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摩羅位置在皇后大道西與荷李活道之間,被樂古道分為摩羅上街(Upper Lascar Row)和摩羅下(Lower Lascar Row),摩羅上街的東面連接樓梯。 香港開埠初期,中區聚居了不少印度水手,他們愛將隨船攜來的私貨就地擺賣。

  2. 電影折射本港的六十年代,主要於上環永利取景,那麼到底六十年代時的香港是什麼樣的呢?是黑白的?是彩色的?制水?暴動?小偷?無王管?貧窮?破舊?讓我們用相片看看,那還在黑白與彩色交替的年代的一些點滴。

  3. 無 電視財務總監林賜長(左)、無 電視營業經理陳慶祥(右)出庭受審。(星島日報,1976年2月27日) 無 電視高層被指貪污事件不斷,除了陳志雲外,七十年代的接連有兩名高層因貪污被捕,最後被判入獄。

  4. 香港第一間大會堂於1867年由巿民集資興建,及至1869年11月2日由當時訪港的愛丁堡公爵艾爾弗雷德王子主持揭幕儀式。這座兩層高的歐洲傳統柱廊及拱門式建築物,巍峨古典,內設劇院、圖書館、博物館及集會廳,是本港外籍人士及上流社會的文化中心。

  5.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部分路線因而暫停服務,交通陷入癱瘓,為紓緩這個問題,較小型的巴士(小巴)因而產生。政府容許小巴進入市區,白牌車越來越受市民歡迎,數目不斷增加。1969年,小巴由9座位增至14座位,從此14座便成為小巴的別稱。

  6. 香港日治時期,皇后像廣場中的女皇銅像被日軍運往日本,準備熔掉成為製造武器的原料。而拱頂亭座則被刻有佔領香港告諭的石碑所封,宣告香港已經被日本佔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拱頂亭座因為毀壞不堪而被拆卸,而遮打道得以擴闊。

  7. news.stheadline.com › figure › relatedFigure_r相關圖輯:

    相關圖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