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1日 · 智能客服是降低成本及提升服務的發展趨勢,但回歸到客服的初衷,客戶體驗的回饋才是決定如何推動的要點。 物聯網未來在新商品及服務的層面將被廣泛的應用,而其核心價值在於與大數據及AI技術的結合發展,這個領域的發展最有可能顛覆數百年來保險業奉為圭臬的計價基礎。 而區塊鏈確保安全不被竄改,加上約定條件自動執行的特性,將有機會昇華被動的保險契約成為主動執行的契約。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0期.

  2. 2024年1月1日 · 244. 0. 回顧2023年,美國強勢升息,連帶衝擊全球金融環境,為臺灣保險市場帶來倍感艱辛的一年。 不過危機中也潛藏契機,人工智慧的出現再次使數位工具發展再次受到矚目,異業結盟更為保險業帶來多元化的服務方式,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率領團隊,乘著浪潮趨勢,迎戰充滿挑戰和機會的2024年。 回顧整體壽險環境,全球人壽總經理馬君碩語重心長地說:「2023年是壽險業相當挑戰的一年。 」站在保險公司的角度看整體環境,馬君碩指出壽險業的挑戰來自幾個方向: 美元強勢升息,美元類保單吸引力降低,過往受到保戶青睞的投資型商品,在高利環境下也相對失色;其次,監管機關在2023年7月發布的商品新規,限縮了投資型商品的連結標的,立意雖旨在降低複雜市場環境下的客訴率,卻也連帶減少保險公司能提供的金融商品。

  3. 2021年1月1日 · 金融科技的範疇很廣,大致可分為──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及應用程式介面5大領域,彭金隆表示,保險公司在這5個領域都做了相當大的努力。 「數據是一個未來的資產。 」對保險公司而言,未來發展的決勝關鍵絕對在於數據的運用。 因為我們可以從大數據之中發掘出客戶新的需求,以及掌握客戶的習慣、消費的趨勢等;而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愈來愈普及,如在保險公司的作業流程上已經使用愈來愈多,如核保、理賠等,都藉由AI訓練師,以及透過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使流程更加快速、準確。 至於物聯網過去多是與UBI(User-Based Insurance,使用者基礎化保單)車險相關,而壽險業對於和智慧型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結合的UBI健康保單的開發,也於2020年開始有較大的進展。

  4. 2021年7月1日 · 2922. 人身壽險的重要性,是為了解決保戶走得太早及責任未了時所面臨的難題,保單上指定受益人的部分,還能夠充分展現要保人真正想要照顧、愛護的人,進而不造成家人或是下一代兒女的負擔。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然而我們對於人的離去往往避諱不提。 事實上,無論身在哪一個階段,一份壽險規劃保障,能使人在離開之後,留愛給家人,對於有家庭責任的人來說,壽險更是不可欠缺的保障,在保險規劃裡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保險的重要性無可取代. 三商美邦人壽黃昭琪經理談到,人的一生中可以簡單地歸納出3大風險,分別是「走得太早」、「活得太久」,以及「想走時卻走不了」。 當人在年輕時離開,會帶給家人痛苦;壽命比預期來得長時,自己會受苦。

  5. 2023年1月1日 · 過去數位扎根強調行動優先(Mobile First)作為堆疊數據池的基礎,下一步,將展開數位串聯(Digital Everything),改變目前強調「我們有什麼數位工具」的出發點,專注在「要讓客戶體驗什麼」的思維,達到客戶、業務同仁、員工3方全方位客戶體驗

  6. 2023年1月1日 · 面向1. 面臨動盪環境變遷,商品、服務都需要「更健康」 回顧2022年的環境變遷,臺灣面臨新冠肺炎衝擊,與日漸嚴峻的高齡議題,使得民眾健康風險攀升。 為強化大眾的健康意識,國泰人壽透過「商品×服務」思維,鼓勵保戶參與「FitBack健康吧」計畫,在疫後新生活裡維持健康狀態。 只要保戶持續從事健康促進行為,就能獲得保費折減,讓保險從「事後補償」,提升至「事前預防」的角色。 以國泰人壽健走型外溢保單為例,投保年齡以20~49歲最多,女性近6成,全體保戶的累積總步數已超過880億步。 面對大環境的動盪,還有聯準會不斷升息,國泰人壽在商品設計的對策,除壽險基本保障外,亦包含具抗通膨特性之「利率變動型壽險」。 透過宣告利率,民眾能適度參與市場投資,有機會提高保障、讓資產穩健增值。

  7. 2020年6月1日 · ★專長是為資產高淨值富豪個人或超級富豪家庭提供投資及理財規劃服務,客戶遍布53個國家. ★擁有2個學士學位、3個碩士學位,2018年拿到金融保險博士學位. 每一間保險公司都會做培訓,在培訓時,公司會教你如何蒐集資料、需求分析,協助我們找到客戶正確的需求後,有能力替客戶挑選正確的規劃與商品。 但這只是理論,實際上,通常客戶給的資料並不會完整,導致我們沒有確切的資料,也就無法推薦最正確的產品。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究竟該介紹哪一項產品? 每一個人都想銷售產品,但卻沒向客戶說明為什麼他們需要這項產品。 我的建議是:與其做商品簡報,不如做觀念式簡報,讓客戶瞭解「為什麼他們需要保險」? 先讓客戶理解觀念,再做需求分析. 觀念式簡報聚焦在4點,也就是保險公司應該保障的4個面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