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11月5日 · 女性工業家代表. 在工業界打拚的女性本就不多,成功的更是鳳毛麟角。 在鐘錶這一由男性主導的行業,莫慕潔是第一位贏得「青年工業家」稱號的女性。 她認為這個獎項是對公司、家庭的一個交代,更是業界對於標準錶針的認可。 她很開心自己的努力能夠獲得人們的肯定。 出生在工業家家庭,莫慕潔從小做事就不太在乎自己女性的身份。 她笑言她的母親余佩貞更是一位女強人,如果不考慮年齡限制,一定比她自己更有資格當選「青年工業家」。 但是,當她真正踏入這個行業,工作中遇到的各式問題讓她開始思考,作為一位女性工業家和管理者,如何與員工溝通,讓他們接受自己的理念。 「坦白講,這個行業中歧視是存在的,所以我更需要不斷的學習,比如看很多展覽會、參加訪問團,向師傅和行家請教,吸取經驗。

  2. 2013年2月18日 ·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高鈺) 五育中學35周年校慶繽紛大匯演早前假沙田鄉議局大劇院舉行。. 當晚嘉賓、家長、老師和同學千多人聚首一堂,場面熱鬧 ...

  3. 2018年3月2日 · 今日香港. 一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馬拉松」剛圓滿結束,此盛事吸引不少本地及海外健兒參賽,參與人數高達7.4萬人。 近年,本港的體育運動氣氛有所提高,不但有不少運動盛事假本港舉行,而且本地精英運動員在國際體壇屢獲佳績,從而帶動更多市民參與運動。 有見及此,本文將簡述近年香港體育發展的主要策略,以及探討這些策略對於提高市民生活素質的一些好處和限制。 文嘉俊 中學通識科教師、中大社會科學學士及通識科學位教師教育文憑. 民政事務局於2001年成立了體育政策檢討小組,對本港的體育發展政策作出全面檢討,並在翌年發表題為《生命在於運動》的報告書,首次提出以三管齊下的策略發展體育,包括: 1. 普及化:即在社區建立熱愛體育運動的文化,受眾是全港市民。

  4. 2017年3月13日 · 勤做運動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好處,大致可分為3方面: 過程釋天然「快樂劑」 一,透過持續的運動鍛煉意志力及耐力:投入運動訓練的初期,由於身體需要時間適應,過程難免會相當辛苦。 不過過了適應期後,持續運動帶來的好處便會顯現。 只要青少年願意在運動中不斷地挑戰自己的紀錄或者極限,他的意志力及耐力便會得到顯著的提升,連帶個人的自信心及抗逆力亦會有所增加。 幾乎所有運動的愛好者都表示當做運動成為了習慣以後,中斷不做反而會感到不舒適,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亦因為這積極正面的生活習慣,令致日常生活更為充實及有意義。 二,持續運動有助紓緩壓力及情緒困擾:持續的帶氧運動會令身體分泌安多酚(endorphin),安多酚是一種腦下垂體分泌出來的氨基化合物 ,它能產生快樂的感覺,也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力。

  5. 2021年4月2日 · 香港文匯報昨日向八大查詢2024/25學年聯招基本入學要求。 港大、中大、科大、城大、理大均表示,「332A33」會是2024年起的最低入學要求。 科大及城大表明,「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取得「達標」成績將不會被納入收生計分中。 七大要求另兩選修科成績. 嶺大入學要求則為「332A22」;教大最低入學要求則改為「332A+2X」,比目前要求學生多修讀一個選修科,收生分數以最佳五科計算;浸大回覆將議決符合大學基本入學要求的規定,並盡快公布詳情。 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是次優化措施的確令各核心科的教學時間明顯減少,其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由以往7級減至2級,考生應付考試的確較以往容易,惟將眼光放大至整個文憑試,則未必如此。

  6. 2017年5月1日 · 陳美齡博士於2016年出版首本中文著作《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進了史丹福》後,引來巨大回響,大半年間十次再版,並高踞當年香港暢銷書榜榜首。 每次她出席香港及內地的分享會,均被家長、教師包圍簇擁,請教如何面對孩子的學習問題。 她感同身受,開始研究香港教育的問題癥結,並寫成《40個教育提案──把快樂帶回給香港學生》(中/英文),希望作為禮物送給香港人,以回報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 圖文:草草. 讀文匯報PDF版面. 相關新聞.

  7. 2015年5月25日 ·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杜法祖) 對於近年接連有拖車在斜路上作業時溜動引發嚴重意外,香港汽車工業學會會長李耀培表示,拖車司機在斜路上作業時須留意安全程序,除了須拉緊手掣外,亦需要將車入波,因齒輪會有助將車鎖定,並要在車胎前或後放置俗稱「三角條」的木條,以固定車身,車輛才沒有溜前或溜後的危險。 李耀培稱,波箱齒輪可將車輛「卡」住,一旦手掣失靈時,可令車輛移動距離減短。 另外,如在斜路上停車,除拉手掣及入波外,還需要扭軚,例如泊在斜路左邊,車頭向上,應扭左軚,因一旦車輛溜後時,車尾會撞向左邊路壆,可盡量令車停下減低傷亡。 當車輛上架後,如發覺車輛有溜前或溜後情況,應即時撳掣將車放下,使其及時煞停,而不是跑上車拉動手掣「救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