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英語: 2014 FIFA World Cup Brasil ,葡萄牙語: Copa do Mundo de Futebol FIFA Brasil 2014 )是第二十届 國際足聯 世界盃 ,於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 巴西 舉行。. 巴西是在2007年獲得本屆賽事的舉辦權,這是巴西繼1950年後第二次舉辦世界盃比賽,這 ...

  3. 2014年7月13日 · 世界杯:德國隊勝阿根廷 捧走冠軍杯. 2014年7月13日. c. 世界杯壓軸戲落幕,德國隊一場苦戰,以1:0小勝阿根廷,捧起冠軍金杯。. 上半場,雙方表現 ...

  4. 2024年6月17日 · 201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決賽是國際足總主辦的第20屆國家足球隊賽事——2014年世界盃的最後一場比賽。 它於2014年7月13日在 巴西 里約熱內盧 的 馬拉卡納體育場 進行,對陣雙方分別為 德國 與 阿根廷 。

    • 比賽球場
    • 球證
    • 比賽用球
    • 參賽球隊
    • 出席嘉賓
    • 賽事
    • 戰術應用
    • 頒獎典禮
    • 電視轉播
    • 賽後評論

    位於巴西第二大城里約熱內盧的馬拉簡拿運動場是本次決賽的比賽場館。這場館建於1948年,並在兩年後啟用,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運動場。這兒曾承辦1950年世界盃足球賽的8場賽事,其中包括被名為「馬拉簡拿之恥」—巴西對烏拉圭的比賽。此外,馬拉簡拿運動場還是為2007年泛美運動會的主場館以及2013年洲際國家盃的比賽場地之一。為承辦本屆世界盃,巴西為該場館進行重建,在整座5層建築物上加上頂蓋,同時把容量由87,000縮減82,000以達到國際足協的要求,整個工程耗資高達1億7,500萬英鎊。在世界盃時,馬拉簡拿運動場共承辦7場的賽事,除了這場決賽外,還有4場的分組賽以及兩場的淘汰賽。而在世界盃結束後,這運動場會成為2016年夏季奧運會的主場館。 賽事共對外發售75,000張門票,其中71.5%在巴西內部...

    2014年7月11日,國際足協公佈尼古拉·列佐里為本屆世界盃決賽的球證,法華蘭尼(Renato Faverani)和史迪芬尼(Andrea Stefani)出任助理球證,這三人均來自意大利。同時,這也是第3次由意大利人為世界盃決賽判法。尼古拉·列佐里的正職是工程師,他在2002年起替意大利甲組聯賽判法,其後於2007年成為國際足協旗下的「國際球證」,得以為國際性比賽判法。他首場判法的國際比賽是德國對羅馬尼亞的友誼賽,在這場比賽中,他發出了兩張黃牌。之後,他在2012年歐洲國家盃替西班牙對法國的8強賽裁決。翌年,他被歐洲足球協會委任為歐洲聯賽冠軍盃決賽的球證。而在這場決賽前,他共判法了3場賽事,其中包括兩場分組賽和一場8強賽,他共出示9張黃牌,並給予一個十二碼。

    這場決賽的專用球名為「決戰里約森巴榮耀」(Brazuca Final Rio),是由體育用品公司Adidas提供,這也是自1970年世界盃後的第12個指定決賽用球。「決戰里約森巴榮耀」由以6塊十字型皮革組成,是歷代世界盃用球中最少的,又採用2012年歐洲盃用球「Tango 12」的內膽,以確保皮球運動時的穩定性和方便球員控球"官方足球定名。有別於分組賽至季軍戰時所用的球,這球的主色除了白色外,還有綠色和金色,非而之前的藍色、橙色和綠色等森巴色彩。

    德國:重新崛起

    德國是傳統的歐洲勁旅。此前,他們曾7度晉身決賽,並3次贏得冠軍,但進入1990年代末,德國隊日漸走進低谷。在1998年世界盃,他們在八強以0-3不敵克羅地亞,而在兩年後的歐洲國家盃中,他們更在分組賽一平二負僅進一球出局。德國隊接連的慘敗令德國足球總會意識到球隊出現青黃不接的問題。為此,德國足協推出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包括重建青訓系統。全國隨後設立300多個的青訓中心,並規定德甲和德乙的球隊必須設置其青訓中心,以發掘具天賦的球員。此後,德國的足球人才逐漸湧現﹕拿姆、史汪斯泰格、紐亞、湯馬士梅拿、奧斯爾、曉姆斯等現役球員也是受益於青訓計劃而成為國家隊一員。 同時,名宿奇連士文自2004年執教德國隊後強化球員的進攻意識和體能,接手的路維在奇連士文遺下的戰術上加以改良,並更強調技術打法和控球,讓德國隊變得強大。2006年起,德國連續兩屆世界盃取得季軍,並在歐洲國家盃取得一次亞軍。故此,傳媒認為德國已經復興。而在本屆的世界盃,德國隊先在首場的分組賽以4-0輕取葡萄牙,並以兩勝一和的成績首名出線。隨後,他們在16強通過加時賽以2-1小勝阿爾及利亞。在8強賽,他們憑着曉姆斯的入球以1-0淘汰宿敵...

    阿根廷:以美斯為核心

    阿根廷也是傳統的強隊,他們曾4次打進世界盃決賽,並兩度問鼎冠軍,但對上一次已是1986年的事。1990年世界盃亞軍之後,阿根廷最遠也只能晉身到八強。2011年,經歷巴迪斯達不甚成功的執教後,薩維利亞接手成為阿根廷的領隊。在他的調教下,阿根廷不時以5-3-2、4-3-3和4-4-2等陣式,並採用防守反擊為戰術。同時,他安排前鋒美斯作為球隊的攻擊核心,除負責攻門外,還負責為希古恩、阿古路和迪馬利亞等球員助攻。 在本屆世界盃,阿根廷於分組賽以三戰全勝的姿態出線。16強,他們通過加時賽以1-0險勝瑞士。隨後,他們憑着希古恩早階段的入球以同樣的比數擊敗比利時,事隔24年後再次躋身4強。在4強,他們的與荷蘭賽和0-0,最終在互射十二碼勝出,成功晉身決賽。

    總統迪爾瑪·羅塞夫邀請金磚國家領導人提前出席第6屆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回應道:「體育給世界各國傳遞友好精神和歸屬感,國際足協或許能成為各國溝通的橋樑。」受邀請出席賽事的領導人,還有下屆世界盃主辦國俄羅斯的總統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以及上屆主辦國南非的總統雅各布·祖馬。羅塞夫親自為冠軍授獎。 德國總統約阿希姆·高克和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亦出席決賽。默克爾曾在薩爾瓦多觀看德國4-0戰勝葡萄牙的比賽。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因病無法出席。 其他出席決賽的名人還有:碧咸和其子布魯克林(Brooklyn)、羅密歐(Romeo)、克魯茲(Cruz)、夏奇拉、米·積加、小多明戈(英語:Plácido Domingo Jr.)、艾斯頓·古查、丹尼爾·基克、...

    綜述

    德國排出4-2-3-1的陣式,門將為效力拜仁慕尼黑的紐亞,後衛從左到右分別為賀維迪斯、曉姆斯、謝洛美保定和拿姆,防守中場由史汪斯泰格和基拉馬出任,後者取代賽前受傷而無法參賽的基迪拉。中場球員由右到左是湯馬士梅拿、卻奧斯以及奧斯爾,身穿11號球衣的高路斯擔任前鋒。阿根廷則排出4-4-2的陣式,之前在4強賽撲出兩球十二碼的羅美路負責把守最後一關,後防由左至右分別是馬高斯·盧祖、加雷、迪米捷利斯以及薩巴列達,4名中場球員為安素·佩雷斯、碧基亞、 馬斯切拉諾和拿維斯,美斯和希古恩擔任前鋒。

    上半場

    德國首先開球,在比賽的第2分鐘,他們取得一個罰球機會,但湯馬士梅拿的射門打中阿根廷的人牆。阿根廷在得球後迅速進行反攻,希古恩得球後在禁區右邊低射偏出。10分鐘,阿根廷再次展開攻勢,防守中場碧基亞在禁區外施展遠射,球打中德國防守球員而出底線。兩分鐘後,德國隊反擊,拿姆於右路傳中,高路斯試圖接應,但在對方後衛迪米捷利斯的影響下而未能完成攻門。20分鐘,德國的防守出錯,中場卻奧斯意欲解圍時誤把球後傳於本方禁區外,希古恩在得球後驅著禁區射門,但他未能把掌機會,皮球偏出。27分鐘,史汪斯泰格在中圈發動攻勢,高路斯射門被門將羅美路撲出。兩分鐘後,美斯把球傳給在右路無人看管的拿維斯,後者二傳希古恩破網。然而,旁證示意希古恩越位在先,入球無效。 31分鐘,取替基迪拉出戰的基拉馬因腦震盪而被逼退下火線,教練路維安排前鋒舒賀爾尼入替,陣容並由4-2-3-1改為4-1-4-1。36分鐘,湯馬士梅拿左路突破得手,並傳球予剛剛進場的舒賀爾尼,後者的射門被羅美路擋出。39分鐘,美斯利用速度撕開德國的防線後攻門,皮球越過紐亞,但謝洛美保定及時把球擋出。42分鐘,馬斯切拉諾傳球失誤,湯馬士梅拿順勢得球後把球分給...

    下半場

    下半場易邊後,阿根廷隨即把拿維斯換下阿古路,德國則沒有人員調整。46分鐘,美斯在禁區左腳攻門,皮球擦柱而出。56分鐘,馬高斯·盧祖從後半場遠傳,紐亞及時出迎,單拳把球擊出,也同時碰倒追球的希古恩,球證未有示意犯規,比賽繼續。兩分鐘後,拿姆右路傳中,高路斯在阿根廷後衛的力壓下頭球攻門,球再次被門將救出。66分鐘,拿姆再次於右側傳球,舒賀爾尼的頭球攻門在迪米捷利斯的干預下被羅美路摘下。 74分鐘,美斯接應碧基亞的傳球後盤帶入禁區後射門,但未能打中目標。79分鐘,德國取得角球,阿根廷解圍不遠,湯馬士梅拿得球後立即傳球於曉姆斯,後者未能及時轉身射門。81分鐘,拿姆於右邊發動攻勢,他禁區外圍橫傳,高路斯接球後低射未能中框。87分鐘,葛斯取替高路斯入場。3分鐘後,葛斯在禁區外遠射,球被羅美路擋出。補時3分鐘,雙方並無具威脅的攻門。隨後,球證結束下半場,分數0-0,需要進入加時賽。

    德國在上半場採取控球和主攻的打法,教練路維安排卻奧斯和史汪斯泰格為中場核心,二人一旦得球後就會隨即傳球到右路,以讓拿姆發動攻勢。面對德國強勁的進攻和組織力,阿根廷教練薩維利亞(英語:Alejandro Sabella)放棄與對方爭奪控球權,而是通過後衞和中場馬斯切拉諾、碧基亞和安素·佩雷斯聯手擠壓德國球員,從而令對方空有控球權,卻未能製造具威脅的傳球和射門。與此同時,阿根廷在搶斷成功後,則會由馬斯切拉諾在後場傳球,再由前鋒美斯在右方牽引對方後衛,從中令希古恩和拿維斯取得更大的活動空間,試圖取得入球。 德國後防線上的軟肋是客串左閘的賀維迪斯,雖然高大強壯但速度無法跟上阿根廷的小個子翼鋒:無論是拉維奇還是佩雷斯,都可以在右路透過一對一和數人之間的配合撕裂德國後防,而希古恩、美斯的反擊速度也是突破...

    與上屆相同,本屆世界盃決賽的頒獎典禮也是看台上舉行。頒獎嘉賓分別為國際足協會長白禮達、巴西總統迪爾瑪·羅塞夫、德國總統高克和總理默克爾。在賽事結束後,賽會先向美斯和紐亞頒發世界盃個人獎項——金球獎以及金手套獎。之後,國際足協頒發紀念獎牌於為本場決賽判法的球證尼古拉·列佐里和兩位旁證以及第四球證。然後是亞軍得主阿根廷上台領取獎牌。德國的23名球員和教練路維走到看台,隊長拿姆從白禮達和羅塞夫手中接過大力神盃、獎牌和3500萬美元獎金。

    本場賽事的電視信號由巴西的TV Globo提供。全球共有200個國家及地區以標清、高清或3D的形式轉播了這場比賽,並估計有10億人觀看這球賽。在德國,這場賽事由公共廣播電台ARD播出。比賽結束後,德國全國錄得4465萬人的觀看紀錄,收視率為86.3%,創下該國的收視紀錄。阿根廷方面,全國約有約900萬人收看這場決賽,收視率為63.7%。 此外,這場決賽打破部份國家的收視記錄。報導指,瑞典、匈牙利、愛爾蘭和羅馬尼亞均刷新收視率新高。在美國,全國共有2650萬觀看過該球賽,這是歷史上最多人收看的足球比賽。

    阿根廷屈居亞軍,無法第三度問鼎世界盃冠軍,當地的媒體難掩失望。《今日新聞》(Diario Hoy)認為他們比德國隊打得更出色,但希古恩和阿古路等人頻頻浪費入球機會導致球隊失落冠軍。《真理報》(La Razon)則以「美夢結束」來形容此次的失利,並對球隊空手而回覺得難過。名宿馬勒當拿也認為球隊「不值得肯定」。不過,也有傳媒認同球隊的表現,體育報章《Ole》大讚球員表現出色,又指德國隊門將紐亞在55分鐘碰倒希古恩實屬犯規,理該判處十二碼,但球證尼古拉·列佐里卻視若無睹。因此,該報形容他們的奪冠希望被列佐里掠奪。 在德國,傳媒集中分析球隊的致勝關鍵。《明鏡》把球隊奪冠屬功於德國足協發起的改革,令德國足球回復昔日光輝,並相信這種強勢將會延續。《法蘭克福彙報》也認為足協大力投資在青訓是問鼎的主因。《日...

  5. 201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決賽是國際足總主辦的第20屆國家足球隊賽事——2014年世界盃的最後一場比賽。 它於2014年7月13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的馬拉卡納體育場進行,對陣雙方分別為德國與阿根廷。

  6. 2014年國際足總世界盃 (英語: 2014 FIFA World Cup Brasil ,葡萄牙語: Copa do Mundo de Futebol FIFA Brasil 2014 )是第二十屆 國際足聯 世界盃 ,於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 巴西 舉行。. 巴西是在2007年獲得本屆賽事的舉辦權,這是巴西繼1950年後第二次舉辦世界盃比賽,這 ...

  7. 2014年國際足協世界盃( 英語:,葡萄牙語: )是第二十屆國際足聯 世界盃,於2014年6月12日至7月13日在巴西舉行。 巴西是在2007年獲得本屆賽事的舉辦權,這是巴西繼1950年後第二次舉辦世界盃比賽,這也是南美洲第五次舉辦世界盃足球賽。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