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1日 · 根據民法第12條及民法總則施行法第3條之1規定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並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自2023年起年滿18歲青年即被視為成年人具備一定的權利與應負擔的責任由於個人是否成年係判斷其有無完全行為能力的標準所以與民法規範有關的私法關係都將受到影響另外立法院也配合修正所得稅法》、《遺產及贈與稅法等法規將各條文中原定的20歲改為成年」,統一各法規中對於成年的規定。 我們一起來看看此修法對於個人稅務產生哪些影響,提前做好規劃,才能顧權益又省荷包。 一、 綜合所得稅.

  2. 2020年6月1日 · 保戶必須透過一個第三方服務商,傳達蒐集個資的要求給保險公司,讓各家保險公司把資料拋接到一個第三方服務商進行統整與處理,儘管如此還是會受到個資法的限制。 由於臺灣的個資法跟實施開放銀行的歐洲不同,他們透過立法解決個資保護的障礙,因此能夠立即進行開放的動作。 歐洲在幾年前通過GDPR(一般資料保護規範),其中的一個法條,讓客戶對於自己的個人資料具有「可攜權」。 其規定是說:客戶可以要求持有我資料的一方(如銀行),必須把可以被數位處理的資料,直接移轉到客戶指定的第三方。 但臺灣個資法對此只做到一半,客戶可以要求金融業者把資料還給他,但卻無權要求金融業者把資料提供給第三人,這代表了未來臺灣在做保險資料開放這件事,會遭遇到較大的阻礙。

  3. 2018年2月1日 · 在現代,這概念好比學生帳戶或是銀行開帳戶,即是只有在需要時才能打破的存錢工具。 父母首先認知自己的消費或儲蓄習慣可能需要稍微調整,因為自己就是孩子們的最佳示範,如果沒有將賺到的錢存下任何一分而全都花光,孩子們長大後也將如法炮製。

  4. 2020年5月1日 · 一、一個完整的保險計畫. 一個完整的保險計畫,包含醫療保險、疾病保險、終身保險到教育保險,最後才是談到儲蓄投資: 1.醫療保險:萬一需要住院治療,就有能力支付治療費用。 2.疾病保險:通稱重大疾病保險,如果不幸罹患疾病,可以有一筆立即現金,為自己進行長期治療。 3.終身保險:一旦風險或意外發生,一家之主喪失工作能力,可以有一筆現金留給家人繼續生活下去。 4.教育保險:提前為子女計畫並準備教育費用,即使發生任何事情,依舊可以提供孩子們一個能夠安心讀書的成長環境。 5.儲蓄投資:當個人與家庭擁有完整保障後,開始學習投資、累積財富,作為將來退休的準備金。 二、替代收入計畫. 業務人員必須讓客戶有所瞭解,一個家庭最重要的收入來源是多麼重要。

  5. 2023年10月1日 · 0. 1327. 今年以來,我們從新聞上看到多家世界知名銀行機構發生倒閉的事件,這也讓許多客戶在心中有了這樣的一個疑問:我把錢放在銀行裡面,是不是其實也是不安全的? 身為風險顧問,在與客戶談到這樣的話題時,我會從銀行跟保險公司運作流程的差異說起。 當銀行收到客戶的存款的時候對銀行而言它是一項債務而當銀行將現金貸款出去的時候它則會是一項資產。 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當中,會有存款和貸款這2項。 受到法律規範(存款準備率),銀行必須要保持現金部位,假設存款準備率是8%,當銀行收到1,000元時,他們必需要將其中的80元現金存放在中央銀行裡面,而剩下的920元,都能夠貸款出去。 與銀行不同的是,當保險公司收到保費的時候,並不能夠將它們貸款出去,保險公司必須將保費投資在一個共同持有帳戶裡面。

  6. 2023年3月1日 · 18歲當業務員將帶來哪些影響? 文 倪偉晟 照片 受訪者提供. 通過.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3 年 3 月 1 日. 898. 0. 有鑑於民法成年年齡修正,自2023年1月1日起,年滿18歲的成年人就可以當保險業務員,此項新規是否有望幫助保險公司增員,扭轉因疫情造成人力負成長的現象? 本次邀請到南山人壽優質增員部資深經理謝至偉,以及富邦人壽富創通訊處處經理許博堯,分別從保險公司以及第一線業務團隊的角度,為讀者說明新規帶來的影響及因應策略。 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戰爭、通膨升息等不確定因素影響,2022年全球經濟環境劇變為歷史罕見。 尤其全球股市波動劇烈、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造成債券價格下跌,讓臺灣壽險業度過了具有挑戰的一年。

  7. 2021年3月1日 · 不同族群的資產配置. 葉真真把客戶大致分為4大類,分別是小資族群、有儲蓄觀念的族群、投資理財方面較積極的族群,以及高資產客戶族群。 1. 小資族群. 葉真真表示小資族群或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收入通常不高資產累積的速度較慢單純以銀行存款儲蓄的方式做資產累積往往容易入不敷出或是在沒有完善財務管理之下發生其他不必要支出而不慎將積蓄花光的情形。 因此她會先從客戶工作內容及屬性去分析客戶的需求點,建議他們先透過記帳的方式,明列出生活的必要花費,並在每個月月底檢視當月份是否有不必要的支出,最後再將每個月的結餘以零存整付的金融商品做資產累積。 2. 有儲蓄觀念的族群,通常會藉由金融機構零存整付、小額儲蓄險等累積小錢的方式,滾成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