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普通话 是 現代標準漢語 的變體之一,也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通用語言 [1] [2] 。. 繼承了 中華民國國語 ,普通話與 漢族 中的 北方官話 最為類似,以 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及 现代白话文 著作为 语法规范 。. “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 ...

  2. 2024年1月23日 · 普通话 是 現代標準漢語 的變體之一,也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通用語言 [1] [2] 。. 繼承了 中華民國國語 ,普通話與 漢族 中的 北方官話 最為類似,以 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及 现代白话文 著作为 语法规范 。. “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 ...

  3. 2024年1月23日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通話 是 現代標準漢語 的變體之一,也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通用語言 [1] [2] 。 繼承了 中華民國國語 ,普通話與 漢族 中的 北方官話 最為類似,以 北京語音 為標準音,及 現代白話文 著作為 語法規範 。 「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3] 。 1923年 中華民國教育部 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於現代中國 北方官話 的 白話文 語法和 北京話 語音 制定標準化漢語,稱為 中華民國國語 。 1932年經中華民國教育部頒佈《國音常用字彙》後,被採納為中國的官方語言。 作為 聯合國 六種官方工作語言之一,成為國際人士學習中文的主要參照。

  4. 2024年1月23日 · 普通话 是 现代标准汉语 的变体之一,也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通用语言 [1] [2] 。. 继承了 中华民国国语 ,普通话与 汉族 中的 北方官话 最为类似,以 北京语音 为标准音,及 现代白话文 著作为 语法规范 。. “普通话”中的“普通”二字是指“普遍 ...

    • 历史
    • 整體法規政策
    • 整體措施
    • 口音歧視
    • 地方政府措施
    • 積極推廣普通話城市
    • 普通话与地方语言的关系
    • 评价
    • 其他华人地区的标准汉语普及情况
    • 其他类似的推廣國語運動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華民国开始系统化地推广国语。1913年,中国读音统一会制定了“国音”系统,它的特点是“京音为主,兼顾南北”,具有入声,史称“老国音”。当时对国语标准音存在争论。一派支持国音,即主张“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另一派支持京音,即主张“纯以北京话为标准”。1920年,南京高师英文科主任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主张以北京音为国音标准,这个主张得到认可。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成立“国音字典增修委员会”,并确定采用北京语音作为标准,称为“新国音”。1932年5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发布以新国音为准《国音常用字汇》,并指出“所谓以现代的确北平音标准音者,系指‘现代的北平音系’而言,“并非必字字尊其土音”。这标志着现代汉语标准语第一个系统——国语系统的正式形成。 194...

    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以其憲法基礎,以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作为具体的法律来主导推行推廣普通話運動。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列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普通话相关的条文如下: 1. 第二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 第三条:“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3. 第四条:“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4. 第十条:“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 5. 第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6. 第十三条:“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7. 第十九条:“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 8. 第二十条: “对外...

    官方觀點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观点,其认为推广普通话促进了经济、教育、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将实现“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初步普及”。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表示,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地方性法规中“各级各类民族学校应当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以及“经本地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有条件的民族学校部分课程可以用汉语言文字授课”等相关规定进行违宪审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审查认为,上述规定与宪法第十九条第五款关于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定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育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不一致,已要求制定机关作出修改。 此觀點惹來多方關注,其中在日本的蒙古籍學者楊海英認為,這是官方推翻建政75年所採用的民族政策。

    普通话水平测试

    为了与推广普通话相适应,政府推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由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委员会领导,由各省市相关单位实施。普通话水平划分为三级六等,即一甲、一乙、二甲、二乙、三甲、三乙,其中一甲为最高等级。通过测试,应试者可以获得对应的普通话水平证书。截至2009年,中国大陆已有逾3000万人次参加此项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规定,公务员应使用普通话,一般要求达到普通话三级甲等水平。 对于教师岗位,一般需要达到普通话二级乙等水平(语文教师须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对于商业、邮政、通信等服务性行业,对于普通话的使用也有相关的法规。

    媒體推廣

    广电总局在2000年到2014年多次发出专项通告,限制和打壓地方广电媒体使用方言,比如禁止译制片使用方言,压缩和减少地方方言节目。除广东、闽南地区、上海等少数地方外,全国绝大部分省市方言媒体都非常少,并且播出时段,范围都受限制。例如,上海的上海话节目仅限于少数广播电视节目,理由是“普通话水准下降,方言土语泛滥”。 2009年7月,广电总局发言人朱虹表示中國的电视剧的语言,除地方戏曲片外,应以普通话为主,不得使用方言和不标准的普通话,並且领袖人物的语言也要使用普通话。不過2014年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和2021年的电影《毛泽东在才溪》中的邓小平和毛泽东依然講方言。 在廣東省珠三角地區,1980年代因考慮到鄰近港澳地區,要與香港電視節目競爭,加強「政治宣傳」,當局才特別批准南方衛視(現時的大湾区卫视)、珠江频道及珠三角地区的廣州電視台、佛山电视台等本地频道使用粵語廣州話,而並不是出於對本土文化、語言、生活習慣等範疇保育與傳承的考慮。

    校园限制

    中國大陸的部分地方和城市,如果有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方言,会被扣“操行分”,以致影响班级评比。

    非漢族的口音

    壯語口音的漢語普通話在2016年起遭到普通话使用者大規模惡搞、調侃、炒作。。《广西民族报》總結此事在壯族之間的回響,有指「醜化了壮族,是对一个民族的蔑视」,有指「好事者做的恶搞的空耳字幕迎合了部分国民的低级趣味」等等。源于一段壯語口音的失戀獨白,原句用普通話的諧音來拼寫是「蓝瘦,香菇(難受想哭)。本来今颠搞搞猩猩(本来今天高高兴兴),你为什莫要缩这种袜(你为什么要说这种话)?」。标准壮语的声母没有送气声母,只有g没有k,所以“哭”成了“菇”;壮语的声调比漢語普通話更平稳,所以第三声的“想”听起来像第一声的“香”;一些壮语方言声母n/l不分,“难”成了“蓝”。

    廣西

    广西自古就是多语言地区,因地域關係粤语曾影响甚大。后来,广西自治区政府致力使用行政手段在东南部多个城市实行“推普”政策,在1996年率先把南宁市和梧州市公共汽车的南宁白话(粤语的分支)报站取消,南宁电视台、电台等媒体全部禁止粤语,使民众在媒体广播方面也没有了可以借鉴的语言环境。南宁当局也在学校和工作单位内宣传污名方言“粗鄙”,使用普通话“文明”。在2001年取消南宁市和2002年取消北海市(市区)的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珠江台)。 2010年底,广西电台经济广播已播出18年粤语白话节目被完全取消。2012年10月,珠江台在梧州市被广电总局禁播。同年12月28日起,广西部分地区有线电视中的广东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TVS-2)亦突然停播。现在在广西东南部粤语区,粤语已经被边缘化,省府南宁的粤语已经成为濒危语言,取而代之的是带有粤语、壮话混杂口音的“南宁普通话”。而南宁最本土的方言—平话在普通话和粤语的双重打压下,更加被边缘化。雖然廣西廣播電視台曾於2014年因跟广东广播电视台合作的关系而把旗下的影視頻道定位為一個粵語頻道,但是該頻道播出的粵語節目相較廣東仍然相當少,大部分的粤语节目都是...

    廣東

    廣東普通話教育的高潮是隨1956年国务院發佈《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開始,當年7月廣東省教育廳發出通知,第一次把普通話教學列入廣東中小學教育工作的內容。1982年上半年,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就要求廣東電臺加强推普工作,組織語言專家編寫推廣普通話的廣播稿,在電臺開設《廣東人怎樣學好普通話》的講座,還先后以广东省委的名义发了两个文件,规定县以上的党代会等大型会议必须讲普通话。其花費大量人力、財力,推普力度可算首屈一指。退休后的任仲夷在1999年為書題詞時更放言: 1990年国家语委明确以广东、福建两省和上海市作为南方方言区推广普通话的重点地区。1991年派出专门调查组深入广东、福建的一些地区做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1992年2月2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关于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决定》。 广东省在2011年底发布《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对教育、政府公共服务、公共地方标识、电视广播的语言、中文字及拼音译名的使用等提出诸多限制,例如禁止学校教授“方言”。自此,不少廣東城市,尤其是粵西地區的電台和電視台都被強制轉用普通话播放節目,其中以湛江和陽江等粵語城市推普的情況最為嚴重...

    推广普通话是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郊区、农村地区进行,因此首先是在各个方言区人口流动较为频繁的大城市进行试点,几乎每个方言区均有一至两个“积极推广普通话城市”;随后将推普经验复刻到同方言区的城市;再后在向农村地区扩展。一般是要求教育、媒体、商业中全面要求采用普通话,当市民形成习惯,城市普通话氛围形成之后再放宽。另外,大规模移民的城市,虽不是重点推普城市,但是也应移民客观要求进行推普。 以下城市推广普通话力度较大。在1995年开始就在教育、广播中开始进行,至2000年左右普通话已经成为城市通行语言。 1. 中原官话:宝鸡 2. 兰银官话:银川 3. 冀鲁官话:石家庄 4. 胶辽官话:青岛 5. 江淮官话:合肥 6. 西南官话:武汉 7. 晋语:张家口 8. 吴语:宁波,苏州,上海 9. 闽东语:...

    对于推广普通话与地方语言二者之间存在争论,许多人认为推普会导致地方语言消失。有人认为,保护方言属地方保护主义,不利于推普。但也有人认为,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相辅相成,并不矛盾。也有一些方言反对派认为:推普必须彻底地“推普废方”,方言音土,特别是一些方言没有官话口音为国内的“伪外语”不利于全国人民交流,方言几乎大场面用不上,在社会上是“毒瘤”而“多余”的,方言逐渐被普通话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正面评价

    1.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客观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3.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4.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因素,推广普及普通话是大陆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5. 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的发展和应用。

    负面评价

    在中国大陆,普通话具有标准汉语的法定地位。由政府保障其推广使用,具有天然优势。而中国现存的自然语言又十分丰富,部分语言又处在发展活跃期。推广普通话与现存自然语言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冲突。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确立普通话地位的同时也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但是宪法并无明确其他地方语言的法律定位与相关权利保证,使得矛盾集中体现在推广普通话与汉语方言保护方面。而地方语言的湮灭不利于地方文化多样性的保护, 在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下,相当多地区出现年轻一代自认普通话为母语,自己地方原语言不擅长使用、不当作第一语言的状况。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以普通话“通用”为由,压制当地原通用语言通行的极端情况。 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7條表明語言上的「少數人」同樣享有「使用自己的語言的權利」,但是截止201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尚未批准该公约。

    中華民國(台灣)

    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國民黨過去長期執政時在臺灣強推國語運動,甚或用激烈政策(如《廣電法》22 條限制電台使用地方語言比例)推行國語,並使之成為台灣人的生活語言。台湾的国语运动已使絕大部分台灣人掌握國語(有人估計約90%),如台灣不少大都市的車站,國語的使用程度超過40%。臺灣雖然已經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母語,但是國語取代母語的趨勢仍然無法停止;許多年輕人的母語變成國語,尤其以客家、原住民族與外省族群的年輕世代中更加明顯,而原本臺灣漢人主流語言臺灣話亦面臨大量年輕人不通曉、或長期被非臺語族群汙名化,而瀕危。現代臺灣社會大量缺乏臺語、客家語與原住民族語的使用環境,大多數人以華語、英語為第一、二的溝通語言,加上政府語言政策顢頇、主流社會仍受國語和國語文用字習慣影響,而使傳統母語及俗語文加速式微。有鑑臺灣人母語能力一代一代地變差,近十多年來,本土社團不斷推行,許多台灣母語也有相關的考試、認證和政策。然而,仍有學者預估,連臺灣最強勢的本土語言臺灣話,也恐於21世紀消失。

    香港

    香港大部分學校的中文科採用粵語教學,稱為「母語教學」,其他科目也大多使用粵語或英語教學(參見香港英文授課中學)。1980年代中英簽署《中英聯合聲明》後,社會開始興起學習普通話熱潮,有學生和市民自費報讀私人機構開設的普通話課程,前往研究社、語言中心查詢的市民絡繹不絕,當中不少人是在職人士欲在工餘時多學一門語言,也有學生欲在暑假空閒時充實自己。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屬非牟利社團,於1970年代成立,致力推廣普通話。部分大商業機構,特別是與大陸有生意往來的,更會開班內部教授員工普通話。 1981年9月,教育署前身教育司署按課程發展委員會建議及社會需要,開始推行普通話試驗計劃,首階段由小四開始,逐步擴展至小六;第二階段由1984年9月開始對中一年級推行計劃,1986年正式成為學校科目,但並非強迫所有學校推行,而是由各學校自行決定,當時推行普通話計劃曾面對師資不足問題,教育司署提供普通話課供教師修讀。1980年代初,教授普通話主要使用注音符號,其次使用漢語拼音,兩種拼音法皆在香港流行,由於香港人普遍懂英文字母,漢語拼音方案逐漸強勢,但使用哪種方案在社會仍有爭議,當時有意見認為在幼童時期應教授注音...

    澳門

    澳門在澳葡時期,官方語言雖為葡語,但葡語在澳門民間並不廣泛(只有澳門土生葡人和政府官員使用),且葡語在世界上流通程度不如英语,故澳門民間仍以粵語為主要語言,與香港一樣以英語為第二語言。1999年澳門回歸後,中國政府才開始在澳門推廣普通話。但澳門方面也跟同樣以粵語為主要語言的香港一樣,粵語字仍在澳門坊間經常被使用。

    在大中華區域以外的國家和地區也出现过类似“推普”的推行国语现象。法国消灭土语(Patois,含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运动持续了两百多年,直至1960年才停止。其中在布列塔尼大区的小学中出现了“不准随地吐痰,不准讲布列塔尼语”这样的宣传口号。法语推广运动的强制性和校园内措辞不当的标语让欧西坦人对祖先语言文化产生了羞耻感(Vergonha(英语:Vergonha))。除因德语影响而较为强势的阿尔萨斯语外,目前法国各种土语已经式微。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實行「標準語推進」、「方言撲滅運動」等措施,將日本列島上原本語言不通的各地方言及少數民族語言由標準日語取代。例如日本當局禁止使用琉球语。琉球语(冲绳语)现已面临濒危处境。日本在北海道实施的纯日语教育,使得与其他语言无联系的阿伊努语至2007年仅剩十位使用...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普通話. 195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文字改革会议把「國語」改称「普通话」 [7] ,意为“普遍共通、普遍通用”之全國共通語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发出关于 推广普通话 的指示,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以“ 推广普通话 ”为重要的政策之一。 [8] [9] 港澳地區 較常將「國語」一詞作為現代標準中文的稱呼。 在 香港 、 澳門 , 粵語 是通行語言也是政府工作語言,政府不強制推廣普通話,不少中小學校以粵語為教學語言,但都教授普通話。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以及民間機構均通過不同方式推行普通話 [10] ,但民間交流仍然使用粵語。

  7. 概論. 共通語. 漢語不同分支不一定能 互通 ,不過不同漢語分支的人一般通曉 標準官 , 現代標準漢語 有 國語 、 普通話 、 新馬華語 等大致相同的變體,僅有個別字詞的讀音有些微分別。 書面共通語通常指現代 官文 。 漢語圈 的中小學多有 中國語文科 ,教授漢字、漢語語法、文學,又稱 語文 課、中文堂、國文課、 華語 課。 現時,在 中國大陸 ,漢語標準為 普通話 ——以 北京 为标准语音、以 官文 著作作为 語法規範 ,並以此教授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