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4日 · 回顧1960年代的香港粵語片圈,必會提及由製片人黃卓漢(1920~2004)籌辦的「嶺光影業」。說到「嶺光」,又必會聯想到其最倚重的女主角「銀壇淑女」丁瑩(1938~)。公司營運8年間(1959~1966)共出品51部電影,其中48部為丁瑩主演,她早期曾和知名伶星 林家聲搭檔,後則多與新生代小生 張儀 ...

  2. 2024年1月3日 · 本片如同香港版的《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都是描述炒股票的犯罪手段,許多人表示看不懂,是因為劇情裡面提到許多金融術語,如果沒有相關知識背景,也許會看得有些吃力,就連我自己都不太知道為什麼他可以用這些「空手套白狼」的手法一再的進行大規模的證券欺詐,不但讓一堆人血本無歸、家破人亡,甚至拖垮了當時的香港經濟,但這些有錢人的遊戲,一般人看不懂很正常,不過這些行為都是錯誤的,這是你唯一必須懂的道理!

  3. 這張《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全集》 Sampler,雖說是 Philips《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全集》的先遣部隊,卻收錄六十八軌不同鋼琴家的演出(幾乎完全取樣),雙 CD賣一張中價版的價錢。 唱片史上從來沒有一套唱片,可以讓您一次擁有那麼多位鋼琴家,因此 C/P 值極高。 雖然如此簡短的選段容易失之浮光掠影,讓聽者對鋼琴家產生斷章取義的誤解,但是將這套唱片視為二十世紀鋼琴演奏的縮影,也是極為適切的。 唯一的遺憾是,七十位(組)鋼琴家中沒有任何華人! 這個問題有人或許不在意,但其背後卻隱藏值得深思的大議題,眼看華人社會即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全球經濟焦點,但文化力的展現依然貧弱不振。 以經濟力為國力的指標往往是虛幻的、泡沫的,唯有文化力才代表可長可久的民族情感累積。

  4. 2024年1月22日 · 香港警匪片曾經在八九十年代風靡一時,後來因為重複性過高而逐漸式微,雖然《無間道》之類的作品被視為香港警匪片的革新,但在那之後也有將近20年不再有太多新意,多數都是沿用類似的概念,主打復古情懷,卻逐漸和年輕觀眾產生代溝,從如今這部《潛行》在網路上的極端評價,可以看出這樣的代溝其實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

  5. 2021年10月10日 · 所謂「夏康舞曲」是3拍子舞曲的一種,是使用持續低音的變奏曲的形式,而在巴洛克音樂時代盛行。 使用持續低音的音樂還有「帕薩喀牙舞曲」(Passacaglia),17世紀後半以後,「夏康舞曲」與「帕薩喀牙舞曲」之名稱常常混用。 對小提琴家來說,維塔利的「夏康舞曲」好像是很有名的作品,但一般愛樂者提到「夏康舞曲」,通常只會想起巴赫在小提琴組曲第2號中的一首曲子 (參閱本台「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一文) 。 維塔利的「夏康舞曲」共有3個版本: (1) 在德勒斯登圖書館收藏據說是原稿的版本,但現在被認為這好像不是維塔利的作品。 (2) 最先介紹此曲的是達維特(Ferdinand David)的教本。 達維特是德國猶太人的小提琴家,是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首席,也是 孟德爾頌的朋友。

  6. 2016年10月21日 · 介紹兩首 孟德爾頌 有關海的音樂會序曲。 關於孟德爾頌的介紹,網路上俯拾皆是,不再贅。 「芬格爾洞窟」 (Die Fingalshöhle)作品26是孟德爾頌在1830年作曲的音樂會用序曲。 原題為 「赫布里底群島」 (Die Hebriden),但通常都稱為「芬格爾洞窟」,是一首相當常聽到的管弦樂曲。 這個洞窟由18世紀自然主義者約瑟夫·班克斯(Sir Joseph Banks)在1772年發現,並因18世紀蘇格蘭詩人、歷史家馬克法松(James Macpherson)的敘事詩而以「芬格爾洞窟」 (DieFingalshöhle)聞名於世(如圖)。

  7. 2021年1月29日 · 洪波的故事─才華洋溢的銀幕壞蛋,孤芳自賞的戲劇人生. 「銀幕壞蛋」洪波很年輕就憑藉細膩且「夠壞」的演技,馳騁舞台和銀幕,贏得導演、同行及觀眾的喜愛。. 只是,這位性格演員一直有自恃甚高、孤芳自賞的問題,經常因為「瞧不起」而有意無意地得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