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類 運動 項目總稱

      • 體操 是類 運動 項目總稱,在 國際體操總會 中分為幾個單項, 競技體操 、 韻律體操 、 彈床 、 技巧體操 、 健美體操 。
      zh.wikipedia.org/zh-hk/体操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體操 類 運動 項目總稱,在 國際體操總會 中分為幾個單項, 競技體操 、 韻律體操 、 彈床 、 技巧體操 、 健美體操 。 競技體操 [ 編輯] 主條目: 競技體操. 競技體操分為男子6個項目: 自由體操 , 鞍馬 , 吊環 , 跳馬 , 雙槓 , 單槓 ;女子4個項目: 跳馬 , 高低槓 , 平衡木 , 自由體操 。 韻律體操 [ 編輯] 主條目: 韻律體操. 韻律體操只有女子項目, 日本 等國家曾經向國際體聯申請增加男子項目,但是沒有通過。 女子比賽項目有:團體,個人全能,即球操,帶操,棒操和圈操;團隊又分為單手具競賽及雙手具競賽。 彈床 [ 編輯] 主條目: 彈床. 彈床自 2000年悉尼奧運會 成為比賽項目後,得到長足的發展。 比賽分為男女個人比賽。 技巧體操 [ 編輯]

    • 概觀
    • 基本介紹
    • 發展歷史
    • 運動簡介
    • 比賽規則
    • 比賽項目
    • 經典動作
    • 動作解釋
    • 相關知識
    • 創傷預防

    廣義的“體操”是對所有體操項目的總稱。現代奧運會體操項目設有競技體操、藝術體操 和蹦床三個大項,除此以外還有競技健美操、技巧運動等非奧運會項目。

    狹義的體操是“競技體操”,它是體操的一個分支,簡稱為體操。是一項在規定的器械上,完成複雜、協調的動作,並根據動作的分值或動作的難度、編排與完成情況等給予評分的運動。

    •中文名:體操

    •外文名:Gymnastics

    •歷史:2100多年

    •起源地點:中國/古希臘

    •奧運項目:1896年第1屆 雅典奧運會

    •常見比賽:世界盃、世錦賽、奧運會

    1969年春,在山東省濟南市北郊無影山的南坡,整理和發掘了14座漢墓。在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一盤西漢時期的樂舞雜技陶俑。這盤群俑中就有四個在做體操的表演,其中兩個對稱做倒立,兩個在做躬彎。而且東漢時期,華佗經過動物啟發而研製“五禽戲”,雖然針對強身健康的目的而設計,但其優美的動作已經可以看出體操的端倪。

    唐宋以後,體操運動有了進一步發展,出現了雙人和集體動作,許多複雜的翻騰動作和雜技表演結合在一起。

    至於器械體操,遠在東漢時期,我國民間就有“槓力功”,很類似現代的器械體操。現代體操起源於18、19世紀。當時歐洲先後出現德國、瑞典、丹麥等體操流派,它們不僅推動了體操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也為現代體操的形成奠定了基礎。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把體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現代體操運動傳入中國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當時體操運動十分落後,沒有民眾性的體操活動。晚清末年,在“洋學堂”中,在維新派改革發展的學校中,和民革時期資產階級改革的教育課程標準中設立有體操課,作為教育中全面發展或人權,和國家救亡發展的迫切要求,可以說是21世紀體育課的前身。但是,幾十年間只在1924年第三屆全運會上才舉行過一次項目不全的全國性的體操表演。體操成為專門的體育比賽活動,特別是成為競技性體操,經歷了一段發展與完善的過程。以奧運會體操比賽記載為例,1896年第1屆雅典奧運會,設立了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和單槓項目,還有爬繩。但沒有自由體操項目,也只有男子體操比賽。

    在以後的奧運會上,體操比賽先後增設了火棒操(後改為輕器械體操)、瑞典式體操、歐洲式體操等體操比賽。1932年洛杉磯第10屆奧運會上,增設了自由體操,使競技體操初具規模。1936年的柏林第11屆奧運會上,體操比賽才真正形成男子6項比賽;輕器械體操、瑞典式、歐洲式等體操比賽則從男子體操比賽中取消。這次奧運會還開設了女子體操比賽項目,但女子比賽項目的完善與定型是在1960年的第17屆羅馬奧運會才完成的。

    1984年,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藝術體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2000年,第27屆悉尼奧運會,蹦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體操”是對所有體操項目的總稱。體操可分為競技體操、藝術體操和基本體操三大類。

    運動中既有動力性動作,又有靜力性動作。基本體操是指動作和技術都比較簡單的一類體操,其主要目的、任務是強身健體和培養良好的身體姿態,它所面對的主要對象是廣大的人民民眾,最常見的有廣播體操和為防治各種職業病的健身體操。而競技性體操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出,是指在賽場上以爭取勝利、獲得優異成績、爭奪獎牌為主要目的的一類體操。這類體操動作難度大、技術複雜,有一定的驚險性。

    基本規則

    預賽中, 運動員同時爭奪團體和個人項目的資格。團隊得分是各個項目得分的總和。現今這個周期(至2011年)團體實行654賽制,即每隊6人,每項上場5人,最高4個成績計入總分。團體總分前8名進入團體決賽;男子6項/女子4項總分前24名進入個人全能決賽;各單項得分前8名進入各單項決賽。每個國家最多派兩名選手參加各個人項目決賽,若有國家超過3名選手進入某項決賽,則取前2名,第9名(全能25)進入決賽,依此類推。若有選手參加跳馬預賽,則以第一跳成績計入團體和全能成績。 團隊決賽,得實行633賽制,每項上場3人,3人分數都計入總分。 單項決賽一般分2天比,男子自由操、鞍馬、吊環、女子跳馬、高低槓第一天比,男子跳馬、雙槓、單槓、女子平衡木、自由操在第二天比。

    比賽開始前

    比賽沒有正式開始前,運動員們在各個項目上做賽前練習,時間是每個人30秒(雙槓和高低槓準備活動時間為每人50秒)。每個隊有五個人,共2分30秒。比賽開始後,項目裁判長高舉綠旗或打開綠燈,這是給準備比賽的運動員一個信號。如果信號發出後30秒鐘,運動員還未上器械,就算棄權,判為0分。

    上器械前

    運動員上器械前,要面向裁判長舉起右手示意,這既是對裁判的尊重,也是提醒裁判員注意:我要開始做動作了。當運動員完成一套動作之後,也要向裁判長立正、示意,表示動作完畢。而後,D組裁判組根據運動員完成的難度來確定一個難度分向全場顯示。E組裁判員則要求在30秒之內對這套動作的技術、姿態等方面進行扣分,並填寫在記分單上,由電子計分系統或跑分員送至裁判長處。最後由裁判長根據D、E組裁判員的打分情況,示意出該套動作的最後得分。如果一個隊五名運動員都比賽完畢,那么在器械上就要掛上一面紅旗或打開紅燈,這標誌著比項目比賽已經完畢。若所有的項目都掛出紅旗或打開紅燈,廣播員就會通知運動員輪換項目。如此循環,直至六個項目比賽全部結束。

    男子

    男子競技體操項目包括有自由體操、鞍馬、吊環、跳馬、雙槓和單槓共六個項目。 自由體操:場地長和寬均為12米。自由體操成套動作主要由技巧動作組成,他們與其他體操動作如:力量和平衡、柔軟動作、道理及舞蹈等一起連線組合,從而構成了一個韻律和諧、節奏協調的整體。一套動作應該充分利用整個場地(12米×12米),並在的50~70秒中完成。自由體操對技巧串及靜止動作都有嚴格要求,要求有向前的技巧串、向後的技巧串,靜止動作要求有一定的難度。男子自由體操在比賽過程中沒有配樂。 鞍馬:高1.05米,環高12厘米。鞍馬是在馬的所有部位,用不同的支撐方式完成不同的全旋和擺越動作是鞍馬項目上一套動作的基本特性。做全旋時,以並腿全旋為主。允許有通過手倒立加轉體或不加轉體的動作,不同的結構組的動作必須在充分的擺動中完成,不能停頓,該項目中不允許有力量動作。 吊環:環高2.55米。 一套吊環動作應由比例大致相等的擺動和力量靜止動作組成,這些動作和連線是通過懸垂,經過或成支撐,經過或成手倒立來完成,以直臂完成動作為主。由擺動到靜止力量或由靜止力量到擺動的過渡是當代體操的顯著特點,做靜止動作時,要求環靜止,不能有大的擺動。吊環要求有一定難度的向前擺動完成的手倒立和向後擺動完成的手倒立,還要求有一個有難度要求的力量靜止動作。 跳馬:高1.35米。跳馬是由助跑開始的,以雙腿併攏起跳完成的跳躍騰空動作,跳馬的助跑最長距離為25米,助跑允許中斷,但不允許返回重新跑,跳馬要求騰空有一定的高度和遠度。 雙槓:高1.75米。雙槓是由眾多結構組中選出的擺動和飛行動作組成,通過各種支撐和懸垂動 作來過渡完成。在雙槓項目上做上法時,要求必須從並腿站立姿勢開始,不得有預先動作,一套動作中最多允許有三個停頓動作或靜止動作,其他大於或等於1秒的停頓將不被允許。 單槓:高2.55米。單槓整套動作都是由擺動動作組成,以各種握法不間斷地完成動作,它包括大迴環、近槓動作、圍繞身體縱軸的轉體及飛行動作。允許有兩次過槓下垂面的單臂擺動動作。單槓要求有一定難度的騰空動作等特殊要求。

    女子

    女子競技體操項目包括有跳馬、高低槓、平衡木和自由體操共四個項目。 跳馬:馬身長160~163厘米,馬身寬35~36厘米。馬高依據不同年齡組而有所區別,成年組為125厘米,少兒組為100厘米。馬腿是鐵質的,可升降。放在跳馬前方幫助起跳的器材叫弓形助跳板,它也是跳馬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器材,板高20~30厘米,是用膠合板製成的,有一定的彈性。所有跳馬動作必須用雙手撐馬,助跑的長度根據個人安排。跳馬動作可以根據在空中的不同騰空類型分為幾個組別,在跳馬之前教練員所舉的號碼代表了不同的動作。 高低槓:女子體操的特有項目,它由一高一低兩付槓組成,槓間距離可以調整。低槓高130~160厘米,高槓高190~240厘米。橫槓是橢圓形的,長徑5厘米、短徑4厘米,是由玻璃鋼加木質槓面製成的,具有良好的彈性和堅固性。規則中對成套動作的不同難度的組合要求、低槓和高槓之間的轉換次數以及騰空動作的難度、轉體的難度均有具體的要求。 平衡木:長5米、寬0.1米、木高依需要可升可降,正式比賽高度為1.2米。平衡木有完成時間的限制,對於成套的動作難度和空中技巧串均有嚴格規定。 自由體操:是男女共有的一個項目,面積為12×12平方米,地毯下面設有許多海綿塊,所以自由體操場地不同於一般地板,具有良好的彈性和緩衝性能,便於運動員在上面完成各種高難的體操跳步和技巧空翻動作。自由體操是在無伴唱的音樂下完成的空翻和技巧動作,自由體操有嚴格的場地和時間的限制,要求運動員在70~90秒之內完成動作。對於運動員技巧串的難度和他們之間的連線也有嚴格限制。

    跳馬

    王惠瑩:前手翻直體前空翻轉體180度——“王惠瑩轉體”難度5.4 程 菲:踺子後手翻轉體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程菲跳” 難度6.4

    高低槓

    馬燕紅:騰身迴環倒立轉體360度——“馬燕紅迴環倒立”; 馬燕紅:腹迴環繃槓團身後空翻轉體360度下——“馬燕紅下”F組難度 莫慧蘭:團身前空翻越槓再抓槓——“莫慧蘭空翻”G組難度周端: 周端:團身前空翻越槓轉體540度再抓槓——“空翻” 劉璇:單臂大迴環——“劉璇單臂大迴環”B組 畢文靜:扭臂向前大迴環單臂轉體360度成反握(有亮臂)——“畢氏轉體”E組難度 凌潔:扭臂向前大迴環小跳換握成反握單臂轉體360度成扭臂大迴環——“凌氏轉體”E組難度 林莉:反握向前大迴環單臂轉體360成扭臂大迴環——“林氏轉體”E組難度 李莉:正吊分腿後切越槓再抓槓——“李莉騰越”D組 李莉:高槓上成未觸槓的屈體支撐(並腿)-並腿向後迴環擺動成高槓懸垂 D組 羅麗:中穿前上成扭臂握倒立——“羅麗倒立”E組 李婭:阿拉伯屈體前空翻兩周下——“李婭下”E組 李婭:屈體分腿前空翻轉體180抓槓——“李婭空翻”E組 張文寧:後擺並腿或分腿騰躍轉體180成高槓懸垂——“張文寧騰躍” 王曉燕:團身特卡切夫騰越—“王曉燕騰躍” 毛燕玲:向後大迴環轉體360成扭臂握——“毛燕玲轉體” 黃秋爽:扭掏單臂轉體360度(扭掏畢轉)——“黃秋爽轉體”E組難度 商春松:騰身並腿屈體特卡切夫騰躍——“商春松騰躍”F組難度

    平衡木

    李奕芳:跳/壓擺上成橫或縱木手倒立-倒立時轉體360-壓下於水平成45度支撐或者未觸木屈體支撐或者單臂側擺成坐木 楊波:分腿結環跳——“楊波跳”D組 李莉:背轉450度——“李莉背轉”C組 陸莉跳:橫木上一腿屈一腿直跳轉90度成交叉站木 陳翠婷:經團身下擺成縱木做倒叉

    支撐

    (rest;support) 體操動作之一。指人體肩軸高於器械軸並對握點產生壓力的一種靜止動作。分單純支撐(只用手支撐器械)和混合支撐(手和身體的一部分同時支撐器械)。是器械體操練習的基本動作之一。

    水平支撐

    (front rest horizontal hanging scale lever) 體操支撐動作之一。指身體呈水平姿勢的支撐。力量素質要求較高。是一種高難度的靜止動作。

    手倒立

    (hand stand) 體操中靜止動作之一。用手掌撐地,頭部朝下,兩臂和兩腿均伸直的人體倒置動作。按動作完成的姿態分為:屈臂屈體、屈臂直體、直臂直體、直臂屈體及雙手倒立、單手倒立等。對上肢力量及身體控制能力的要求較高。

    在體操比賽中,觀眾經常會看到運動員在做吊環或單槓時,手上都帶上一個皮製的東西、一端套在手指上,一端系在手腕上,這就是“護掌”。顧名思義,“護掌”就是用來保護手掌的。因為運動員在做吊環、單槓中的各種懸垂、擺動、迴環、轉動等動作時完全是依靠兩隻手抓住環或槓子來完成的,手掌和器械之間有摩擦,時間久了,手掌的皮膚住往會磨成泡,甚至揭去手皮,影響訓練。為了能保護手掌,能使訓練時間更長些,效果更好一些,避免起泡,揭皮之苦,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就發明了“護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體操技術的發展,“護掌”的功能也發生了變化,逐漸從單一的“保護”功能進化到能夠提高“握力”,幫助和促進動作難度的發展,使單槓、吊環的技術發展產生了一個飛躍。特別是,單槓的技術之所以能日新月異,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在某種意義上無不歸功於護掌的出現和不斷的發展。

    在比賽時,觀眾可看到運動員在上器械之前,站立在一個白色的圓筒前面,用雙手來回擦白粉,這是在塗擦一種防滑的碳酸鎂粉,目的是增加手掌與器械之間的摩擦力,防止從槓上脫手。

    胼胝傷

    不用護掌時最易發生,是摩擦所致,胼胝的產生是一種適應,沒有成太厚都易引起皮膚成成胼胝撕裂,甚至續發成染,胼胝太厚時應以溫水泡手,再從帶架刮臉刀刮薄,這樣就不易撕裂,發生掌橫紋裂傷時,切不可取屈指位用粘膏粘合,這樣當再練時,容易再撕裂了應將手指伸直固定1~2天,即可自愈。出現水泡時應將剝離的皮層剪除並消毒以防感染。預防胼胝最好的方法是用護掌。

    頸椎損傷

    多發生在難度較大的各種下法動作中,因此在學習難度動作時,應該採用保險帶,專人保護,墊子也套用足夠的長度及厚度,其間應該緊密連線。在初練時,一定要有海綿坑或海綿槽。另外,在難度動作脫保時,教練員和運動員必須研究防傷措施。還有運動員在練習時注意力必須集中,周圍的人應保持安靜。

    下法損傷

    下法時,常因落地姿勢不正確或重心失去平衡,扭傷膝關節、踝關節、引起半月板、膝踝韌帶損傷。落地時,雙腿併攏即可避免以上損傷。另外,也應特別注意避免落地時摔倒時單臂支撐,否則是增大節易骨折和脫位,順勢側滾翻是較女子的防傷辦法。

  3. 藝術體操是一項徒手或手持輕器械在音樂伴奏下進行的體育運動項目藝術體操在正式比賽時,不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項目,都必須以成套動作的形式出現,運動員根據自己的個人風格規則的要求,將所掌握的各種單個動作組合而編排成一套完整套路來比賽,現時正式比賽有五種器械,分別為球棒及絲帶。 藝術體操不但以自然性,韻律性動作為基礎,更經過藝術加工的動作,使身體各種關節得到充分的活動,各部肌肉得到均衡發展。 因此,它是塑造美的體型,陶冶美的情操,進行美的教育一種有效方式。 彈 網 運 動Trampoline Gymnastics . 彈網運動源於六十年前在美國,後來傳到歐洲,直至現在這項運動在歐美國家相當受人歡迎。

  4. 是一項在規定的器械上完成複雜協調的動作並根據動作的分值或動作的難度編排與完成情況等給予評分的運動。 基本介紹. 中文名 :體操. 外文名 :Gymnastics. 歷史 :2100多年. 起源地點 : 中國 / 古希臘. 奧運項目 :1896年第1屆 雅典奧運會. 常見比賽 : 世界盃 、世錦賽、 奧運會. 組織 :國際體操聯合會. 類型 :基本體操、競技性體操. 發展歷史. 1969年春,在山東省濟南市北郊無影山的南坡,整理和發掘了14座漢墓。 在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了一盤西漢時期的樂舞雜技陶俑。 這盤群俑中就有四個在做體操的表演,其中兩個對稱做倒立,兩個在做躬彎。 而且東漢時期,華佗經過動物啟發而研製“五禽戲”,雖然針對強身健康的目的而設計,但其優美的動作已經可以看出體操的端倪。

  5. 競技體操是體操中的一種一般通稱為體操」,是徒手或借助器械進行各種身體操練的一種體育項目。 競技體操是國際奧運會重點比賽項目之一, 1896 年第一屆奧運會就將男子體操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比賽項目有鞍馬、吊環、跳馬、單槓、爬繩等,但從 1896 年到 1932 年的奧運會男子體操具體項目曾多次變更,一直到 1936 年第十一屆柏林奧運會,正式決定地板體操、鞍馬、吊環、跳馬、單槓、雙槓為男子體操比賽的六個項目,沿用至今。 女子競技體操團體比賽於 1928 年第九屆奧運會上首次列為比賽項目,其間也經過多次變更,一直到 1960 年第十七屆羅馬奧運會,女子體操比賽的項目才正式定型,以跳馬、高低槓、平衡木、地板體操為女子體操的四個項目。

  6. 普及體操源自最基本的體操動作逐漸演變成現時各種表演和韻律形式它們包括徒手體操如自由體操技巧體操等﹚,手拋器械體操如絲帶小球圈等﹚,大型器械體操如跳馬彈網等﹚,舞蹈如土風舞健康舞等﹚,及自創小型用具操如毛巾雨傘等﹚;而且可以配合音樂和遊戲進行活動更可利用身體造形及隊員的合作砌出不同的圖形來表達某些意念。 由此可見,普及體操的內容包羅萬有,想到的所有體操動作及大、小自創器械都納入普及體操的範圍。 ﹙II﹚ 普及體操的發展. 普及體操起源於北歐,及後推廣至整個歐洲,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而第一屆〝國際普及體操節〞早於1939年於瑞典舉行,此後每四年一度,由不同國家輪流主辦。 香港業餘體操協會於1993年把它引入香港,使香港繼日本後成為第二個推行普及體操的亞洲地區。

  7. 中國香港體操總會將於明日9月17日派出3名運動員於湖南進行集訓,並隨即出戰10月2日至10月3日於杭州舉行的亞運會彈網(蹦床)項目。 今屆本會首次參與彈網項目,並將會派出3位彈網運動員包括劉潔瑩、李冠緯和賴舜熺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