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4日 · 世界衛生組織近年再定義老年期為75歲其實在四十幾歲延伸至七十多歲這初老階段要面對的挑戰如身體上自然的改變包括白頭髮漸多老花周身骨痛以及慢性病陸續出現等。 香港老年學會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指,過往提及老人及退休,較少會關注這階段的人如何調適。 「近十年八年多些人去講young old,惟較少從醫學去講,多以社會學去講,未必能全面。 扭轉負面觀感. 從研究數據知悉,本港照料長者的照顧者,大部分為50至70歲。 「香港young old是一個特別的群體,比起要面對戰亂的上一代有好大分別,後者接受教育的機會少,因此多從事勞動工作,知識水平不高。

  2. 2021年10月22日 · 特約. 發布時間: 2021/10/22 14:00. 最後更新: 2021/10/22 14:25. 分享:. 「人口老化浪潮席捲全球持久不斷香港亦無法避免面對人口老齡化問題。. 根據聯合國世界衞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達至7%時便可稱為高齡化社會」,並預計2050年 ...

  3. 2023年12月23日 · 長者安老問題 迫切解決地步.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數據,在今年中,香港65歲或以上人口佔整體人口的21.9%,即每5名港人就有一名長者。 為積極回應國家主席習近平七一重要講話的要求讓長者得到更好的照顧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用老有所護經民聯針對本港長者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結果顯示4成長者是獨居或僅與老伴同住缺乏足夠的照顧和關懷10個長者4個貧窮資助安老宿位輪候時間長達數十個月長者騙案屢見不鮮不少長者的棺材本被騙走等等。 香港的長者安老問題確實到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地步,經民聯近日公布了一份研究報告,題為《完善「四老」政策構建樂齡社會》,促請特區政府將安老工作列為施政重點之一,不單要制定整體安老政策藍圖,更要為支援長者提供周全的政策配套,築起「養老、敬老、安老、護老」4大支柱。

  4. 2017年10月23日 · 清華大學一位經濟學教授提到一個中國未來二十年的大危機是社會的超老齡化。 六十歲以上人口比重愈來愈高,在家庭中,付錢供養親人的個體,比待養的人數少,所謂供養比太大,會造成家庭問題,結構而言,就是社會問題。 以周邊內地朋友的具體處境而言,可知大概。 這代四十至五十的人,父母是六十至七十多,有些甚至還有八十歲級別的祖父母。 而當然,同代朋友們亦有十歲以下的下一代了。 而中國情況是,很多人六十歲就退休了。 兩夫妻要照顧的,是起碼四位六十開外的老人家,以至最少一個子女。 問題會在他們父母踏進七十歲後更趨嚴重,因為老人家多病痛來了。 工作以外,朋友他們要開始疲於奔命,和兩老穿梭醫院(而中國的看病制度與方式更為疲累),自己再不能輕易出門旅行或幹自己的事。

  5. 2024年4月9日 · 有研究指出隨著年紀增加大腦功能從40歲開始出現老化跡象若能及早注意及預防對延緩腦退化愈有幫助。 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 有助延緩認知障礙出現. 至於如何延緩或預防認知能力衰退,李至南醫生指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減低相關風險因素,包括透過飲食及藥物控制三高、戒煙戒酒,以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 另外,多做運動,建議每週進行至少180分鐘的中強度帶氧運動、多社交,以及多做需要動腦筋的活動,也可幫助增加大腦血液供應,令腦部神經細胞保持活躍。 飲食上,李至南醫生不諱言,攝取特定營養素,比如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等建構腦細胞的關鍵元素,也可為腦細胞注入活力,而美國一份大型研究報告亦指出,攝取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能夠有助延緩認知障礙的症狀。

  6. 2024年4月9日 · 李醫生續解釋因年齡增長大腦老化所致的正常認知衰退早於40歲便開始但若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致的認知障礙症部分病人也有機會早於40歲便開始發病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力受嚴重影響至中後期更會出現情緒及行為問題甚至出現幻覺拆解4大常見護腦謬誤. 網上流傳不少方法聲稱有助延緩認知衰退當中包括食療營養補充劑等李醫生將逐一拆解。 1.補充NMN可保護神經,預防認知衰退? 暫未有太多大型及長期研究證實有此功效。 2.吃果仁可改善認知能力? 有部分研究證明對補腦有幫助,惟許多果仁偏鹹,或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而單靠吃果仁亦不足以補足正常維持腦部及認知功能運作所需的營養素,需配合健康飲食。 3.每日一杯紅酒,減認知障礙風險? 不建議。

  7. 2016年3月19日 · 知‧析趨勢. 發布時間: 2016/03/19. 分享: 香港老齡人口的比例正在不斷上升截至去年底65歲及以上人士佔總人口達15.7%較前五年上升了2.5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社會對相關服務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其中幫助長者走過人生最後一程便是香港必須應對的挑戰去者善終,留者善別,特別是對於患上末期病症的長者,除了提供身體疼痛的紓緩治療,如何讓他們有尊嚴地離開人世,也是重要課題。 以「好死」為原則的善終服務,是全球不少地區正在努力推廣的理念。 按世界衞生組織(WHO)的定義,善終服務,或紓緩治療,即幫助病者和家屬面對威脅生命的疾病所帶來的問題,並及早發現作仔細評估痛楚及其他問題,包括心理、社交及靈性上的問題,從以預防和減輕病痛,改善生活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