國情懷。但係喺廿世期中期嗰陣,香港進步得好快,啲文...

    玩具

    香港玩具(粵拼:hoeng1 gong2 wun6 geoi6)即係香港人玩嘅一啲玩具,包括咗象棋、波子棋、飛行棋、陸軍棋、東南西北、樂高積木呢啲。呢柞玩具雖然唔算係香港獨有,但係好多香港人細個嗰陣都鍾意玩,令到佢哋做咗香港人嘅集體回憶之一。而且由 1960 年開始,香港仲有整啲自製玩具,甚至有人話要將香港打造成「玩具港」。到咗今日,香港已經有定時定候搞一啲玩具展覽,而且有開始自己學整一啲玩具,仲出咗幾隻有睇頭嘅視像遊戲。

    視像遊戲

    香港人都整咗好幾隻 Game。Game 係泛指一啲識得喺一個顯示屏上面出畫面俾回輸同埋同玩嗰個人互動嘅電腦程式。佢哋係一種包含咗程式設計、視象設計、同音樂等各方面媒體嘅娛樂,喺全世界都有人鍾意,喺後生仔後生女之間人氣特別高。而且仲有研究話某啲類型嘅視像遊戲可以提升玩嗰個人嘅反應。到咗廿一世紀,香港 Game 正係處於起步階段,出咗幾隻有啲料到嘅作品: 1. 時空之門 2. 多啦A夢大富翁 3. 英雄大作戰 4. 香港俠客行 5. 小朋友齊打交系列 6. 夢界物語 7. 神魔之塔 8. 古惑仔Online 9. 奇樂Online 10. 翡翠群星大贏家 11. 金融帝國系列

    粵英薈萃嘅香港人有好多傳統節日,有啲係粵人以至其他唐人都會慶祝嘅,但係就算係噉,香港人會好似其他粵人噉會有一啲佢哋獨有嘅習俗,好似係過年:過年行花市同買花返屋企呢家嘢係粵文化嘅特色;海外唐人好多都會噉做,因為佢哋一路都係粵人佔咗多數;而香港人都會做呢樣嘢。但係粵人以外嘅唐人就好少可會搞呢樣嘢。香港仲有一啲本土特色節慶,例如係車公誕噉。好多香港嘅傳統節慶都充滿咗歡樂嘅色彩,又熱鬧又精采,有舞龍舞獅、飄色巡遊、賽龍舟、舞火龍、神功戲、祈福許願等。

    香港核心價值(粵拼:hoeng1 gong2 hat6 sam1 gaa3 zik6),又叫做「獅子山精神」,係一個喺廿一世紀初以嚟就有好多香港人傾緊嘅一個議題。佢仲未有一套公認嘅精確定義,但係一般都會俾人覺得係指緊一啲香港賴以成功嘅價值觀。喺 2004 年 6 月,香港有一班專業人士喺報紙度一齊撰咗篇叫《香港核心價值宣言》嘅文,列舉咗一啲香港核心價值可能嘅內容,令到成個香港社會開始傾到底乜嘢先至算係香港人嘅核心價值。佢哋列嘅價值包括咗: 1. 自由 2. 民主 3. 人權 4. 法治 5. 資本主義 類似嘅思想理念有支撐住現代美國同工業革命時期嘅英國嘅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

    互聯網文化

    香港地少人多,冇乜活動空間,上網玩電腦變咗做香港人其中一樣僅有嘅搞作,令到香港出咗好多互聯網文化,仲有自己嘅一套術語-已經係一種次文化,好似係高登討論區同埋香港網絡大典呢啲嘢都係香港人整嘅。香港互聯網文化出咗名會創作好多俗語,甚至有啲會令睇得明正常粵文或者中文嘅人都睇到一頭霧水,俾人嗌做「火星文」。網誌亦都好有人氣,亦都有好多香港人會喺網上整啲二次創作嚟惡搞時事人物。總體嚟講,香港互聯網文化好活潑,鍾意惡搞,又作風自由,係一個可以俾唔同諗法互相碰撞嘅虛擬空間。

    集體回憶

    集體回憶係一個由法國社會學家 Maurice Halbwachs 喺 1925 年提出嘅概念,係指一個群體或者社會入面嘅人共享同埋一齊傳承嘅嘢。喺香港人心目中好多嘢都係集體回憶:粵語流行曲、出名嘅港產片同電視劇、本土嘅飲食文化、三年零八個月、香港主權移交呢啲往事或者文化產物都可以係香港集體回憶嘅一部份。喺 2006 年 11 月港府將愛丁堡廣場碼頭拆咗嗰時開始,香港人開始傾佢哋啲集體回憶,而喺 2007 年 1 月,港府更加講話將集體回憶列做拆唔拆歷史建築嘅考慮因素之一。喺廿一世紀初,香港人仲開始咗整一啲用集體回憶做題材嘅戲,好似係《我愛HK開心萬歲》、《72家租客》、《歲月神偷》呀噉。

    少數族裔

    香港嘅少數族裔通常係指一啲住喺香港嘅非唐人,尤其係南亞裔或者東南亞裔嘅人。呢個詞有時唔包日本人、韓國人、或者係越南人呢啲住喺香港嘅東北亞人-因為佢哋就噉望落同香港嘅粵人、非粵藉唐人、或者本地人冇乜大分別,都係蒙古人種東亞型。喺呢啲少數族裔當中,南亞裔嘅多數係英治時期嚟香港打啲僱傭兵之類嘅工嘅。佢哋都有自己嘅文化同信仰-多數係南亞嗰頭興嘅教,好似係印度教、錫克教、伊斯蘭教、同拜火教呢啲。另外,亦都有好多東南亞人嚟香港做外傭,好似菲律賓人同印尼人就好興每逢禮拜日就喺香港嘅某啲地區嘅公園度聚集,係好有本地特色嘅景象。

    洋紫荊

    洋紫荊(粵拼:joeng4 zi2 ging1),又叫「香港蘭」(Hong Kong orchid),可以話係香港嘅象徵符號。佢喺 1880 年嗰陣俾一個神父發現,後嚟喺 1908 年俾植物學界判定係之前未見過嘅新品種。洋紫荊跟手喺 1965 年嗰陣正式做埋香港嘅市花:當時啲人係話呢種花寓意咗香港呢個遠東海港,好似嗰樖喺 1880 年喺野外俾人發現嘅洋紫荊噉,係一個珍貴又獨特嘅大發現。而喺 1997 年主權移交之後,香港嘅特區區旗仲係攞咗洋紫荊嚟做板嘅。到咗今日,洋紫荊已經係香港嘅象徵物,啲人一見到洋紫荊就會諗起香港。香港嘅重要地標之一金紫荊廣場嗰度仲起咗座好大嘅金色洋紫荊雕像。

    獅子山

    獅子山(粵拼:si1 zi2 saan1),英文叫「獅子石」(Lion Rock),係九龍同新界之間嘅一座山,九龍山脈嘅其中一個峰,因為佢形狀似隻僕喺度嘅獅子所以噉嗌。喺獅子山舊石上面可以睇到嗮成個維多利亞港,所以好多行山人士同遊客都興行上去嗰度。獅子山仲喺香港身分認同度扮演咗重要嘅角色:二戰同國共內戰嗰時有好多華人(主要係粵人)走難落嚟香港,而且係低下階層嘅多。佢哋到咗步就喺獅子山對開嘅九龍起咗成大柞山邊寮屋、唐樓、公共房屋、工廠大廈、同山寨廠嚟定居,令到「獅子山下」做咗當時香港社會嘅象徵。香港電台後嚟仲整咗《獅子山下》呢套電視劇,令到獅子山下嘅景象做咗香港人嘅一種集體回憶,而且香港核心價值仲有咗另外一個名-叫「獅子山精神」。獅子山可以話係代表香港嘅重要象徵物。

    大眼雞

    大眼雞(粵拼:daai6 ngaan5 gai1)係一種粵式帆船。舊時喺廣東嗰頭成日見到佢,主要係嗰度啲粵人用嚟做生意同運貨嘅。因為香港俾咗英國之後就係噉同外界搞生意,加上香港人又係以粵人為主,所以大眼雞喺嗰時嘅香港可以話周圍都係。到咗廿一世紀,香港已經唔會再用大眼雞運貨,但係始終呢種船見證咗香港嘅歷史,所以香港啲旅遊單張嗰度成日都見到佢,而且好多香港人都鍾意靠佢搵食-好似係用大眼雞嚟開水上餐廳,或者係用佢載住啲遊客遊維港呀噉。

  4. 香港居民 ( 英文 : Hong Kong residents )係指享有 香港居留權 同埋根據香港法律有資格攞到 香港身份證 嘅。 根據《 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第三章第二十四條, 香港 居民包括「 永久性居民 」同埋「非永久性居民」兩類。 第一類香港居留權 同埋有資格攞到證明佢有居留權嘅身份證,而第二類人就只係有資格攞身份證但係冇居留權嘅。 基本法規定香港居民有基本嘅自由權利,主要包括 言論 、 新聞 、出版、 遷徙 、 宗教 、 結社 、 集會 、 遊行示威 同 罷工 等等嘅權利。 1949年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之後,兩岸嘅政權各自都話香港屬於自己嘅主權範圍以内,同時睇對方為自己政權下嘅公民。 因爲呢個情況,香港居民喺呢段時間可以用 華僑 身分嚟申請 中華民國國籍 。

  5. 海外港人 -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海外港人 ,又叫做 香港僑民 ,係一啲自己或者祖先有 香港居留權 ,但係因爲喺海外已經定居,長時間唔喺 香港 生活嘅人。 佢哋通常被認爲屬於海外嘅 華人社區 嘅一部分。 由60年代開始, 香港移民潮 出現咗幾次,香港有大批居民移民去外國。 1984年《 中英聯合聲明 》簽署之後,同埋1989年 八九民運 之後,唔少人對香港未來有憂慮,選擇移民外國,移民潮再加劇,一路直到90年代中期先至見到平息返。 香港人 主要移民嘅目的地包括 加拿大 、 美國 、 澳洲 、 紐西蘭 等 英文圈 國家。 香港人喺 溫哥華 、 多倫多 等嘅城市造成咗龐大嘅社區,喺當地嘅華人社群之中舉足輕重。

  6. 香港原本係一個人煙稀少嘅農村同漁村 [9] ,不過而家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嘅金融中心同商業港口之一 [10] ,重係世界十大出口國同埋第九大進口國 [11] [12] 。 香港擁有低稅率同 自由貿易 為特徵嘅資本主義經濟體系, 港元 係世界第八大交易貨幣 [13] 。 億萬富豪嘅人數喺全球城市入面排名第三 [14] 、亞洲城市排名第二,而且佢哋係世界上任何一個城市嘅高淨值人士 [15] [16] 。 雖然香港係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嘅城市之一,不過貧富懸殊嘅情況依然存在 [17] ,而且近年嘅人權狀況亦急劇趨向惡化 [18] 。 香港係一個高度發展嘅地區,佢喺 聯合國 人類發展指數 中排名第四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