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月18日 · 歷史在一波波的歲月年輪中,從辛亥時期的革命號角到後來的禁區孤寂,再到今日成為歷史的見證,葉定仕故居代表的,不僅是村中的歷史,更是一個時代浪濤之下的革命悲歌、是香港故事甚至時間的記憶。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華僑乃革命之母,這是孫中山先生對共和革命中華僑所發揮作用的高度評價。 華僑不僅為革命黨人奉獻了自己的財產,不少更是身先士卒參加革命。 在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差不多有三分一乃是華僑。 華僑亦在所居住的國家經營實業、主辦報紙,為傳播和宣揚共和革命而吶喊。 這一切,是那個年代最為真摯的赤子報國之心。 在葉定仕故居中,依然能夠感受到這樣的滄桑。 悠然於山中的白色建築. 葉定仕故居並不大,是一座兩層白色騎樓式建築。 可見,光是建築風格,便已經體現出了其主人葉定仕的華僑身份。

  2. 2019年1月7日 · 2019-01-07. 黑龍江五常市優質的「五常大米」近兩年已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 圖為五常糧農在收割水稻。 資料圖片. 20斤香米「摻雜」19斤 「調和米」泛濫糧農賠本. 香港文匯報訊 黑龍江省五常市優質的「五常大米」早已家喻戶曉,特別是近兩年知名度最高的五常花香米,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張名片。 但2018年,往年並不愁賣的花香米卻在當地出現了滯銷,一些糧農的花香米至今還沒有賣出去,還貸都成了問題。 據央視新聞報道,市面上銷售的「五常大米」,每20斤中可能只有1斤真正出自五常。 央視新聞調查顯示,在當地糧農出貨難的同時,市場對「五常大米」的需求卻十分旺盛。

  3. 2017年4月20日 · 《富春山居圖》是元朝四大家之首黃公望的代表作,不僅是中國十大名畫之一,也是中國長卷美學發展到極致巔峰的精彩傑作。 這幅圖卷是黃公望八十二歲於富春江創作的山水長卷,全長將近七百公分,近山線條皴擦,遠山淡墨渲染,沙渚兩岸,樹石錯落,極富變化。 元朝後,《富春山居圖》成為每一個畫家都要臨摹的範本,亦是影響明清六百多年的繪畫主流,包括明朝書法家、收藏家董其昌看到這幅畫也說,「吾師乎! 吾師乎! 黃公望的寫意山水. 富春江一帶是黃公望晚年落腳「雲遊」的地方,老畫家,八十高齡,在數年間,上下富春江,看山看水,總結自己的一生,總結富春江風景,畫成《富春山居圖》長卷,河流兩岸,一點一滴,都入圖畫。 忽遠忽近,忽快忽慢,山勢變化莫測。

  4. 2018年3月14日 · 《愛蓮說》是初中文言文名篇,作者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 「理學」興盛於宋代和明代,故又稱「宋明理學」,這一哲學思想,把傳統的孔孟儒學作了新的發揮,故又稱「新儒學」。 同學大多知道《愛蓮說》是詠物說理,把蓮花比喻為君子,而較少留意此文的背景與理學思想的關係。 《愛蓮說》以蓮花比喻為君子,通過描寫蓮花的特點,突出君子的形象,這是本文的主題。 其中,又以代表世俗人的牡丹和代表隱逸者的菊花作陪襯,以突顯蓮花的君子形象。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牡丹代表富貴,所以為世人所好,又自隋唐以來最盛。 唐代詩人劉禹錫《賞牡丹》一詩「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蓮花為佛教象徵. 菊花的隱逸形象則與陶淵明有關。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歸隱田園後的生活寫照。

  5. 2006年1月9日 · 他15歲開始學道。 因為他隱居於赤松山,故又稱為「赤松仙子」。 在20世紀初,道士梁仁庵等人從廣東西樵山普慶祖壇奉接「赤松仙子」寶像來港。 最初,他們在灣仔開壇闡教。 1921年,他們經過仙人指點,選擇了九龍獅子山下的龍翔道建祠,香火日漸鼎盛。 據說黃大仙「有求必應」,每年,不少善信爭相在農曆新年大年初一上「頭炷香」,成為城中佳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更多 . 文匯網是香港文匯報全資附屬網站,面向全球華人,溝通兩岸三地,每日提供大量及時準確的新聞及資訊。 Wenwei (Wenhui) is a wholly-owned subsidiary of Hong Kong Wen Wei Po Ltd.

  6. 2018年1月8日 · 該校的前副校長梁植穎眼見英皇書院的發展變遷對香港教育發展及歷史均有深遠的影響於是在退休後溯本尋源力證英皇起源於1857年政府開辦的國家義學至今已有160年歷史更確定英皇昔日並非純男校他將蒐集所得的文獻資料歷史圖片編輯成書整理出香港的書院發展史及解讀英皇的建築結構有關考證獲香港歷史博物館前總館長丁新豹的認同。 曾於英皇任職逾30載的梁植穎,於2000年退休後溯本尋源,經過4年的考證,從政府憲報,藍皮書及行政報告記錄等,考證出英皇書院開辦至今160年,是中英雙語教育歷史中最悠久的官校,他更將蒐集所得的文獻資料編輯成書《官立英皇書院創校160周年紀念文獻圖片集》。 梁植穎昨聯同部分舊生出席新書發佈會,介紹考證的成果。 曾四遷校址兩易名.

  7. 2006年12月3日 · 他跟阿爺周壽臣一樣,當年遠赴美國留學,但比阿爺幸運,留學是為了滿足個人的理想——入讀牙科,同時又得到阿爺大力支持。. 「我提出去美國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