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7] 2007年8月12日商會同意每日早上給予工人15分鐘小休時間明年8月日薪加至950元但方案不獲工人接受。 第二週 [ 編輯] 2007年8月13日:扎鐵工人上午與資方代表談判破裂後,大批工人持續逗留在 土瓜灣 靠背壟道 半山壹號 的地盤外罷工,下午 職工盟 秘書長 李卓人 亦到場聲援 [8] 。 2007年8月19日: 扎鐵工人早上在 遮打花園 集合,遊行往 政府總部 ,秩序大致良好。 有工人擔起一支 鋼鐵 ,諷刺自己雖能擔起鋼鐵但承擔不了家庭生計。 遊行人士抵達政府總部後舉行集會,並聲言要抗爭到底,直至爭取到 日薪 950元港元及每日 工時 八小時為止。 大會估計有1,500人參與,而 香港警察 則指1,230人到達政府總部。 遊行人士於下午1時許和平散去。

  2. 香港繁體. 工具. 文憑教師薪酬運動 ,是 麥理浩 擔任 香港總督 期間所發生的一連串由 教師 發起的 社會運動 。 1970年 [ 編輯] 1970年, 港英政府 宣佈委任一個 薪俸調查委員會 (簡稱薪委會),負責檢討 公務員 薪級架構和薪俸制度;該委員會由英國前 首席公務員事務專員 馬立本爵士 (Sir George Mallaby)出任主席,成員則包括 羅桂祥 和 李福和 等人, [1] 並由剛退休的外交部助理次官 莫勤 (James C. Morgan)擔任顧問,專門負責檢討 政務主任 及其他專業職系的薪級架構。 [2] 薪委會本訂於1971年3月開始運作,同年8月前向港府提交報告。 但港府未及薪委會召開,便在1971年2月24日率先宣佈調整教師和 護士 的薪級制度。

    • 勞工團體
    • 勞工運動歷史
    • 勞工議題

    截止2022年底,香港已登記職工會有1454個。以下為香港主要勞工團體: 1. 香港工會聯合會:於1948年成立,是香港最大的勞工團體。 2.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 於1984年11月成立,為香港第二大勞工團體。 3. 香港職工會聯盟:於1990年成立,曾參與葵青貨櫃碼頭工潮,並於2021年10月3日解散。 4. 香港政府華員會:於1914年成立, 為全港最大的公務員工會。 5. 香港婦女勞工協會:於1989年成立,爭取婦女勞動權益的勞工團體。 6.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於1973年成立,為香港最大的教育工會,並於2021年8月10日決定解散教協。

    1920年年代初,由於當時通貨膨脹問題嚴重,資方拒絕加薪,加上港英政府被指偏袒資方,華人海員於1922年發動海員大罷工,令香港海運癱瘓,並得到其他行業的工人支持,最終迫使船東同意加薪15%至30%,運動其後被海員和部份人士形容為勝利。 1925年,省港大罷工爆發,在國民黨的資助和共產黨的配合下,造成巨大的影響。6月19日,海員、電車職工與排字印務工人率先罷工,其他行業陸續加入,不少罷工工人徒步離開香港,前往廣州。罷工重挫香港經濟,嚴重影響香港食品供應與對外貿易,香港總督司徒拔爵士決定強硬應對,拒絕罷委與廣州國民政府代表工人提出之各項要求,包括改善工作時數、賦予結社等自由。10月10日,罷工委員會解散,省港大罷工正式宣告結束。 1967年5月6日,九龍新蒲崗人造膠花廠發生勞資糾紛,加上受到19...

    多年來,香港勞工爭取改善勞工待遇,包括: 1. 提升最低工資及落實「一年一檢」 2. 設立標準工時 3. 爭取集體談判權:1997年6月。時任立法局議員李卓人以私人條例草案形式提出《僱員代表權、諮詢權及集體談判權條例》,並獲得通過;7月16日,條例被臨時立法會凍結,特區政府於同年10月29日三讀通過向臨時立法會廢除,認為符合香港整體利益。現時,有關條例已被廢除。 4. 取消強積金對沖機制:香港立法會於2022年6月通過法例落實安排,於2025年5月1日生效。

  3. 哈佛這樣教談判力 》(英語: Getting to Yes ),全名為哈佛這樣教談判力增強優勢談出利多人和的好結果 》(英語: Getting to Yes: Negotiating Agreement Without Giving In ),是1981年 羅傑·費雪 (英語:Roger Fisher (academic)) (Roger D. Fisher)與 威廉·尤瑞 (英語:William Ury) (William Ury)所出版的暢銷非小說類書籍 [1] 。 而在1991年 [2] 和2011年 [3] 的後續版本增加了布魯斯·巴頓(Bruce Patton)作為合著者,所有作者都是哈佛談判項目的成員。

  4. 序言. 談判策略. 分配式談判. 整合式談判. 相關條目. 参考资料. 談判 (英語:Negotiation)是兩個以上的個人或群體之間的 對話 ,旨在就一個或多個(尚未出現 共識 的)問題達成對彼此有助益的結果,其中至少存在與這些問題中的一個相關的 衝突 。 談判是 實體 之間的互動和過程,這些實體渴望就共同利益的問題達成一致,同時滿足各自的需求。 [1] 這種有益的結果可以適用於所有相關方,也可以僅適用於其中的一個或一些。 談判者需要了解談判過程和其他談判者,以增加他們達成 交易 的機會, 避免衝突 ,與其他各方建立 關係 並獲得收益 [1] 且最大化互惠互利。 它旨在解決分歧點,為個人或 集體 獲得優勢,或產生可以滿足各種利益的結果。

  5. 葵青貨櫃碼頭工潮 是指由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 外判 工人 於2013年3月28日開始發起的一場 工業行動 ,成為 香港 戰後 最長的一次 工人運動 。 最後事件以9.8%的加薪幅度達成共識於2013年5月6日結束長達40日的工潮運動。 背景 [ 編輯] 2012年9月末,碼頭工友在facebook開設「碼頭的辛酸」專頁,希望讓公眾了解貨櫃碼頭不為人知的情況,透過分享工作期間的圖片,展示工友的待遇以及環境十分欠佳,意外頻繁發生。 2013年1月, 爽報 記者在碼頭員工協助下,一連七日潛入碼頭禁區暗訪,直擊貨運工作情況。 報道表示七日內,各種撞車、貨櫃倒塌意外,幾乎日日上演。

  6. 低球技術 ( Low ball technics ),基於 互惠 和 承諾 的購買和談判技術或技巧之一屬於 消費者心理學 和 市場心理學 範疇,1978年由Cialdini等提出。 人總是對 目標行為 有所準備。 例如,購買汽車,幫助某人,已經決定購買某型汽車。 接下來才獲知,目標行為的蘊含成本高於預期(例如,短期漲價,花費時間)。 儘管如此,人往往不更改原有決策。 結果 [ 編輯] 人們在(2)之後對之有所準備,在他們得知(真實)成本之後,顯示其 目標行為 。 解釋 [ 編輯] 人們闡明行為相關的 承諾 。 儘管成本上升,決策仍然保持。 與「『邁入門的腳』技術」不同:低球技術中,立刻請求人們顯示 目標行為 。 分類 : . 市場心理學.