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2日 · 1886年馬勒離開布拉格來到萊比錫新國家歌劇院在此與年長的同事阿圖爾·尼基施發生了爭執矛盾主要關於二人在新推出的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中如何分工次年1月尼基施染病使馬勒有機會掌握全權

  2. 馬勒創作的交響曲除了向布拉姆斯與貝多芬致敬,他的意圖與野心,似乎更加深而遠。第一號交響曲開頭音樂,管弦樂團同時呈現的最高音與最低音域,就橫跨了整整七個八度!馬勒不但造就了非常寬闊的聲音,更具體展現出「交響曲必須包含整個世界,必須包含萬事萬物的聲音。」在他的交響曲中 ...

  3. 古斯塔夫·馬勒的作品一直承受著越發嚴厲的反猶太攻擊直到1907年幾乎已是忍無可忍同年接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職務1908年也指揮了一季卻因為大都會轉念支持托斯卡尼尼而被停職隔年又回到紐約擔任新成立的紐約愛樂交響樂團指揮大約此時他完成大地之歌與最後一部完整的作品第九號交響曲。 縱然第四號交響曲曾獲得些許好評,一直到1910年第八交響曲首演,馬勒才真正在音樂上得到肯定,他的音樂漸漸被接受、喜愛、推崇。 之後的作品皆未在他生前公開演出。 1911年2月最後一次前往美國,此時馬勒的病況嚴重,在他要求之下被送回維也納。 1911年5月18日,馬勒因鏈球菌感染病逝於奧匈帝國內的維也納,留下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 死後葬於維也納格林清墓園。 二、成就卓著.

  4. 2016年8月13日 · 2011年是一個備受關注的、具有歷史意義的「百年紀念」:古斯塔夫·馬勒逝世一百週年。儘管在這一年我們也迎來了李斯特誕辰兩百週年,但是這位 ...

  5. 人物介紹. 生平. 古斯塔夫·馬勒 (德語: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傑出的 奧地利 作曲家及指揮家。 出生於 奧地利帝國 波希米亞的卡里什特(今屬捷克)的一個阿什肯納茲猶太人家庭,童年即顯露音樂的天才,六歲參加鋼琴比賽,八歲已能為別的孩子教課,十五歲進維也納音樂院學習,後改學作曲及指揮。 1875年獲準進入維也納音樂學院就讀,向茱里奧斯·艾柏士坦(Julius Epstein)學習鋼琴,隨後又到維也納大學修讀 布魯克納 講授的課程。 他第一次嘗試作曲,是為了參加一場歌劇比賽而寫下悲嘆之歌(後來馬勒把這部作品改為合唱曲)。 不過他並未成功,於是把注意力轉向指揮。

  6. 古斯塔夫·馬勒 (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出生於 波希米亞 的卡里什特畢業於 維也納音樂學院 ,傑出的 奧地利 作曲家及指揮家。. 1885在萊比錫指揮 孟德爾頌 的清唱劇《 聖·保羅 》獲得巨大的成功後被聘為布拉格歌劇院指揮。. 還曾在 ...

  7. 馬勒怎不驕傲地說自已是捷克人答案很簡單因為馬勒逝世於 1911 那時還沒有捷克這個國家呢雖然馬勒曾在布拉格工作過舉世聞名的捷克愛樂管弦樂團也留有大量馬勒錄音但捷克人似乎迄今仍覺得馬勒比較像是維也納人而非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