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女皇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頂亭座則被刻有佔領香港告諭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拱頂亭座因為毀壞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擴闊。

  2. 1972年8月2日海底隧道通車,由電視藝員沈殿霞乘坐一輛老爺車,率領一隊老爺車首先通過,場面輕鬆而熱鬧。 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簡稱紅隧,是香港首條由九龍通往香港島的過海行車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

  3. 沙田車公廟是本港二級歷史建築,原建築建於十七世紀明朝末年,光緒十六年、即一八九 年曾重建,但已不開放給市民入內參拜。現時善信可進入的車公廟是建於舊廟前的新建築,在九四年完成興建,並曾分別在 七和一 年重修,面積逾九千平方米。

  4. 自從60年代制水,香港和廣東省當局在1964年達成協議,由內地供水給香港,其後更修築東江,經深圳供水至香港,令本港有穩定食水供應。而香港上一次制水已經是1981年,當時每日供水兩次,分別每朝六至十時及下午四至十時,市民都要出動家中的大小水桶,甚至全家總動員,一桶二桶擔回家,飽 ...

  5. 無 電視財務總監林賜長(左)、無 電視營業經理陳慶祥(右)出庭受審。(星島日報,1976年2月27日) 無 電視高層被指貪污事件不斷,除了陳志雲外,七十年代的接連有兩名高層因貪污被捕,最後被判入獄。

  6. 因為對電影業貢獻鉅大,希治閣在1980年他獲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頒授KBE勳銜,受封為爵士。 喜歡驚慄片的朋友,一定知道希治閣的大名。阿弗列‧希治閣爵士,KBE(1899-1980)生於英國倫敦,一生拍下多套經典的心理懸疑驚慄片,素有「緊張大師」的美譽。

  7. 摩羅街(Lascar Row)位於香港上環,自1920至30年代起,便是香港一個售賣古董的集中地。摩羅街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街(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