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3月7日 · 穴位一:足三里穴. 位置: 小腿前外側,外膝眼(犢鼻穴)下3寸(除拇指外,四指並攏的闊度),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闊度)處。. 按法: 每天早上及睡前按摩左右腳穴位各1分鐘,可以拇指打圈或按放(按一下放開再按)的方式按摩。.

  2. 2022年5月2日 · 位置:內踝尖直後1寸,直上1寸內踝骨上緣處。留意此穴位與紓緩目痛的 光明穴 位置不同。【 見圖二 】 功效:入肝、腎二經。董氏光明穴為補穴,主治眼痠痛、散光,有助紓緩長期看屏幕致眼睛疲勞的情況。按摩方法:順時針打圈按10次,眼睛疲勞時可按。

  3. 2022年9月15日 · 1. 太淵穴. 位置: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 (見2) 功效:幫助皮膚抵抗秋季燥邪,有宣肺平喘及清咽消腫的作用。 按法:用手指以適當的力度按壓,不用太大力,按至產生痠脹感即可。 一組10次,每日可按3組。 2. 曲池穴. 位置: 肘橫紋外側端,屈曲手肘時,以橫紋末端對肘尖的中間點。 (見3) 功效: 幫助皮膚止痕,而且能疏邪熱,祛風濕,利關節,調氣血,有助改善皮膚病。 按法: 用手指以適當的力度按壓,不用太大力,按至產生痠脹感即可。 一組10次,每日可按3組。 註:上述按摩方法一般人均適用,如有疑問或身體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向註冊中醫或醫生查詢及求醫。 文:何芍盈. 示範:陸秋燕. 拍攝及剪接:林梓晴. 皮膚乾燥/潤燥 實用資訊:

  4. 2022年4月25日 · 位置: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當上瞼部眼眶內側緣與眼球之間空隙部. 功效:主治偏頭痛、目痛、夜盲症及近視. 按摩方法:順時針打圈按10次. 光明穴. 位置: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除拇指外,四橫指闊度為3寸) 功效:主治偏頭痛、目痛、夜盲症及近視. 按摩方法:順時針打圈按10次. 註:各人身體狀況不同,如按穴時感到不適,應立刻停止。 如有疑問,宜向註冊中醫或家庭醫生查詢。 更多護眼貼士: 職安健提醒3個「20」法則 長對電子屏幕眼睛要唞唞【短片】 養生穴位:按穴+眼部操 家中護眼. 護眼小貼士﹕勿「機不離手」 隔廿分鐘唞唞. 紅蘿蔔富含胡蘿蔔素護眼抗氧化每日上限1.5碗【附營養師烹煮貼士】 南瓜護眼護膚助通便 烹煮記得落油快炒【附揀靚南瓜貼士】

  5. 2022年6月23日 · 按法: 用手指或已用盡墨水的原子筆輔助,以適當的力度按壓,不用太大力,按至產生痠脹感即可. 註: 上述按摩方法一般人均適用,如有疑問或身體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按摩,並向註冊中醫或醫生查詢及求醫。 採訪:何芍盈、陸秋燕. 短片拍攝、剪接:林梓晴、何芍盈. 穴位保健‧夏天篇: 出汗多易傷心 中醫教按兩穴位助止汗【短片示範】 穴位按摩 實用資訊: 中醫教按兩穴位紓緩眼睛疲勞. 中醫教按摩兩穴位紓緩眼痛不適. 頭痛、咽喉痛、流鼻水、咳嗽 中醫教按四穴位紓緩【附按穴位】 中醫教按4穴位補脾去濕. 中醫教五穴位保暖助紓緩「冷氣病」 養生貼士:每日按穴10分鐘 健脾養胃. 養生帖:阿是穴 按痛處「阿」一聲. 按穴疏通經絡 食療清肝化濕. 按穴改善腿抽筋 耍太極練平衡. 中醫治療:按穴食療 增液潤目.

  6. 2024年5月6日 · 按以下穴位有助改善發汗排熱、幫助身體散發熱氣: 1.大椎穴 位置:低頭時,脖子和背部相接的地方,有塊明顯骨頭隆起,大椎穴就在它的下方凹陷處(「第七頸椎棘突」與「第一胸椎棘突」之間隙)。

  7. 2022年10月24日 · 按法︰ 按壓時閉眼,用輕柔力度以指腹打圈按壓,至出現輕微痠痛感覺即可,每次約5秒,每日可進行3-5次。 1. 睛明穴. 位置︰ 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功效︰ 通絡明目. 2. 承泣穴. 位置︰瞳孔直下,眼球與眼眶之間. 功效︰祛風散火、疏風明目. 3. 四白穴. 位置︰瞳孔直下,眼眶下孔凹陷處. 功效︰祛風明目、通經活絡. 4. 魚腰穴. 位置︰瞳孔直上,眉毛中間位置. 功效︰定驚安神、疏風通絡. 5. 攢竹穴. 位置︰眉頭凹陷處. 功效︰祛風、泄熱、明目. 註:各人身體狀況不同,如按穴時感到不適,應立刻停止。 如有疑問,宜向註冊中醫查詢。 更多護眼貼士: 眼乾眼痕|眼科醫生建議循「20/20/20」護眼法則 多休息有利製造淚水. 中醫焗茶紓緩眼乾:養血明目茶、清熱明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