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3年3月7日 · 這些挑戰可以用各種方式出現,包括:法律責任、信用、信譽、規則性以及證券投資等風險,每種挑戰都會帶來不同的威脅,需要額外的緩解措施。 比如,氣候變化推動了雨型的變化,由此導致全球農業市場的動盪,日益不穩的資產價格就給金融機構 ...

    • 五家企業tcfd報吿書初探:已揭露大部分資訊,但品質仍有加強的空間
    • 未來建議:加強資訊揭露的優先性、細緻度、獨特性、連貫性
    • 註釋

    主要發現一:「治理」及「策略」整體揭露相對成熟

    所有企業皆設有永續相關的委員會(如:CSR委員會)與高階管理階層(如:總經理)監督環境或氣候議題,且多半能夠指出其監督的議題,像是短、中、長期的氣候相關策略與績效;全部企業也都列出組織所面臨的氣候風險類型——只是並非所有企業都會進一步針對氣候風險設定對應的管理機制,或者量化的管理指標及目標。

    主要發現二:多數著重在「氣候風險揭露」,少數已走向「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多數企業已經能辨別出短、中、長期的風險(策略a),少數企業甚至可以依照風險的重大性做出排序;然而氣候風險對其業務與財務的衝擊(策略b)仍然不夠具體或缺乏量化資料。 以B企業為例,雖然揭露在RCP 2.6與RCP 8.5兩種氣候情境之下,組織可能會面臨的風險與機會,但兩者描述幾乎都是一樣的。風險描述都是「法規要求使碳權/抵換額度需求增加,碳價上漲」;針對機會的描述都是「投資再生能源,產生碳資產之機會」。由於缺乏氣候風險影響程度的具體說明,此類敘述似乎適用於任何一家企業。 相較之下,E公司在辨識風險的基礎之下,進行了風險的財務量化。其評估碳排總量管制於2030年上路後,依據國家自訂預期貢獻情境(NDC)目標作為核配量,每噸碳排將被課徵3000元罰鍰,以其工廠多出的碳排量計算,屆時將遭罰2000多萬元。

    主要發現三:對氣候「風險」的敘述比氣候「機會」來得完整

    TCFD建議於「治理」、「策略」與「指標與目標」揭露氣候風險與機會的資訊,而多數企業僅在「策略」面提及相關的機會,且相關描述仍不夠精確和具體;比起氣候風險的描述,也較少設定機會的達成指標與目標。 D公司在「品牌客戶之永續供應鏈的『風險』」中表示:滿足永續供應鏈的期待(像是通過永續成衣聯盟或藍色標章),可增加其競爭力。因此報告書裡便揭露了他們每年對相關認證所投入人力及認證費用。事實上,這段敘述更像是機會,而非風險;此外,這雖然說明該企業對此機會所投入的成本,卻缺乏了其可能產生的具體財務收入。

    建議一:盡可能遵照「有效資訊揭露原則」,並提升資訊透明度

    依據TCFD的建議,在同一個氣候議題下,為了讓組織內部與外部資訊可以互相參照、提升可相互比較的基礎(可比性原則),應盡可能地依照「有效資訊揭露原則」來公開資訊。考量TCFD最終會連結到企業較敏感的財務資訊,不是所有資訊都適合公開,但仍然可以在不違反資料保密的前提下,提升相關資訊的透明度。舉例說明如下: 1. 報告書揭露的範疇: 報告書中的撰寫範圍是涵蓋某幾個工廠,還是全部台灣據點?又或者包含海外據點? 2. 分析數據的資料來源與資料年份: 氣候情境通常涉及外部資料,若能揭露分析數據的資料來源與資料年份,將能增加可信度與可比性。例如C公司為三個投融資標的計算出明確的碳費與碳罰鍰的金額,卻沒有說明標的公司的碳排量多少、資料如何取得(例如是從CSR報告書而來、或是引用產業平均碳排量加以推算),因此無法判斷其分析的資料品質。 另外,由於氣候資訊會隨時間變化而做滾動式調正,資料的年份也是資訊品質的重點之一。例如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定期更新與發佈氣候變遷評估報告,因此氣候情境分析也應依據最新的資訊,加以定期檢視並更新分析結果,以確保評估內容與現況相符。 3. 量化資料:...

    建議二:依重大性原則,設定因應策略的先後順序

    氣候風險與機會的類型多元,透過上述量化的(財務)影響程度,在排序出對組織衝擊的重大程度之後,可依據前三至前五大的風險與機會,擬定一系列的應對策略。其中每個策略可能需要中長期的時間達成,建議可分階段設立執行目標,並定期檢視達成情形。

    建議三:提升分析的細緻度,先求精再求廣

    氣候情境分析耗時費工,通常無法一次到位,因此可針對某一項影響重大的主要業務,以某一個氣候情境進行分析,具體量化對此業務的財務影響。未來可再依序採用不同的情境,做滾動式的氣候條件修正,並調整對應的風險管理機制。

    在最劣情境(RCP 8.5)下, 21世紀末的全球地表溫度可能增加3.7℃[+2.6~4.8℃],其模式推估範圍甚至可能超過4℃;在低度排放情境(RCP2.6)下,21世紀末將可能增加1.0℃[+0.3~1.7℃],也唯有在此情境,我們方能達到巴黎協議的目標。(資料來源: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 NDC的全稱是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中文為「國家自定貢獻」,也就是每個國家自己提出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以及計畫。台灣預計在2030年以前減少50%的溫室氣體排放。(資料來源:台灣青年氣候聯盟)

  2. 2013年8月22日 · 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最近發表新的執法指南,指出因為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無形特質,使其易遭犯罪網絡利用,手段涵蓋證券欺詐、內幕交易、貪污、洗錢和網絡犯罪。

  3. 2023年9月25日 · 近年來,諸多企業在全球資本市場的規範與期待下,已積極對外展現其永續議題管理的績效與成果。而永續資訊的盤點與揭露,除了有助於企業在營運體質上的「自我健檢」,且探詢新興機會與市場外,更能有效幫助投資者、政府機關與一般大眾了解其財務與非財務風險管理成效。 為此,在一波 ...

  4. 2022年1月27日 · 所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根據歐盟執委會的一份資料,歐盟永續投資分類標準是「幫助投資者、公司、證券發行人和計畫發起人,向低碳、韌性

  5. 2023年5月18日 · 獲得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認可的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 Ratings),旗下單位「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近期公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稻米產量恐面臨20年來最大短缺。

  6. 2022年5月3日 · 分享到Line. 分享到Twitter.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國泰金控上月28日宣布加入國際再生能源倡議「RE100」,創下國內金融業首例。. 國泰金控承諾,台灣據點要在2030年達成100%再生能源使用,全球營運據點則在2050年達成,並且做到淨零碳排。. 國泰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