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30日 · 軍事評論員馬鼎盛表示,有關做法屬「史無前例」,未能斷定條例曾否作修改,但以部隊的稱呼所見,估計想突顯其「唯一」地位,「主席只有一個,但首長可以有好多個」。

  2. 2017年5月18日 · 前全國政協委員劉夢熊是余汝信的中學同學,1968年他們一同上山下鄉,結識了紅線女之子、今日的軍事評論員馬鼎盛。 三位昔日「農友」,最終都移民來港,火紅的文革成為余汝信難以抹去的記憶,驅使他研究文革歷史,而香港的六七暴動亦是文革漩渦的一部份,因此用了一兩年時間,籌備《香港,1967——文化大革命漩渦中的香港》一書,最終在2012年出版。 1967年5月,左派示威者在九龍放火焚燒雜物,濃煙四起。 (政府新聞處) 6月初部署收回香港 因以色列六日戰爭大勝而剎停. 余汝信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說,著書時主要引用時任中央多個部門組成的 「港澳聯合辦公室」群眾鬥爭組組長吳荻舟的回憶錄、錄音整理和筆記,揭示香港的鬥爭是總理周恩來、國務院外事辦主任廖承志指令 。

  3. 2023年5月23日 · 鼎盛軍事) 巡署表示,有關兩岸直航的中國大陸籍滾裝貨輪的管制,航港局前已建置「MTNet(海運網路)」系統,先期掌握特定船舶動態;另船舶安檢勤務由海巡署進行檢查,倘若發現可疑人員或載運危險物品等,立即向上通報,並通報轄內友軍單位 ...

  4. 2016年1月24日 · 同為廣東政協委員、香港著名時事、軍事評論員馬鼎盛向《信息時報》表示,「『明星委員』是別人給戴的帽子,其實名人也是普通委員,不應有任何特權。

    • 建政之初「一邊倒」 無暇西顧
    • 「兩個拳頭出擊」 令人心驚的國際孤立
    • 支持民族獨立 毛澤東:「中國不做軍火商」
    • 中國武器出口非洲多國(點擊大圖瀏覽)
    • 國內外環境皆變 鄧小平改弦更張
    • 習時代:中非軍事合作再次轉型

    台灣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科研究所(今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游智偉指出,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建政之初,不僅承受國民黨「反攻大陸」的威脅,及其不斷騷擾東南沿海的軍事壓力,還受冷戰初期美國陣營激烈反共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影響,於是選擇無條件向蘇聯靠攏的「一邊倒」戰略,高舉反帝國主義旗幟、聯合蘇聯共同對抗美國。即使周恩來在1955年萬隆會議上揭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與第三世界國家的交往方針,但在實際行動上並未積極與第三世界國家創建外交關係。 1955年至1958年,中國對非洲的工作方針有所改變。華東師範大學世界史博士蔣華杰概括為「積極開展、穩步前進、細水長流,政治大力支援、經濟援助量力而行」,簡而言之就是「緩步前進、政熱經冷」。綜觀1950年代,中國提供的對外援助(無償援助、貸款...

    到了1958年,因蘇聯要求在中國沿海創建由蘇聯擁有、控制的長波電台,期望創建兩國的「共同聯合艦隊」,還想租借潛艇基地,但毛澤東認為這是蘇聯想要控制中國的企圖,予以嚴詞拒絕。中蘇高層齟齬不斷,關係急遽惡化。 及至1960年7月,蘇聯照會中國,決定撤回在中國的專家,撤銷一切與中國簽訂的援助協議,中蘇關係全面決裂。 在當時冷戰壁壘分明的大環境下,中國迫切需要劃定自己的國際空間。值此時,轟轟烈烈的反殖民、民族獨立運動正在非洲大陸上演,而這也為中非提供了絕佳的合作契機。

    1950年代,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湧,世界各地對社會主義、反殖民、民族解放的熱情空前高漲。念及於此,以及彼時中國同時與美蘇兩大陣營交惡的冷峻地緣政治現實,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國際理論,積極支援非洲民族解放運動、輸出革命。 註:毛澤東在同時與美蘇交惡的背景下,根據二戰後國際關係的新格局,劃定「三個世界」國際觀。其中: 第一世界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 第二世界指於地緣政治上依附於兩大陣營的工業化發達國家,如英國、日本、德國、捷克、加拿大、澳洲等; 第三世界指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和未開發國家。 在此背景下,毛澤東以「兄弟國家和獨立國家的人民付出很大代價,中國不能要錢」為由,多次表示中國不做軍火商,而是在進行無償軍事援助的同時,着重「支援民族獨立運動,爭取中間地帶」,讓非洲...

    在此過程中,相較於美蘇為非洲各國所提供的援助資金,中國可謂杯水車薪,技術援助方面也不成熟,提供的機械設備不如美蘇先進;且由於當時高漲的革命熱情,中國支援者們不但向非洲同僚傳授技術,亦不乏灌輸無產階級革命觀的情況,致使非洲新興國家領導人的不滿。再加上中國援助人員的無神論思想,也令他們與信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的各國人民產生過一定衝突。 但整體而言,以「反帝、反殖、反霸」為原則的無償援助,為中非創造了不少延續至今的成果。如2014年10月,在中國與坦桑尼亞「超越—2014」海軍陸戰隊聯合訓練中,坦軍不僅用的全是中國製裝備,將領用山東口音喊出中文的「開始」,亦完全展現出自己留學中國的經歷。這是由於坦國軍方長時間將優秀軍官送至解放軍的石家莊高階步兵學校(後為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今國防大學聯合作戰學院)受...

    毛時代落幕後,鄧小平宣示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國內生產力。美國亦尋求與中國交好共抗蘇聯,中美關係大幅改善甚至建交。國內小環境和國際大環境之變化,令鄧小平主導的中國對外軍援政策發生巨變。 1980年代,過往的無償贈送成為歷史,改為根據不同情況收成本費、以物易物、無償援助等三種方式,並按照經濟規律辦事、從嚴管控,除特殊情況外,不再無償提供耗資巨大的軍事裝備。中方逐步減少或中斷對外無償軍事援助專案,並逐步增加對外軍售的規模。 在其後至今的30餘年間,中國向非洲多國提供諸如殲擊機、坦克、步戰車、護衛艇及單兵裝備。其中尤以殲-7系列殲擊機、K-8教練機、WZ551裝甲車族最為廣泛。這其中,埃及、坦桑尼亞、阿爾及利亞等非洲國家成為購買中國武器的大戶。

    而自習近平擔任國家主席以來,各種高端化、體系化的中國武器更頻繁在各大裝備展會出現。如今中國對非洲各國出口的主力裝備包括「梟龍」殲擊機、不同型號的護衛艦隻、發射大口徑火箭彈的多管火箭炮,以及「彩虹」、「翼龍」系列無人機。不少先進裝備直到參戰後才得以公開。如在2020年底的埃塞俄比亞內戰中,外界才驚訝發現該國已裝備中國造的AR-2多管火箭炮和M20大口徑火箭彈;尼日利亞的CH-3A無人機在作戰中墜毀才為人所知。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曾在2020年底發佈報吿稱,2019年全球前25大軍火商在當年的軍事裝備和服務貿易總額達到3,610億美元。其中美國以61%的份額佔據榜首,中國的4家軍火商(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5. 2017年8月24日 · 此外據內地「鼎盛軍事」網站介紹,時值中印邊境事態緊張,解放軍持續運送各種重型武器至高原地區,例如防空導彈、輪式坦克、遠程火箭炮等等。 早前(8月)網上流傳圖片,指解放軍似乎轉運155毫米車載榴彈炮入藏。

  6. 2017年3月10日 · 鼎盛軍事) 3月9日,中央電視台證實,由中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形戰機「殲-20」已經進入空軍服役。 這是當局首次官方表明殲-20進入中國空軍,意味著中國成為第二個自主研發並裝備第五代隱形戰機的國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