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月25日 · 食物取代法. 腸易激綜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簡稱IBS)俗稱腸胃敏感,患者會有腹脹、腹痛、腹瀉、便秘等徵狀。 每當不適時,去廁所的次數會比平常增加,如連續在早上去幾次,而大便形狀呈鬆散或糊狀等。 有些人亦會經常覺得肚脹,同時便秘及大便乾結成為細粒或條狀。 香港腸易激患病人數不少,伍雅芬本身都試過。 「由外國畢業返港後,工作太緊張,令便秘與肚瀉不斷交替出現。 不過在進食低FODMAP飲食餐單之前,伍雅芬說建議諮詢營養師。 「高FODMAP食物中很多是碳水化合物,它是能量的來源,如果亂咁戒除,不夠營養之餘也不夠能量。

  2. 2022年12月17日 · 以下是造成胃氣脹的可能原因: 胃炎. 最常見與胃炎有關,當胃發炎時會有脹氣,其中最常見為幽門螺旋菌。 吳醫生說:「想像一下當腸胃有細菌時,牠們都需要呼吸,於是形成氣體。 其二,當有胃炎時,落隔不大好,食物卡着般,會有滯脹之感。 便秘是腸道阻塞不通,反頂着上方不落隔,胃部感覺充斥氣體。 此外,便秘的養份滋養了其他細菌,細菌生存呼吸,自然形成胃氣脹。 有些患者治好了胃炎,但因便秘仍有胃氣脹,當噯不到氣時,會變得多。 糖尿病會影響胃部蠕動變慢,食物進入胃部受阻,於是產生頂着的感覺,因此並非結構性阻滯。 此外,肥胖人士腸胃蠕動都會較慢,重重脂肪令腹部壓力大,脹住、頂住的感覺油然而生。 克隆氏症. 這慢性炎症,可影響口腔、食道、胃、大腸、十二指腸。 當中可致的胃炎,增加了胃氣脹出現。 癌症.

  3. 2017年11月9日 · 經常胃脹噯氣 壓力與飲食不節所致. 副刊版. 發布時間: 2017/11/09. 分享:. 食無定時,加上暴飲暴食的生活習慣,可令腸胃無法負荷,出現進食後胃脹、經常吐噯氣等胃痞症狀,置之不理更可能出現胃潰瘍及胃炎等併發症。. 對付胃痞不但要健脾益胃,更 ...

  4. 2024年2月6日 · 一旦出現腸梗塞,徵狀可能包括嘔吐、肚痛、沒有排便或放屁、肚脹,這時必須及早求醫。 醫生會根據情況安排X光或電腦掃描檢查,禁食並給予靜脈吊液,可能需要插入鼻胃管引流腸胃液。

  5. 2022年3月19日 · 有一種較罕見的復發性尿道炎原因是膀胱大腸廔管,當事人患有大腸憩室炎(即大腸表層凹陷,形成坑洞狀的結構),當糞便卡在這些坑洞中,就可能導致發炎並形成膿瘍,嚴重甚至可能出現大腸穿孔,再黏附在膀胱上,繼而造成一條廔管,大便經此通道由大腸至膀胱。 「大便本身滿布細菌,令尿道炎總是難以治癒。 」張醫生謂此情況在尿道炎個案中,100個也未必有一個。 有膀胱大腸廔管病人,不時會在小便時有氣體從尿道排出,好像放屁一樣;另外,排出的小便雖清澈,但有些啡色的微粒排出,嚴重的甚至有大便的氣味。 上述特別的復發性尿道炎,需馬上找專科醫生治療。 治療方法若確定是大腸憩室發炎,可以用手術切除廔管,修補膀胱及部分大腸。 徵狀相似的間質性膀胱炎.

  6. 2019年8月14日 ·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盧志偉表示,臨床所見不同年紀人士,久咳的原因及嚴重性均有不同,如若一位長者一向健康,但卻突然久咳3個月至半年甚至更長,便有可能是一些較嚴重的肺病,必須詳細檢查。

  7. 2018年7月18日 · 香港執業專科醫生協會召集人、泌尿料專科醫生傅錦峯指出,小便頻密、夜尿多、突如其來急尿,有小部分會有失禁,以上皆是膀胱過度活躍症徵狀,7成患者皆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