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KF地拉那足球俱乐部(KF Tirana)是一间位于 阿尔巴尼亚 地拉那 的足球俱乐部,成立于1920年8月15日起初俱乐部名为Agimi Sports Association,1927年改名为地拉那体育俱乐部(Sportklub Tirana),1947年再度被更名为11月17日地拉那(17 Nëntori Tirana),1952年至1956年期间又改为 ...

    • 概览
    • 由来
    • 经济
    • 人口
    • 发展历史
    • 人文
    • 政治
    • 气候
    • 著名建筑
    • 大事记

    阿尔巴尼亚首都

    地拉那(Tirana),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位于国土中西部的伊什米河畔,西距亚得里亚海岸40千米。

    地拉那位于中部克鲁亚山西侧盆地,伊塞姆河畔,东、南、北三面环山,西距亚得里亚海岸线27公里,正处在肥沃的阿尔巴尼亚中部平原的末端。居民大部分是穆斯林。年最高平均气温23.5℃,年最低平均气温6.8℃。

    2019年12月26日,位列2019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374名。

    地处山间盆地,冬季温湿,夏季干热。15世纪成为居民点。1614年形成城镇。1920年被定为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解放后,经济和人口成倍增长,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占全国的1/5,主要有机械、纺织、化工、木材加工、食品和印刷等部门。市郊有水电站和煤矿。市区的西部为新建工业区。全国交通枢纽,有公路通往全国各主要城市,铁路通外港都拉斯和爱尔巴桑、费里、拉奇等城镇,市郊有国际航空站和水电站。有地拉那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国家科学院、图书馆、文化宫、电视台、博物馆、剧院和音乐厅等。城市东部和北部主要部分为旧城区,多传统建筑。有斯坎德培广场和列宁纪念碑、游击队纪念碑等。斯坎德培广场位于市中心,附近有清真寺。城市多公园和街心花园。

    阿尔巴尼亚是欧洲最贫穷的国家,而地拉那又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全国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农业种植,五分之一的人口在国外工作。国家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包括了高失业率、政府官员的腐败问题以及有组织犯罪。虽然阿尔巴利亚依赖农业,但从事农业的人大多是在用过时的设备及方法来耕作。而且贪污的严重使外资却步,阻碍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发展。阿尔巴尼亚接受外国的经济援助,主要援助国有希腊和意大利。出口较少,进口主要来自希腊和意大利。进口货品的资金主要来自于经济援助和在国外工作的难民所带回来的收入。希腊政府也向阿尔巴尼亚公民非正式地贩卖希腊签证,阿尔巴尼亚公民没有自由出入境的权利。正因为如此两国在阿尔巴尼亚的主要城市都设有签证机构,并在阿尔巴尼亚公民自由出入欧盟的问题上经常发生非正面冲突。

    主要人口(97%)是阿尔巴尼亚族,古伊利里亚人后裔,信奉伊斯兰教,因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多年,与土耳其在文化上有很深的渊源。此外还有少量希腊族。官方语言是阿尔巴尼亚语,但是在一些地区希腊语也通用。

    自从奥斯曼帝国的入侵起,大多数阿尔巴尼亚人是穆斯林,但宗教信仰于共产党统治时期遭到官方查禁,当时阿尔巴尼亚宣称其为世界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无神论国家。如今人民得到信仰宗教的自由,阿尔巴尼亚境内容许各种宗教教派流传,然而无信仰者仍占国家总人口的75%。世界上几个主要宗教都在阿尔巴尼亚有分支机构,但所有宗教的信徒都能和平的相处,从未有宗教狂热的问题。跨宗教的联姻十分常见,归功于对阿尔巴尼亚强大的国家认同感,令不同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都能团结在一起。

    地拉那最早在17世纪初期由一个土耳其将军所建,他为了吸引移民,建立了清真寺、面包点心店和浴池。随着交通发展和商队来往的增多,地拉那逐渐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1920年卢什涅会议决定把地拉那定为阿尔巴尼亚的首都。1928至1939年佐格一世王朝统治时期,曾雇请意大利建筑师重新规划了地拉那的城市建设。1939至1944年德国和意大利对阿的占领结束之后,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于1946年1月11日在地拉那宣告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地拉那在苏联和中国的援助下进行了大规模扩建,1951年建成了水电和热电站。地拉那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和主要工业中心,有冶金、拖拉机修理、食品加工、纺织、制药、化妆品、染料、玻璃、瓷器等工业。地拉那附近有煤矿。有铁路连接都拉斯等地,有国际航空港。1992年阿尔巴尼亚发生剧变,...

    全市树木掩映,有公园和街心花园200多处,数条林荫大道从市中心的斯坎德培广场向四周辐射。1969年,在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23周年纪念日之际,为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树立的铜像在斯坎德培广场落成。广场附近有清真寺(1819年建成)、索古王朝的王宫、民族解放战争博物馆、俄罗斯式建筑文化宫和国立地拉那大学。城市东部和北部的主要部分是旧城区,那里大多是具有传统特色的老式建筑。市内有剧院、博物馆和音乐厅。市东郊的达埃蒂山,高1612米,建有占地3500公顷的达埃地民族公园,周围建有人工湖、露天剧场和休养所等。

    提起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中年以上的中国人大都会记得《歌声飞向地拉那》这首传唱一时的老歌,以及那段特殊的中阿友好时期。初夏时分,记者乘飞机来到了这座有“亚得里亚海明珠”美誉的城市。

    在欧洲,地拉那算得上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都城,早在2700多年前,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活。地拉那人口近70万,是阿全国最大的城市。从飞机上俯瞰,只见城市的北、东、南三面为山丘环抱,山上长满绿色的地中海植物。地拉那机场位于山丘之间,每天只有少数几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这里起降,机场显得萧条。机场的入境大厅是一排陈旧的平房,低矮狭窄,设施简陋,过境通道也不多,乘客需排长队才能入境。

    漫步地拉那街头,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这里的汽车不少。主要大街上汽车一辆接一辆,真可谓车水马龙。与别的东欧城市不同,地拉那街头几乎是清一色的西欧产小轿车。当地的朋友告诉我,这些车都是阿尔巴尼亚到西欧打工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带回的二手车,据说阿尔巴尼亚是世界上人均拥有奔驰车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不过,地拉那的交通设施却不够完善,红绿灯为数极少,斑马线模糊不清,司机违章停车、抢道的情况随处可见,整个城市的交通秩序显得有些混乱。

    在地拉那市中心的广场上,阿尔巴尼亚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横刀立马的青铜塑像依然矗立。国家博物馆门前,一位手握钢枪、大步向前的妇女雕像也让人想起了过去一代阿尔巴尼亚妇女的形象。仔细观察,记者发现广场四周有不少新开的商店,店内陈设新颖,商品供应齐全,其中不乏邻国意大利的名牌服装、首饰,店主人几乎都会讲些英语,服务态度也还不错。朋友告诉我,仅仅在几年前,地拉那的商店里还是灯光昏暗,商品单调。市场也反映出了地拉那这几年的变化。

    地拉那给记者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建筑业的欣欣向荣。无论在市区还是城郊,都可看到建造新房的火热场景。据统计,近5年来,阿建筑业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建房热一方面改变了阿尔巴尼亚的面貌,另一方面也带动了阿整体经济的发展。

    总统是国家元首,由“Kuvendi Popullor”,也就是人民议会选举产生。议会的155名主要成员由阿尔巴尼亚人民选举产生,任期5年。总统有权利任命部长。

    地拉那地处山间盆地,冬季温湿,夏季干热。平均气温最高23℃,最低6.8℃。

    斯坎德培广场

    斯坎德培广场是体验当地日常生活的最好去处。孩子们开着橙色的塑料小车在你脚边呼啸而过,而真正的小汽车则在广场南部的斯坎德培骑马雕像(equestrian statue of Skenderbeg)下扬起阵阵尘土。当你驻足观看这位民族英雄标志性的山羊头盔时,该城最古老的建筑之一Et'hem Bey清真寺(1789~1823年)的尖顶就会跃入你的眼帘。清真寺后面是一座高大的钟楼,你可以爬到钟楼顶上俯瞰整个广场和色彩艳丽的费里斯转轮(一种在垂直转动的巨轮上挂有座位的游乐设施,因其发明者19世纪美国工程师乔治·费里斯而得名。)还有坐在里面显得很小的地拉那人。

    历史博物馆

    广场的北面是国家历史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是阿尔巴尼亚最大的博物馆,珍藏着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古代文物。博物馆的正面装饰着精美的镶嵌壁画《阿尔巴尼亚》(Albania),它反映了从伊利里亚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尔巴尼亚取得的所有利用。博物馆的前身是意大利占领时期的警察总局。

    地拉那大学

    国立地拉那大学也在广场附近。地拉那大学是阿尔巴尼亚的最高学府,是全国惟一的综合性大学,共有学生1.5万人。有几条林荫道从斯坎德培广场向四方辐射,全市林木扶疏,有300多个大小街心花园。春夏的傍晚,不少公园里有乐队演奏古今名曲,游人可以边喝啤酒、咖啡边欣赏音乐。

    地拉那市市长当选2004年世界市长

    对任何一个城市来说,市长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特殊的角色,因为市长的能力与这个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日前,“2004年世界市长”评选落下帷幕,经过全球网民投票,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市市长埃迪·拉马击败了世界各地的400多位市长,当选为世界最佳市长。

    地拉那市成为北京第42个国际友好城市

    当地时间2008年3月21日,正在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访问的牛有成副市长会见了阿首都地拉那市市长埃迪·拉马。会谈后,双方正式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地拉那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地拉那市成为北京第42个国际友好城市。

  2. 印度历史上数学家之一. 收藏. 0.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泰米尔语 :ஸ்ரீனிவாஸ ராமானுஜன் ஐயங்கார்,转写:Srīṉivāsa Rāmāṉujan Aiyaṅkār,又译拉马努詹,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是 印度 历史上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 他没受过正规的高等 数学教育 ,沉迷数论,尤爱牵涉 π 、 质数 等数学 常数 的求和公式,以及 整数分拆 。 惯以直觉(或者是跳步)导出公式,不喜作证明(事后往往证明他是对的)。 他留下的那些没有证明的公式,引发了后来的大量研究。 1997年,《拉马努金期刊》(Ramanujan Journal)创刊,用以发表有关“受到拉马努金影响的数学领域”的研究论文。 中文名. 斯里尼瓦瑟·拉马努金. 外文名.

  3. 赛尔曼·亚伯拉罕·瓦克斯曼(Selman Abraham Waksman,1888年7月22日-1973年8月16日),美国著名微生物学家、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得主,1888年生于俄国时期的 乌克兰 。. [1-2] 赛尔曼曾为自然产生的抗菌物质创造了新词“ 抗菌素 ”,并于1940年发现放线菌素。. [1-2 ...

  4. 演艺经历. 播报. 编辑. 1997年,佘诗曼在瑞士读完大学后返回中国香港,在妈妈的提议下参加了《 香港小姐 》选秀比赛,最终获得季军,赛后与香港无线电视台签约,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1998年,佘诗曼出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她在时装励志剧《 明天不一样 》中饰演了工程部部门主任麦婉仪;同年,被导演 李添胜 选中,在其执导的古装武侠剧《 雪山飞狐 》中饰演明辨是非、心地善良的 苗若兰 [5]。 1999年3月29日,佘诗曼与 古天乐 、 宣萱 共同主演的时装剧《 刑事侦缉档案IV 》播出,她在剧中饰演了温柔婉若又孝顺的女警文婉兰 [6]。

  5. 全 名. 孛儿只斤·铁木真. 别 名. 元太祖、元圣武帝、成吉思皇帝. 谥 号.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尊 号. 成吉思汗(传统蒙古文:ᠴᠢᠩᠭᠢᠰ ᠬᠠᠭᠠᠨ;拉丁蒙古文:Činggis Qaγan) 庙 号. 太祖. 所处时代. 中古时期. 民族族群. 蒙古族. 出生地. 漠北 斡难河 上游. 出生日期. 1162年5月31日 [111] 逝世日期.

  6.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 浪漫主义 作家。 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 代表作有:《 亨利三世及其宫廷 》(剧本)、《 基督山伯爵 》(长篇小说)、《 三个火枪手 》(长篇小说)等。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 先后参加了1830年“ 七月革命 ”、1848年推翻 七月王朝 革命、加里波第对 那不勒斯王国 的征战等活动。 1870年12月5日,大仲马逝世,终年68岁。 2002年,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 法国先贤祠 。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