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2. 摩羅街(Lascar Row)位於香港上環,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 摩羅街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

  3. 早年於五、六十年代,在新界郊區到處可見農田,最主要地區為元朗、錦田一帶。到八十年代香港經濟發展迅速,及在1998年中國內地農產品可無限額地大量輸入本港,香港農業式微。直到金融風暴後,香港經濟低迷,以往作為經濟支柱的零售業、旅遊業、服務業、金融業以及房地產業等,齊受打擊 ...

  4. 廣場北面的干諾道中行人隧道於1959年4月2日啟用,是香港首條行人隧道,連接愛丁堡廣場碼頭及香港大會堂。 1980年2月12日,港鐵中環站及其位於皇后像廣場的出入口(K出口)啟用,川流不息的行人成為了皇后像廣場平日的特色景象。

  5. 家計會,即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成立於1936年,前身為「香港優生學會」。1950年正式改組並改名為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1952年成為國際計劃生育聯合會的八個創會成員之一。最初家計會以個別接觸方式開展工作,傳遞家庭計劃的訊息,後來增設診所服務。

  6. 香港華仁書院位於香港灣仔之名校,1987年出產了全港第一個香港中學會考十優狀元盧俊佳,期後亦出產不少十優狀元,香港華仁書院及九龍華仁書院的學生又俗稱為「華仁仔」。華仁書院在1919年12月16日由徐仁壽成立,是香港第一所由華人管理的英文中學。

  7. 東涌炮台,位於東涌下嶺皮村,於1979年被列入香港法定古蹟,並曾於1988年全面維修,現在兼為東涌鄉事委員會辦事處。清朝道光年間,為了阻止鴉片貿易和海盜侵略,當時的清朝水師於東涌興建一個所城,建成於道光十二年(1832年),是大鵬協右營守備駐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