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shaowenhao.com

      圖片: shaowenhao.com

      • 「香港仔」,是港島南區的地名,也象徵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背後蘊藏更深層的歷史意義:「香港」此名,正是由「香港仔」而來。 香港仔,作為本土四大漁港之一,盛載着漁業的光輝歲月。 漁業曾經是香港第一產業,高峰時漁民高踞本地人口一成,香港海鮮更曾行銷全球。
  1. 香港仔 (英語: Aberdeen )位於 香港 南區 [2] ,以住宅區為主,夾雜少量 工廠大廈 ,當中有數百戶漁民過着傳統水上人的生活,這些蜑家人( 水上人 漁民 )世代生活在這裏。 [3] 而香港仔以其漁村風味及 海鮮 ,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 香港仔與 鴨脷洲 之間的海港被劃為 香港仔避風塘 。 狹義來說,香港仔的範圍為 田灣 以東、 石排灣 以南、 黃竹坑 以西、 鴨脷洲 以北的地方,有時會被稱為「香港仔市中心」以區分廣義上的香港仔。 2011年香港仔市中心、 石排灣邨 及 漁光邨 的人口合計39,377人 [4] 。 名稱 [ 編輯] 參見: 香港地名來源. 香港仔原本稱為「 石排灣 」(現多指香港仔半山的 石排灣邨 )。

  2. 狹義來說,香港仔的範圍為田灣以東、石排灣以南、黃竹坑以西、鴨脷洲以北的地方,有時會被稱為「香港仔市中心」以區分廣義上的香港仔。 2011年香港仔市中心、 石排灣邨 及 漁光邨 的人口合計39,377人 [4] 。

  3. 香港仔(Aberdeen)是中国香港南区的中心部分。香港仔原本称为石排湾(现多指香港仔半山的石排湾邨),英军登陆香港仔后将整个岛屿称为香港,此地称为香港仔。

  4. 香港仔 (英语: Aberdeen )位于 香港 南区 [2] ,以住宅区为主,夹杂少量 工厂大厦 ,当中有数百户渔民过著传统水上人的生活,这些蜑家人( 水上人 渔民 )世代生活在这里。 [3] 而香港仔以其渔村风味及 海鲜 ,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 香港仔与 鸭脷洲 之间的海港被划为 香港仔避风塘 。 狭义来说,香港仔的范围为 田湾 以东、 石排湾 以南、 黄竹坑 以西、 鸭脷洲 以北的地方,有时会被称为“香港仔市中心”以区分广义上的香港仔。 2011年香港仔市中心、 石排湾邨 及 渔光邨 的人口合计39,377人 [4] 。 名称 [ 编辑] 参见: 香港地名来源. 香港仔原本称为“ 石排湾 ”(现多指香港仔半山的 石排湾邨 )。

  5. 香港仔灣位處鴨脷洲與香港仔之間,是一個混然天成的海灣。 幾百年前,香港仔的三大瀑布為村民及漁民提供穩定的淡水泉源。 早於十六世紀,葡萄牙裔海員便曾造訪香港,但他們沒有留下任何紀錄。

  6. 香港仔(Aberdeen,前稱 Little Hong Kong)是香港南區的中心部分。香港仔以住宅區為主亦有少量工廠大廈。這裡有數百戶漁民過著傳統水上人的生活,當中以蜑家人及鶴佬人為主。而香港仔以其漁村風味及海鮮,成為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

  7. 2018年6月20日 · 「香港仔」,是港島南區的地名,也象徵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但背後蘊藏更深層的歷史意義:「香港」此名,正是由「香港仔」而來。 香港仔,作為本土四大漁港之一,盛載着漁業的光輝歲月。 漁業曾經是香港第一產業,高峰時漁民高踞本地人口一成,香港海鮮更曾行銷全球。 由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客席助理教授黎志邦耗費逾十年時間撰寫的《從前有個香港仔》一書日前由「香港人出版」出版,以歷史、經濟及文化角度追溯香港仔在本港的重要角色,為全港首本全面深度記錄香港仔漁港興衰史及漁民文化的著作。 文字整理:張岳悅. 新書《從前有個香港仔》作者黎志邦教授一直心繫歷史文化保育,兄長黎志棠則是前香港仔坊會社會服務中心主管,服務香港仔逾三十年,本書由他擔任編輯。 他倆自小於油麻地避風塘附近長大,與漁民結下不解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