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通識.現代中國] 盂蘭節傳承與變革 | 公民 · 好學
      • 每年農曆七月,香港很多地方都會舉行盂蘭節相關活動。 居民會在街上燒街衣,超渡孤魂野鬼。 不少廟宇道堂也會舉行附薦法會,表達對往生親友的思念。 至於上演神功戲、派平安米等更是必備節目,深受長者歡迎。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香港的盂蘭文化節. 盂蘭節 ,或稱 佛歡喜日 、 僧自恣日 、 盂蘭盆節 (簡稱 盂蘭節 ) [a] ,是中國佛教的節日。 這節是在三個月 結夏安居 的最後一天( 農曆 七月十五)供養這些參與的修行人,以其修行成就的大功大德迴向,能解救過往的祖先、累世的父母親屬亡靈超脫苦痛。 在古摩揭陀國佛世時及現今的南傳佛教並沒有此節。 盂蘭節正日有二說︰一為農曆七月十五日,二為七月十四日。 在 廣東 、 香港 、 澳門 乃至 華南地區 的一些人以七月十四日為正日;而由於盂蘭節與道教的 中元節 同屬「鬼節」,故七月十五為正日之說並行。 盂蘭節為中國漢傳佛教的重要節日,僧侶於這天集會,無分彼此,可互相提出意見和看法,從而作自我改善。 因此,佛家又稱為「僧自恣日」或「佛歡喜日」。

    • 半夜晾衫。以為不拍照、不吹口哨、不看鬼片⋯⋯什麼都不做就可以安然渡過鬼月?沒那麼容易,若在夜晚把衣服晾在窗台外,有機會引來一群遊魂野鬼探訪!有人說衣服看來像人形,容易吸引鬼靈附身,也有人說鬼魂是來借衣服,衣服一旦被它們穿過,就會沾滿陰氣,不是生病就會惡靈纏身。
    • 靠近牆壁。身邊有沒有朋友總是喜歡「靠邊站」,貼住牆壁走路?有的話,趕快叫他們改掉習慣吧。鬼喜歡黏附在牆上,所以牆邊的陰氣特別重,各位外出走路記得注意一下。
    • 乘搭尾班車。「TGIF」星期五放工後,跟朋友喝酒狂歡到深夜,最後要搭尾班車?鬼月時節尾班車可避則避,通常最後一班車開出之際,就是陰氣極重的時候。別看車廂裏空蕩蕩,可能已經坐滿了其他「朋友」。
    • 拖鞋頭朝向床放。農曆七月,不只街上有鬼魂到處走,連家裏也可能潛藏危機。每次回家洗完澡,第一時間當然想跳上床倒頭就大睡。可是,聽說鬼會跟隨着拖鞋的方向走,所以準備睡覺時,不要把拖鞋頭面往床的方向放,否則就是邀請「朋友仔」上演「鬼壓床」!
  3. 自2015年開始香港潮屬社團總會每年舉辦盂蘭文化節透過不同活動和比賽吸引年輕人參與此舉有助傳承中國文化亦可使更多人認識此傳統習俗而不致湮沒。 建構文化身份認同.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香港年輕一輩接觸各國不同的文化部分人漸漸不了解傳統中華文化以鬼節為例傳統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對此有不同理解現時香港年輕人熱衷參與西方的萬聖節相關活動多於中國的盂蘭節。 通過推廣盂蘭節,並加入現代元素,不但有助弘揚中華文化,而且能夠建構文化身份認同,確立身為中國人的本位。 例如在盂蘭勝會法事中附薦祖先,可以表達慎終追遠的觀念;派平安米予長者亦可施善濟貧,發揚善心。 至於讓年輕人了解盂蘭節背後目蓮救母的故事,更可弘揚孝道。 因此,多讓人們了解及親身參與相關活動,實有助加強文化身份認同。 想一想.

  4. 2023年8月17日 · 圖看盂蘭節傳統習俗及禁忌. 分享到: 2023-08-17 21:3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大 中 小 】 香港新聞網8月17日電 民間相傳踏入農曆七月鬼月鬼門關大開日子陰氣至重其中農曆七月十五日亦是盂蘭節俗稱鬼節的正日即今年的8月30日坊間流傳不少民間忌諱戳圖看一下盂蘭節的由來傳統習俗及禁忌。 ↓↓. 香港新聞網製圖。 【編輯:孟宜君】 相關新聞. 潮總“盂蘭文化節”維園開幕. 盂蘭文化的底色:在死生無界的日子裡 悼念每一個亡靈. 盂蘭文化在香港:孝親報恩的百年傳承. 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 禁忌、習俗一文看.

  5. 盂蘭勝會習俗由潮汕人帶來香港他們早年大多從事苦力行業由於無親無故生活艱苦因此同鄉之情濃厚即使沒有血緣關係亦稱兄道弟當有同鄉不幸去世他們為了慰藉心靈便按家鄉習俗在農曆七月舉行盂蘭勝會超渡好兄弟」 (孤魂),同時拜祭神靈向祖先表達孝道希望獲得庇祐。 場地布置. 潮州人盂蘭勝會以佛教形式舉行 (廣府人和鶴佬人採用道教),在場地上通常搭建了臨時的神棚、經棚、神袍棚、大士棚、附薦棚 (孤魂棚)、戲棚和辦事棚等。 神棚供奉「天地父母」、「南辰北斗」和「諸位福神」,各以一個香爐為代表。 三角碼頭. 昔日許多潮州人在三角碼頭工作,該處的盂蘭勝會歷史悠久,舉行日期由農曆七月廿四至廿六日,期間上演三天潮劇神功戲。

  6. 香港盂蘭勝會是始於潮州海豐陸豐鶴佬籍等移居到香港的人士他們在1940年代到1950年代從中國大陸內地來到香港聚居於銅鑼灣上環西營盤深水埗尖沙咀等地並將他們在家鄉流行的盂蘭節也一併帶來以聯繫同鄉感情紀念祖先和超渡

  7. 平安米.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參考. 香港盂蘭勝會. 盂蘭勝會 中的盂蘭 梵文 「 Ullambana 」譯來的,意為“救倒懸”,即救度亡魂倒懸之苦,是來自民間《 目蓮救母 》的故事;“勝會”是指一大群人舉行活動的意思,在香港亦稱為 盂蘭節 、 中元節 或 鬼節 。 相傳 陰司地府 在七月初一大開鬼門關,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再次關閉,七月十四日 佛教 定為「 盂蘭盆會 」,而 道教 則稱為「 中元普渡 」 (詳見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